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的护理分析论文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的护理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05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的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蘑菇头型的胃造瘘管,观察组患者采用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并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评价不同胃造瘘管对患者的舒适度、疼痛程度、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呼吸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后患者采用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能改善其舒适度、疼痛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7-008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7.046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是在内镜下进行的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经皮放置的胃造瘘管术,属于临床上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安全、简单的优点,能改善各种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状况。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通过鼻胃管或胃肠手术常常会存在很多并发症,创口大,术后护理尤为重要,为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疗效,本院对2013年7月-2014年

  7月收治的100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采用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进行护理后,取得显著成效,以下就是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结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8岁,

  平均(65.78±1.23)岁;其中,食管癌患者29例,鼻咽癌患者2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2~76岁,平均(67.07±0.75)岁;其中,食管癌患者27例,鼻咽癌患者

  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蘑菇头型的胃造瘘管,较粗,材质较硬,可注流质、半流质食物[2]。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同时采用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材质较软,具体内容为:(1)对于神志转轻的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经鼻呼吸锻炼、经口吐痰锻炼、做深呼吸锻炼、有效咳嗽锻炼及吞咽功能锻炼[3]。(2)对于患者出现的腹泻、呕吐、置管口感染、肉芽组织增生、堵管等症状进行对症处理[4]。(3)肠内营养护理。术后24 h,患者若无不适方可注入50 ml的生理盐水,之后若无不适可于置管后第二天开始肠内营养输注,温度应控制在30 ℃~40 ℃,若患者可以耐受,每隔12 h增加至25 ml/h,直至达到100 ml/h左右的正常速度[5]。(4)腹泻的护理。腹泻是常见的并发症,调整营养的配置,并积极对症治疗,注意调节主食的速度和食物的温度,发生腹泻时及时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5)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保护管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指导家属和清醒的患者掌握保护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6)管道护理。便于管道处于最佳位置,初期应轻拉外固定垫片,确保造口管有至少5 mm的移动空间范围,避免张力过大;术后第一天上午更换敷料,并紧密固定造口管,以免压迫胃壁,产生胃液渗漏引起炎性反应;于患者术后7~10 d窦道未形成前,给患者垫内垫,并紧贴胃壁,待窦道形成后,用胶布、纱布或线将导管固定;每天将患者的外垫松开,并用含碘棉签将管口周围搽干净,再360°转动导管,将导管推进1~2 cm后再拖回原位置,减少患者由于长时间固定导管产生的局部牵拉、压迫感;造口管一旦出现感染,立即换药,并遵医嘱对症抗炎治疗,如发生的置管相关性感染不可控制,需要医护人员拔管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胃造瘘管护理后的舒适度和伤口疼痛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其中舒适度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评价,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患者通常采用胃管或鼻腔肠管鼻饲维持营养,但长期放置鼻胃管,可能导致患者的咽、鼻、食道黏膜糜烂,出血或者误吸等现象,引起肺炎等并发症[6-7]。通常患者会出现局部压痛、皮肤红肿、伴有发热或白细胞升高等不良反应,压迫过紧导致局部缺氧缺血或压迫过松导致消化液渗出,可使皮肤受到腐蚀。

  对造口管给予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采用蘑菇头型的胃造瘘管注入营养,因胃造瘘管的管口较粗,便于患者引流胃肠液,可以有效地控制恶心、呕吐症状,但是并发症较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负担,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方法仍有所欠缺,不能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8]。

  对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具有以下优点:(1)不仅可以提高胃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同时还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9]。(2)采用较细的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并发症较少,每周换一次无菌注射用水,可对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所提高,使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保证了患者的营养需求[10]。(3)对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肠胃护理和腹泻护理,可以避免引流液倒流引起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对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可以更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保证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   本研究发现,采用较细的带水襄型胃造瘘管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舒适度、疼痛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均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后患者采用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能改善其舒适度、疼痛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指标,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的护理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造口术 内镜 护理 分析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