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汉字中的古代体衣论文

汉字中的古代体衣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15

汉字中的古代体衣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2

  穿在身上的衣服叫“体衣”,分上衣和下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说文》“裳”作“常”,“裳”是“常”的异体字)。《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周礼?夏官?司马》:“玄衣朱裳,执戈扬盾”。有时“衣”、“裳”并列,如《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统称为“衣”。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论是衣服的形制、功能,还是衣服的色彩、质料,都反映出了时代的特点,反映出了人们的思想认识。

  当古代礼制逐渐完备之后,衣服就不仅仅是御寒和遮羞的了,它还是礼仪制度的象征,甚至是政治的开端,正如班固《白虎通》:“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周易?系辞下》又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韩康伯注:“垂衣裳以辨贵贱。”古人竟然认为治理天下从治理衣裳开始,足见古人对衣服的礼仪功能的重视。所以西汉时期武安侯之子田恬,因穿短衣入宫,不合礼仪,而被取消了爵位和封地。(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子恬嗣。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b?入宫,不敬,国除。”)

  古代与“体衣”有关的汉字很多,下面只介绍 “裘”、“裳”、“裙”、“裤”四个。

  1.裘

  《说文》:“裘,皮衣也。从衣,求声。一曰象形,与衰同意。”甲骨文、金文中都有“裘”字,均像皮衣毛在外、皮革在里之形,正如《说文》“表”字下所说:“表,上衣也。从衣毛。古者衣裘,故以毛为表。”段注:“古者衣裘,谓未有麻丝,衣羽皮也。衣皮时毛在外,故裘之制毛在外。”而现在的皮衣是毛在里、皮革在外,“裘”字反映出古代皮衣与现代皮衣制作上的不同特点。这种不同特点在古籍中亦有记载,如汉刘向《新序?杂事二》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魏文侯出游,见到一个打柴的人反穿着皮裘背着柴草,文侯觉得很奇怪。“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依侍耶?’”后人以“反裘负刍”来讥讽那种愚昧不知轻重的行为,如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可以做裘的兽皮很多,如狐、貂、虎、豹、熊、鹿、犬、羊等,其中最珍贵的是狐裘,为君主、王公大臣所服,正如《礼记?玉藻》所说:“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吕氏春秋?分职》:“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高适《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因为狐裘是裘中之善者,所以又常常用狐裘来比喻人的品质之善,如《左传?襄公十四年》:“右宰?Y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辞曰:‘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乃赦之。”这段话记载的是卫国大夫?Y先是跟着卫献公逃亡,后来又回到卫国。国内反对献公的一派要杀他,他说“余狐裘而羔袖”,意思是自己像狐裘一样,是好的,只是袖子是羔皮的,过失是局部的。后来终于得到了宽赦。晋杜预对此解释道:“言一身尽善,惟少有恶,喻己虽从君出,其罪不多。”

  狐裘又以狐腋下的皮毛所制最为珍贵,因为狐腋下的皮毛最软暖。狐腋纯白,因此又称狐白裘。《晏子春秋?外篇》:“景公赐晏子狐白裘,玄豹之茈,其资千金。”《史记?孟尝君列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因为狐白裘最珍贵,所以古人常用“狐白裘”来比喻精美的事物,如宋胡寅《和朱成伯》诗:“持身贵比琥珀爵,得句精如狐白裘”。用“狐白裘”比喻优美的诗句。

  和狐裘一样珍贵的还有貂裘、貉裘。《列朝诗集?云中曲》:“黑帽健儿黄貂裘,匹马追胡紫塞头。”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诗:“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又《诉衷情》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古代还常常狐、貉并提,如《梁诗选十五?燕歌行》:“夜梦征人缝狐貉,私怜织妇裁锦绯。”刘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胡襟貉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因为狐裘、貉裘都是裘中之珍品,所以穿此裘者被认为是富有的象征。如《论语?子罕》:“子曰:‘衣敝?A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孔子认为,穿着破旧的棉袍,与穿着名贵的狐裘或貉裘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耻辱,才是真正的君子。到了清代康熙以后,以玄狐为最贵重,貂皮次之,并规定玄狐只有王公以上才可以穿用且非阁臣不得赏赐。因为用狐皮、貂皮做的裘衣即轻又暖,所以狐裘、貂裘等名贵衣服又统称为“轻裘”或“轻暖”。如《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又《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孟子?梁惠王上》:“抑轻暖不足于体与?”蔡邕《衣箴》:“今人务在奢,严志好羌饰。帛必薄丝,衣必轻暖。”

  虎、狼为猛兽,因此穿虎裘、狼裘则是威猛的象征,多为宫廷侍卫所穿。《礼记?玉藻》:“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郑玄注:“卫尊者宜武猛。”是说国君的右侍卫穿虎裘,左侍卫穿狼裘。

  羊裘为粗劣之裘,因此穿羊裘常被用来形容人贫穷或生活简朴。如《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披葛带索,……冬则羊裘解札。”《后汉书?马援传》:“(马援)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绔。”这是说马援把万贯家财尽分他人,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

