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论文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04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 探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84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5 d后焦虑与抑郁水平。结果 15 d后, 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分别(44.9±10.3)、(41.9±10.3)分低于干预前的(57.3±10.3)、(43.0±9.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d后, 对照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45.8±8.5)、(49.3±8.3)分, 对照组HAMA低于干预前的(58.7±12.4)分、HAMD高于干预前的(54.8±10.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 部分可达到病理水平, 多数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 焦虑症状表现可缓解, 但抑郁临床表现则可不断加重, 开展心理护理非常必要;心理护理确实有助于全面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家属改善焦虑表现, 减轻抑郁表现, 对于增强患者依从性, 及早落实康复训练具有积极意义;应特别关注未获得改善、持续出现的焦虑症状表现与持续增强的抑郁症状表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60

  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脑缺血性疾病, 约占脑卒中总数60%~80%, 我国脑梗死发病率约为11/万人, 年新增患者100万人[1]。脑梗死危害极大, 致死率、致残率较高, 约50%的脑梗死存活患者可并发卒中后遗症, 其中又有70%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需他人照料, 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卒中后抑郁是脑梗死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约为40%~50%, 其中重度抑郁可占15%[1]。卒中后抑郁危害极大, 影响患者依从性, 是致患者死亡、生命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度卒中后抑郁患者甚至可有自杀倾向、行为, 埋下医患纠纷隐患。过去卒中后抑郁并不受医护人员重视, 近年来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服务技术基本成熟, 脑梗死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 如何提升脑梗死患者生命质量、生活能力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患者家属重视。但遗憾是, 目前尚无脑梗死心理护理系统路径, 有学者认为过多的心理干预可能增加患者心理负担。此次研究, 试分析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关于脑梗死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CT/MRI临床确诊, 无误漏诊;②初次发病;③无原发性认知、精神障碍, 无精神病史;④病情平稳, 转入康复期;⑤知

  情同意。其中男51例、女33例, 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7.3±5.7)岁。大面积脑梗死18例。合并症:高血压51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5例。活动状态发病25例、静息状态发病59例。梗死部位:左侧40例、右侧41例、双侧3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54例、中学及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5例。照料者:子女54例、配偶22例、其他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病情监护、用药护理、基本的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心理护理, 主要方法如下。

  1. 2. 1 评估 与家属进行深入交谈, 了解患者性格特征、社会文化背景、禁忌事项, 了解患者心理应激源头, 记录护理交流过程中需注意事项, 入普通病房后, 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水平。

  1. 2. 2 基本策略 ①改变服务态度, 时刻保持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 给予患者理解、尊重、支持, 禁止恶言恶语;②创造和谐、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 控制应激源, 避免过多的谈及住院花费等刺激信息;③尽量采用积极的语言感染患者, 及时通报积极信息, 如“您恢复的不错, 没有并发症, 这很少见”, 潜移默化的的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④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康复的重要性;⑤掌握患者情绪变化, 了解患者困惑、疑虑。积极答疑结果。

  1. 2. 3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①鼓励家属陪护, 传授家属基本的心理护理策略, 如避免抱怨,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②陪护有助于减轻患者孤独感, 但也可增加患者病耻感, 应指导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活动, 既有助于功能恢复, 又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③对于患者担心的出院后康复训练问题, 积极连续社区医疗机构, 使患者能够安心接受治疗与护理服务。

  1. 3 观察指标 进入普通病房15 d后, 以HAMA、HAMD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或抑郁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 d后, 观察组HAMA、HAMD评分分别(44.9±10.3)、(41.9±10.3)分低于干预前的(57.3±10.3)、(43.0±9.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d后, 对照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45.8±8.5)、(49.3±8.3)分, 对照组HAMA低于干预前的(58.7±12.4)分、HAMD高于干预前的(54.8±10.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卒中后病理性焦虑与抑郁早期常无典型病例表现, 易被患者卒中病情掩盖, 许多医护人员、家属认为焦虑与抑郁是卒中后早期正常现象, 对患者沉默寡言、沉郁、兴趣丧失等症状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上, 卒中后焦虑与抑郁与颅内变化有关, 有报道称额叶部位脑卒中更易发生卒中后抑郁, 提示卒中后精神障碍可能是卒中病理表现之一, 直接反映神经功能损伤[2]。在治疗前患者焦虑与抑郁均分均达到阳性水平, 这种病理性的焦虑与抑郁影响患者依从性, 增加护理负担, 影响早期康复治疗的落实, 进而影响患者预后。本次研究显示15 d后, 观察组HAMA、HAMD评分分别低于干预前, 差异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d后, 对照组HAMA低于干预前、HAMD高于干预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卒中后患者无法自行走出抑郁心境, 故积极改善卒中后患者心理状态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 强化心理护理后, 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均显著下降, 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疗效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疗效 焦虑 抑郁 护理 患者 情绪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