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论文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6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18-02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很多人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的源泉、管理的真谛。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不断的修身、培养自身的人文情怀、提高自身管理与领导才干、积极体会博大精深的为人智慧、锤炼出广阔的胸襟,这样才可以带领一个团队走得更远。而国学之中则有许多值得领导者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提升领导修养。在这里就对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进行探讨。

  一、学习国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指出,一个人的身份界定,不在种族血统而在于文化。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公民社会,因为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文化便成为它最重要的黏合剂。中国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动力表现在诸多方面,积淀了中华先民生存智慧的文化传统,无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二)提升国学素养,有益于领导干部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雅情趣

  改革开放以来廉政建设的实践证明,情趣品位是否高雅,对于一个干部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有所寄托、有所喜好,是人谋求身心和谐的现实路径。明代的贺复征尖锐地指出:“人之灵心必有所寄,不寄之于诗书文章谈论,则必转而他寄焉。夫他寄者,膻逐之场,而浊淖之府也,酒食醉饱之余,而博弈筹算之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用高雅的情趣来寄托心智,则难免种种低俗的侵蚀,沉醉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陷入泥潭而无法自拔。博大精深的国学,为当代人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三)提升国学素养,有益于提升领导干部的德行修养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对为政者的德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诗经》中有这样的话: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意思就是当官要做老百姓的父母,要爱民如子,德音不止。古人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鲁国当权者季康子向孔子问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温家宝在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履新之际,赠予“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八字箴言,既是殷切期盼,更是鞭策提醒:唯有立身正、为政正,才能聚人心、合众力,开拓施政新局面。总之,领导干部只有自己品德高尚,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兴教化,敦民风。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

  二、汲取国学精华,提升领导修养的措施

  (一)从国学中学会做人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去追求。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弟子颜渊问老师。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这里的“礼”可以理解为社会公德和法制规范。领导者克己有多层意义:克服自己的缺点;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冲动。

  孔子讲:“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孔子的评价来看,一个人要具备这三个基本的素质。孙子在《孙子兵法》里又提了一个新的做人的标准,就是“智、信、仁、勇、严”,从这五个方面来提醒一个人修己道德的要求。东汉末年,有一个思想家叫杨震,到山东烟台当太守,在去的路上要经过潍坊的昌邑,昌邑县的县长叫王米,是杨震的学生,也是杨震推荐王米给当时皇帝到昌邑县来当县长。王米得知恩师来了很激动,在家里面隆重地宴请了杨震,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王米送了10斤黄金给恩师,杨震不要。王米说道:“老师啊!天色已晚,没人看见,而且就你我师生二人,没人知道。”但杨震却说出了历史传承到今天著名的四字震言:“天知道、神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所以说在我们生活当中什么是领导,领导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不妨把领导这两个字拆开来讲,“领”就是带领,“导”就是疏导。你要以身作则地领着大家往前走,这是一种影响力。你要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疏导大家,这是一种统帅力。即领导的本质是带领与疏导,带领与疏导到落实的层面上讲就是执行。今天,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讲,执行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个地方、一个政府,他的工作落实得如何,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在执行力上。

  总之,克己复礼、仁义德行,是做人为官的根本。纵观历史上的每一个昌明盛世,无不与当政者的仁义德治有关。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需要领导者的施行仁义、克己复礼。

  (二)从国学中学会观人、用人

  领导者该如何用人?用人,先要学会观人,这里给大家推荐诸葛亮的观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这个故事充分反映了纪晓岚的随机应变能力。“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人性本有贪欲,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汉代人,杨震,曾经推荐王密为邑令,王密晚上带着金子赠给他,说:“黑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个四知故事将杨震的廉洁奉公展露无遗。“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信用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拥戴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需求,期之以事观其信,然后用人不疑,这是成功的用人者的共性。   乔艾琳?狄米曲斯(美国)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ReadingPeople》这一本书当中,他提出“读人”并不是一门科学,也并不是一种天分,而是要知道应该去看什么、听什么,以及该要去收集一些什么资讯,同时还要从一个人的外观、动作、语言来归纳他的模式。在用人之前,必须要首先准确地识别一个人,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人。在实际的识人过程当中,应当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从人性的角度来对一个人进行了解,荀子将人大致划分成了两大类,即“性本善”和“性本恶”,这与麦克雷格对人划分的“Y类”与“X类”大致对应。在管理中,应当分别对其采取放权与专权的方式;其次是要从性格的角度去认识一个人,人的性格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四类,分别是平稳型、活跃型、完善性、能力型,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也应当针对人的性格来对其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最后是要从人的心理需求去认识一个人,并针对其心理需求特点来对其实施管理。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处于不同层次需要的人要采取相应的满足其需要的管理方式。

  走进了庄子,却未必就能走进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之天高水阔的意境。读过了《庄子》,却未必就能读懂那“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之淡泊超然的心境!把握生活并不难,难在能否拥有一颗体贴生活的心;超越世俗亦不难,难在能否拥有一份解读世俗的情!

  学会观人之后,接下来就是用人。孔子所倡导的“仁”的境界中,忠恕是仁的主旨。领导用人的关键之一就是懂得忠恕。忠恕的核心其实就是成就别人。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探究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有重要的八个字:成就别人,成就自己!我们来看看,曾国藩的立人达人之道:“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这就是‘立’;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这就是‘达’。只有深刻地领会了这种人情事态的人,才会与他人同爱恶,达己也达人。”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擅长的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中国人素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曾国藩对这些人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这些人又怎么能不对曾国藩尽心尽力!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

  三、结语

  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王岐山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人们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充分认识国学的重要性,要把汲取国学智慧作为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

国学智慧与领导修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国学 修养 智慧
最新国学论文
法治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的现实与出路
美国学校营养服务的历史沿革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回避现象研究
汉语学习初级阶段泰国学生声母发音偏误分析
从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对地圆说的态度看中西方
大众传媒环境下国学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
“新国学”三论
外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
浅论幼儿园国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韩国学生常见的动词使用偏误分析
热门国学论文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道家伦理与后现代精神
孔孟之间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
再论孔子与《春秋》
关于传统的诠释
王维“以佛入诗”辨
被忘却了的农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