  鹿裘也是粗劣之裘,可能是因为上古中原地区鹿易得而皮又不如狐、貂轻暖的缘故。如《淮南子?精神训》:“文绣狐白,人之所好也;而尧布衣掩形,鹿裘御寒。”《韩非子?五蠹》对尧的简朴生活则记载的更为详细:“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裘”即鹿裘)《晏子春秋?外篇》:“晏子相景公,布衣鹿裘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贫也,是奚衣之恶也?’”   如果在庄重的场合,还要在裘外加上罩衣,以增加服饰的文采,否则被视为“不礼”。《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就是说裘外不加罩衣不能到正式场合。罩衣叫做“裼”,主要起美饰作用,同时也有尊重对方的意思。《礼记?玉藻》:“君在则裼,尽饰也。”孔颖达疏:“凡君在之时,则露此裼衣,尽其文饰之道以敬于君也。”裼衣的颜色和裘必须协调。《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郑玄注:“君衣狐白毛之裘,则以素锦为衣覆之。”即国君的狐白裘外要罩上素锦裼衣。又:“君子狐青裘、豹袖,玄绡衣以裼之。”是说大夫、士等穿狐青裘时要用黑色有花纹的丝织品做裼衣罩在外面。又“犬羊之裘不裼。”郑玄注:“质略,亦庶人无文饰。”即老百姓穿的犬羊之裘,由于质地差,不需要在外面罩上裼衣。《论语?乡党》也有这样的记载:“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狐裘。”因为裼的作用主要是增添文采,所以即使是贵族平时家居也可不加裼衣,《礼记?玉藻》:“不文饰也,不裼。裘之饰也,见美也。”就是说,非正式场合可以不加文采,故不加裼。

  2.裳 裙

  《说文》无“裳”字,“裳”作“常”,“常,下裙也。”在古代,“裳”就是“裙”,指下衣,是用几幅布帛连接而成。《仪礼?丧服》:“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郑玄注:“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这是说“裳”是由七幅布帛连接而成。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联接群幅也。”魏晋以前,男女都穿裳裙,《诗?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礼记?曲礼下》:“大夫去国,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这是说男子穿裳。唐李端《相和歌辞?襄阳曲》:“同居女伴正衣裳,中庭寒月白如霜。”这是说女子穿裳。《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管)宁常著皂帽、布襦?F、布裙,随时单复。”《晋书?卷九十七》:“其男子通服长裙。”这是说男子穿裙。《汉书?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时,司徒史鲍恢以事到东海,过候其家,而(王)良妻布裙曳柴,从田中归。”《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这是说女子穿裙。

  3.裤

  “裤”是个后起形声字,《说文》无“裤”字。古代“裤”写作“?F”、“绔”。《说文》:“绔,胫衣也。”段注:“今所谓套裤也。左右各一,分衣两胫。”《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这说明形声字“绔”中的声符也兼表意义。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可以看出,上古的裤子和现在的不同,古代的裤子没有裆,只有两个裤筒,各自套在腿上,每个裤筒上端有绳带,向上系在腰间。古代的裤子是和“深衣”相配而穿的,故无需担心会露出裆部。正因为裤无裆,所以古代礼制规定,如果不是过河,不准把外衣提起来。如《礼记?曲礼上》:“不涉不撅。”又“劳毋袒,暑毋褰裳。”“撅”、“褰裳”即撩起衣服。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代的裤子似乎也有有腰有裆的。如《史记?赵世家》:“居无何,而(赵)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魏书?皇后列传》:“时国有内难,将害诸皇子,(平文皇)后匿(昭成)帝于绔中。”如果说把一个孩子藏在一条裤腿里,似不现实。

  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代有裤子还是生活富裕的标志,《后汉书?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在歌颂廉范治理成都提高百姓生活时说:“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F。”《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东观记》:“(黄)香躬亲勤苦,尽心供养,冬无?F、被,而亲极滋味。”

  虽然有裤子,但质地不同,也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或贫富。古时的“纨”是织造精细的绢,质地上乘,用纨制作的裤子则为有钱人所穿,于是后来便用“纨绔”指代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汉书?叙传》:“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颜师古注:“纨,素也。绮,今细绫也。并贵戚子弟之服。”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陆游《书叹》:“布衣儒生例骨立,纨绔市儿皆瓠肥。”

  如果用动物的皮革做裤子,则是贫穷或生活俭朴的象征。如《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国人本著羊皮?F,何用绵帛。”《后汉书?马援传》说马援“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F”。又《祭遵传》:“(祭)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F、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旧唐书?娄师德传》:“娄师德为丰州都督,衣皮?F率士屯田。”

  裤子是用来御寒的,所以裤子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双层的,甚至中间可以絮上棉、麻等,《宋史》卷一百九十四:“两月一给薪水钱,苦寒或赐絮襦?F。”

汉字中的古代体衣

论文搜索
关键字:汉字 古代
最新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提升小学生汉语言文学运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路径
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小学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探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浅谈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谈梦占文化对《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的影响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
汉字的视觉语言形象
热门汉语言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浅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
试论《诗经》
莎士比亚诗歌中的爱与美
论秦牧散文的艺术特征
借代辞格的运用研究
人性在中国文学中的流变
中国语境中的文艺美学
‘把’字句的类型和语法特征
现代汉语语义场分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