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分析论文

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07

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中?D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40-02

  受家庭教育方式、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生通常会出现与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和性、情绪管理、就业等方面相关的心理问题。与公办院校大学生相比,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也有其独特性。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遵循教育部要求的基础上,应注重结合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量身定制。

  一、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独立院校大学生在享受同等教育计划的同时,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这使独立院校大学生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压力。鉴于家长教育意识薄弱,一些独立院校大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导致学生出现自卑、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人格缺陷。相较于家庭成长环境不良的学生,独立院校中也不乏家庭环境优渥者,这些学生在享受家庭经济条件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父母的高压教育和专制管教。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独立院校大学生形成偏执、叛逆等心理特征,严重者甚至出现强迫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等症状。受独立院校社会认可度的影响,独立院校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弱势。这一社会现实情况虽然促使部分独立院校大学生努力学习以增加社会竞争力,但其对未来依旧存在诸多不自信,这加剧了独立院校大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

  2.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亟需性。进入独立院校就读的大学生,在学习自主性、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这类学生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不足,面对理论学习会感到吃力,或力不从心,或干脆放弃。针对这一状况,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展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认可、能够提高独立院校大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势在必行。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状

  1.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各高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主要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课程在国内各高校中陆续开设,但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研究显示,大学生认为最受欢迎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同时最不满意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笔者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心理学知识很感兴趣,也期望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帮助自己或朋友解决心理困扰。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非科班出身的学生表示学起来很吃力,同时为了应对期末考核不得不死记硬背。这不仅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徒增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为切实提升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结合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应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提高独立院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切实提高他们应对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能力。

  2.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目前我国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可度低,认为走进心理咨询室是丢人的事情,这使心理咨询范围局限在少数大学生身上。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程度较轻的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日积月累便会出现量到质的飞跃,演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增加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机率。因此,心理咨询工作重在预防,不仅要关注心理问题明显的学生,还应重视对发展性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引导。

  三、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分析

  下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咨询两方面对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1.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的探索。(1)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发展。体验式教学基于“情景”与“体验”这两个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景体验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构建、领悟和运用知识,是一种发展相应能力的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于20世纪初已被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推行并广泛运用,我国最早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有研究显示,近十年来中国知网上有关“体验式教育”的文章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31篇增加为2014年的840篇,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护理教育、军事训练、党员教育、课程教育等领域。(2)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独立院校的适用性。结合独立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相对偏弱,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遇到问题能力的要求,可以考虑将体验式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曾有研究者做过这样的实验,相较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和以学生自由讨论为主的课堂,由专业体验式教学教师加以引导的课堂,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并有个性化的感悟。(3)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独立院校的实施与开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体验式教学理念,可带动学生的兴趣、体验参与度和行动感悟力。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合章节核心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课堂情境的参与、体验、互动和感悟以理解理论、掌握技能、收获体悟,并将这些收获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2.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创新的探索。(1)团体心理辅导简介。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又名团体心理辅导,指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即咨询员根据团体成员的同质性问题,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有的心理发展问题。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四大优势:①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这是因为团体的互动促进了信息传递和自主性激发;②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可在同一时间对多人进行教育,并且团体某些成员的表现会成为其他成员学习的榜样,进而带来团体心理辅导主题之外其他方面的收获;③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其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使咨询较易出现成果,且成果也较易迁移到生活中;④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2)在独立院校应注重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咨询的开展形式上,不仅依靠个体咨询,还应发挥团体心理咨询的作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适用群体,以预防为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情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连接性,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理念。(3)在独立院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大一新生开展以“适应心理问题”、“人生规划”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对大二学生开展以“人际关系”、“情绪管理”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对大三学生开展以“学业压力应对”、“恋爱与性”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对大四学生开展以“挫折应对”、“就业压力应对”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没有开设心理学专业的独立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应由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带领开展,以提高专业性,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不同形式的团体辅导活动。比如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情景再现、辩论等形式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针对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心理沙龙等形式,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针对特定季节、特殊时段易发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比如以宿舍人际关系为主题或以情绪管理为主题。   四、?结

  创新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必要的,也是亟需的:一是融体验式教学理念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运用团体心理咨询形式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用对象。通过以上创新途径,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原则,提高独立院校大学生对心理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健康 独立 院校 模式 心理 大学生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