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厘清道德的本质论文

厘清道德的本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2

厘清道德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37-03

  一、对于学界有关道德本质研究的评价总结

  人们大都认为,道德与伦理是一个东西,伦理学就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对于作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的道德,古今中外的道德学家和学者有颇多的研究和解释。

  “道德”与“伦理”在西方词源相同(古希腊语为“ethos”、古拉丁语为“mos”),都是指内在的品行、品德以及外在的风俗、习惯。现代西方称“道德”为moralis,是一种人类自我完善的社会价值形态和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手段。

  关于道德本质的问题,两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人把争论归结为六大流派:伦理相对主义、伦理绝对主义、道德主观主义、道德怀疑论、道德客观主义、道德实在论,并且通过纵观这些理论得出结论:一方面,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也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从中看出,理解“道德”本质有两个角度:特殊、相对道德与共同、绝对道德。

  今天所谓“道德”在中国古代大致相当于单音节词“德”。据考证,“德”是一个会意字,左边偏旁表示道路,右边偏旁则表示用眼睛直视前望。两形会意,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道德”两个字放在一起,最早出现在哲学著作《道德经》中,但“道”与“德”各有所指,合起来的“道德”可以阐释为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以及人对规律的认识。《论语》可谓专门道德著作,孔子思想中的“道德”指的是社会和人最理想的发展图景和模式。

  现代,“道德”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有时被省略为“德”。人们一般所言“道德”除了作名词用常常也作形容词用,如,“讲道德”,“不道德”。作为一种概念的道德,一般是名词,但到底什么是道德,各有各的理解。

  我国学界对于道德本质的探索起于上世纪80年代,从伦理学教科书(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开始。围绕“道德是什么”的问题,阐释了道德的社会历史本质。接下来,一些学者的论述引入“人性与道德的关系”,导致了大讨论。讨论的分歧是:到底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出发还是从人性与道德的关系出发来探索道德的本质。到90年代,对道德本质的探索,进一步细化,但总体来说,仍然不外乎两个分歧(有的观点在这两点之中还有分歧),即表现为出发点的不同,是从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与利益关系出发,还是从抽象的人的需要出发?

  到今天,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对道德本质的探索有两个出发点,一般本质(社会性本质)与特殊本质(人的主体性本质)。

  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道德释义质疑

  高校思政课教材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第四章(道德基本理论部分)第一节,首先就给道德下了定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教材首先把道德在社会上的存在范围进行了划分,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比较准确的认定。道德不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而是一种精神存在,是人的观念的一种,道德首先在人的心里;人和人一起组成了社会,社会当然也就有了道德的存在。所以说,道德是一种社会的观念存在,是准确的。但社会上人的观念不仅包括道德,还有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等。道德属于其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看不见摸不着,纯属精神现象。这种精神现象影响人们的行为,不是影响行为的真假、美丑,而是影响行为的善恶。这样的观念,有时候是一些人的普通心理意识,有时候则上升为整个社会的原则规范。如,封建社会的中国,很多就认为男女关系的处理,以男尊女卑为善。不仅很多人是这样想的,并且还通过国家统治阶级的认同、宣传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原则规范。但到了今天,男尊女卑这种道德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不成为社会原则规范,只是少数人普通心理意识罢了。

  教材中对于道德定义的最后一小句内容――“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的表述,本人认为是含混不清的。

  道德在个体这里,的确是用来评价行为的善恶的。但是它本身属于观念意识,绝不属于行为活动本身,也不包括行为活动。人的观念与行为活动是并列的两个范畴。这里把行为活动本身也算做是“道德”,就错了。比如:“打”是一种行为活动,一个人“打”另外一个人,这行为本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只有当人们考察指导其“打”的心理意识的时候,才能看出是否道德。总之,“打”作为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它本身是不属于道德范围的。

  观念和行为是人类存在的两个范畴,观念指导行为,行为表现观念。观念有多种,其中衡量善恶的就是道德。因此,教材上的道德定义对道德社会本质的总体归类不错,对其作用也解释得很好,但却把个体“行为活动”也包括在道德里面了,这是非常不妥的,不利于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对道德本质的认识。该教材从2006年至今已经经过多次修订,但这一定义一直没有做出清楚的修订。

  三、道德本质的清源正本   “是什么”的问题是有关事物本质的问题,人们要关注和运用一种现象,归根结底必须明了其本质。道德是一种十分抽象的现象,其本质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揭示出来的,需要追根溯源,多方位科学地思考。

  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从社会生活中来的。道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人们自己无谓创造的,而是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其产生是有主客观条件的,其发展也有规律的。人类产生后不久,社会关系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由于调节关系的需要,道德就应运而生了。最初的道德表现为一定的风俗习惯。

  道德不是亘古不变的。道德自原始社会产生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样,道德也有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的曲折发展的过程。人类道德偶尔也有停滞、退步,但总体上是向上的和进步的。

  厘清事物本质,离不开对概念的探讨。探讨概念,有必要给它下个定义。定义是对于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下定义可用逻辑学“类属(种)加属差(特点)”的方法。

  道德的类属――概念的外延。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现象)一分为二为物质和精神,道德属于精神一类。在唯物主义者看来,人为万物之灵长,只有人类才有精神。“道德”,是人的道德,离开了人和人类社会,不谈道德。道德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存在。属于人类精神文明的范畴。

  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社会的精神文明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个人来说,在其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又不断用这些观念指导其行为。这些观念中就包含着道德。从社会来看,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人类集体创造的文明也是丰富多彩的,可一分为二为物质和精神的两方面。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还有它的同类,比如哲学、宗教、文艺、政法思想等,它们同属于人的观念体系、社会的意识形态,道德用来评价人们的行为的善恶的。

  道德的属差(特点)――概念的内涵。在人类精神世界中,道德里面到底具体是什么内容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作为评价人的行为善恶的道德,其具体内容是分层次的。在评价人的行为时,一部分是人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的普通心理意识,另外一部分则可能上升为整个社会大多数人共同认同的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原则、规范。所以,整体来说,道德是用来评价人的行为的善恶的心理意识和原则规范的总和。道德是观念,用来评价人的行为,并且在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道德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人的道德观念内容不一样。道德也是具阶级性的: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人的道德(善恶观念)影响着人的行为,社会的道德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基础。

  研究本质往往从现象开始,道德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是指所有与人类共同体有关的活动一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与自然现象相反,它是人类群体对自然界的种种反应的总称。

  首先,作为人的观念,道德从实践中来,必将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是行为规范。人的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观念指导行动,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比如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总结等活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必然透出其内在的思想观念。正确的观念有利于正确的行为。道德作为人的观念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必将在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又经由实践检验后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其次,作为社会的意识,道德源于社会经济基础,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好比一座大厦,其中内容根据功能不同分成了上下两层。下面的担负着人类生存的重任,好比房子的地基,我们叫它经济基础,指社会的基础或人的基本活动。经济基础也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建立在人们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的观念形态的内容人们称作上层建筑,主要内容就是社会的精神文明,其中包括道德。社会发展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道德是判断善或恶的意识,标准如何,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要看当时社会成员间的社会关系,谁掌握着社会的主导权。因此,道德最终是人们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常常表现为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总之,在个体行为活动与社会关系的背后隐藏着人们的善恶观念与意识,这就是道德。

厘清道德的本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厘清 本质 道德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