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物理学论文 >> 当前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探究论文

当前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27

当前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探究

  教师的注意力必须要集中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上,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积累知识,激发兴趣,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在物理常规教学基础上把各种形式的课件作为新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师教学。课件演示可以动态呈现物理中不便于直接观察的变化过程,把瞬间结束的运动清晰缓慢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图景,为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提供方便。

  一、实验课:“真实情景―模拟实验―真实情景”的模式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出物理规律,但很多实验学生的观察常常比较被动,而且相对滞后,有些物理现象瞬间消失,或者不清晰、可视性较差,学生的观察比较困难。“真实情景―模拟实验―真实情景”的模式,带学生感知实验情景,再用课件重现物理过程的细节,最后再让观察实验,方便学生形成概念,充分认识规律。例如,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分析,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初步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这一现象,有了亲身的实验体验,学生意识到这一现象的“瞬态”特点,教师再用视频课件把本来无法清晰观察的瞬态过程放慢,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整个过程的物理量变化,增进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重新观察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演示(或分组)实验―模拟实验―再次演示(或分组)实验―抽象概括。物理实验是严谨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待实验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实是求是,“模拟展示细节,尊重实验事实”,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给学生创造反复观察和逐步提高的条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些实验比较危险,如高压送电,可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高压送电模型,然后用课件展示其工作原理,让学生充分了解高压送电原理,最后回归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一些非常重要又不便观察的实验,则能更加充分地体现用“真实情景―模拟实验―真实情景”这一模式的优越性。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为基础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以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展示实验中难以被观察的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成为学习的主体。课件演示辅助物理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助于弥补高中生生活经验相对欠缺的问题,方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有了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解释与指导,能让他们对实验有更深的理解。

  二、概念教学:“展示―试误演练―拓展”的教学模式

  物理概念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智力活动,是全人类长期形成的智慧结晶。概念能使人在复杂多样的物理现象中体会事物的内在本质,认知物理现象的思维起点。概念的形成,是人对大量错误认识分析辨别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也让学生在不断的失误中加深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抽象,教学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感知现象、观察思考、经验内化等一系列活动,自行获得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已有方法重新认识加工、思维整理、内化重构,从而深化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如在功的概念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结合实例,向学生展示与功相关的情景,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与功相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试误演练中加深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不断拓展学生对功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主?臃⑾趾投运?学知识内容的重新建构,彻底摆脱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把知识像物品一样从教师口中转送到学生的课堂笔记上,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是将与概念相关的“常误情境”集中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知识的内化及意义的重新自我建构。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不在形式而在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这不是轻视知识,而是重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理课堂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让教师有机会将更多的信息,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呈现一个与知识点相关的更加全面的知识环境,让学生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亲身体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及意义的重新自我建构。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展示基本内容―试误演练―小结―试误演练―小结―总结拓展。

  三、规律课:“理论分析―实验―讨论―运用”的教学模式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对象的本质属性,反映出事物发展和变化趋势。与概念相比,规律是人们对物理对象进一步认识的产物,是理性思考的结果,物理规律可以加深人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引导人们思考发现事物的更多属性,形成新的物理概念。从物理学知识结构来看,概念、定律是物理学的两个基本元素;从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来说,使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是教学的中心环节。“理论分析―实验―讨论―应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一)理论分析:搞清规律的建立过程

  高中物理规律有很多,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定律,使用数学方法自行推导新的物理规律,建立起学生所遇到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接受和内化,减少机械记忆的成分。让学生亲自经历建立理论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知识的体系性与延续性,感知规律所揭示的各种性质的内在关联,认识到定律在认识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尤其是学生在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体会科学问题从低级到高级,从特殊到一般的处理过程时,可逐步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

  (二)实验:探索物理规律

  “实验―模拟―实验”的教学模式应用在物理规律的探索中,让学生重新体验定律发现的过程,学生自主做好实验,协作完成数据的测量、分析,透过现象发现事物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形成定律。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又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规律建立的过程,避免把物理规律表达式当作数学公式乱套的现象。自己动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感知,加强对不易观察或不易捕捉的东西进行实践模拟,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奠定基础。模拟之后的实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科学规范地完成实验。

  (三)讨论:深化物理规律的理解

  俗话说,理不辨不明。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也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加深对规律本身的理解。当然,这不是说把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还要从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物理规律。首先,要从理论上理解规律。其次,要从物理意义上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再次,要指导学生建立物理规律间的联系,体会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最后,要充分了解物理规律建立的来龙去脉,明细各物理量的含义,避免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乱套公式。

  (四)运用:灵活、准确地运用规律

  物理规律通常是在特定条件下建立或推导而来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适用范围,物理规律会有很大的偏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知识在教学中反复提醒显然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问题或科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并独立应用,学生才能深切体会到规律本身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这种模式的基本流程是:理论分析―实验―讨论―运用。这样的模式规律性较强,可适用于学生自行推导的物理课程,比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自由落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效果非常不错。

当前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分析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模式 物理 当前 高中 模式 教学
最新物理学论文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试论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量子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探究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问题解题方法研究
浅谈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小组合作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成功开展
热门物理学论文
论惯性
物理学
物理学正论
宇宙时空论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物理学理论研究
21世纪强磁场应用的展望
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
物理学前沿问题探索
世纪之交谈物理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