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论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19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59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and its Im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Methodology

  LIU Hong, LIU Che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In the system of Marx's philosophy, practice occupies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 which is the most basic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in the philosophy of Marx. Looking back on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we find that many psychological schools have mad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on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from a special angle, but they often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some factors, and focus on the part and ignore the whole. However, psychology is the study of science, psychology should start from the human itself, Marx's practice philosophy advocated from the practice,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from the subjective world and the objective environment, their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Keywords practic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methodology of psychology

  1 要旨

  1.1 ?R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这里首先要问一个问题,难道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哲学都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得先要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别的哲学来说,这样的问题不是特别鲜明,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它不仅存在,而且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创立的哲学与以往哲学不同之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精神武器。这就决定他们提出完成的哲学理论并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后并没有系统地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更没有为阐述哲学思想而写的著作,从而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再者,每个国家都有着特殊的国情,即使是同一国家,在不同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践也有不同。因此,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哲学解决问题时,都是“各取所需”。最后,每个流派对马克思不同哲学思想的延续,并标明自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不同派别具有不同的面貌,甚至对立和批判。

  其次,我们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发展的。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从自己的实际斗争需求中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东方国家社会落后,但是阶级斗争激烈,因此社会运动演变成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开始于俄罗斯,经过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产生了苏联哲学。十月革命胜利的枪声为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长时间内中国接受的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是中国消化之后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哲学。而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程度较高,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始终不成熟,社会主义建设也就无从谈起,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运动逐渐演化为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批判,形成了与东方国家马克思哲学截然有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二战后,欧洲出现社会主义阵营,斯大林模式广泛学习,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0世纪50年代,去斯大林化浪潮高涨,并逐步形成人道主义,因此在哲学上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道化。但是,在苏联解体后,苏联哲学走向终结。虽然苏联哲学终结了,但中国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在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独特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代表人葛兰西提出“实践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实践――实践本体论。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世界的自然存在,认为世界是人的活动历史化的存在,但这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唯物主义背道而驰。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也被人称为“实践主义”,他和葛兰西的思想存在同样的误区。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把实践从认识论范畴转到了人本学、本体论范畴,认为世界统一于实践,他们的思想把实践范畴与物质范畴对立起来,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是典型的实践核心论。   1.2 马克思主?x实践哲学

  首先,我们要清楚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怎样提出的?马克思批判性借鉴了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辩证法。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的以人和自然界为本质的唯物主义的一般立场,即 “他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的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之否定/对立起来”。同时批判性肯定黑格尔以否定之否定为框架构建起来的绝对精神的唯心辩证法,即主要肯定,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但是唯物主义将世界仅仅看作自在地客观存在着的客体,看不到人的能动性。而旧唯心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又忽视世界的物质存在性,把人的活动仅仅看作精神活动。通过批判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马克思提出了他的实践概念,用实践将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提出了唯物辩证法,这是对以往哲学做出的伟大超越。

  我们要探讨的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的对立统一关系问题,在这里实践是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的基础。实践的主体是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的,主体和客体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存在,主体是自然存在进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客体则是进入人的活动范围的客观存在。主客体的统一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客体原始的天然的统一,这是指主客体的根源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是自然界自我分化的结果;第二种主客体的自觉统一是对立关系上的高级统一,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体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动地改变外部环境,通过实践创造生产资料。从而,世界不再是纯粹世界,主体也不再是纯粹的主体。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张从现实中去理解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说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里,马克思首次提出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中,由社会关系中塑造了人的本质。此外,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僵死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会伴随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断发展变化,“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发展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为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所以,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肯定是历史的、发展的。据此,我们必须从人所存在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关系出发去探讨人性和人的本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关系会导致独特的人的本质。

  2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科学主义心理学注意到人生物性的一面,强调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客观地寻求人的本质或发展规律,把人等同于茹毛饮血的动物,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而“人文科学心理学”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排斥科学主义心理学所研究的主题,排斥它的原则和方法,虽然捡拾起了科学主义所忽视的人的个体性、丰富性,但遗漏了人的自然属性。究其思想方式两者都是物的研究逻辑,都是一种非此即彼的二歧视野。而人的双重本性要求我们研究方法的革新。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的是真实的、历史的人,它深刻的蕴含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思考。

  2.1 由方法中心/问题中心转向对象中心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依据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性进行选择。科学取向心理学强调“方法中心”,根据已有的方法确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取向心理学主张“问题中心”,企图从问题出发选择方法,粗略看来,似乎两者都是合理的,但是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在已有的方法、理论框架中来确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这里,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其实,一门科学所用的具体研究方法要适合于它所研究的对象和问题的性质。方法应该服从于对象,以对象为中心,对象是多维的,所采取的方法就应该是多元的。有些学者认为,心理活动的最大特性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体现出来的丰富性,所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应针对心理学研究对象这一特点,体现出海纳百川的宽容性,不拘泥于其方法是科学的、人文的或是常识的,只要是有助于正确能够说明或理解人的形象的方法,都是研究心理学的好方法。

  2.2 人本主义的世界观

  关注“人”,解决“人”的问题,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核心。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存在,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应的,心理学应该是研究人的科学,是为人服务的科学。

  2.3 整合的研究取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创造性生存活动,人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物,也不是纯粹的超自然的存在,而是一个主观和客观、是和应该、整体和部分、一般和个别、目的和因果、内化和外化等多种对立要素的“否定统一体”。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更是一种超自然,超越了自然约束的实践性存在物,兼具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心理学应该从整合的角度去研究人的本质。

  2.4 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彻底统一

  马克思所谓的自然主义,是指用自然界以及其规律来解释一切的学说。以人为本要从价值角度来理解。人类实践的出发点只能是为了人,为了个体、集体与全人类,而不是屈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但要达到前者的目的就得按照后者要求去做,上述两者都很重要,应该统一起来。在自然唯物的基础上探讨人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把人及活动本身的理解不能脱离物质。

  3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心理学发展的未来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观点,是明晰人的本质,了解人、意识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出发点。这一思维方法为当代心理学研究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角。心理学是探讨人的学问,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看法,这个“人”是同时受到主观世界、客观存在、个人行为与其交往作用影响的人。回顾整个心理学史,我们就会发现多个流派都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过探讨,研究视角或研究维度都各有特点,总体划分为四种维度:心理维度(如内容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行为维度(如行为主义);环境维度(如后现代主义心理学);交互作用维度(如辩证心理学)。但这四种维度心理学(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30页)对实践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在这里,人不是完整的人。据此,心理学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得到两条启迪:第一,心理学应该赋予行为概念更深刻的意义。人的行为不仅是纯粹的生理行为或是认知行为,应该从现实的、历史的人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第二,实践范畴应该被纳为心理学研究基本范畴。把实践概念纳入心理学范畴是十分必要的,苏联和新中国曾做过伟大的尝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受制于时代背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主要在“辩证唯物主义”层面,未升华到“实践哲学”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心理学怎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怎样用来指导心理学研究,心理学怎样在实践的基点上前行等等,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 马克 心理学 哲学 实践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