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从经济视域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从经济视域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21

从经济视域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众所周知,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们主要将其分为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实不然,这三分块的来由并不是出自马克思,而是自恩格斯。恩格斯在著写《反杜林论》一书中是从三个角度入手编写:即《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国民经济学社会主义批判史》。这三个部分是为了回应杜林的攻击而有针对性的回击所写的部分,内在的指向其实仅仅是更有力的回应和反驳。换而言之,《反杜林论》一书的思想体系只是为批判杜林思想体系的需要而著写,并不仅是为了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性。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强调自己“新的科学世界观”的完整性,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静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研究市场经济就要知道我们所走的是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精神内核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念,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经济运作的时候只看到马克思关于经济的理论,而不能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相结合的话,我们就成了形而上学了,甚至可能出现形而下学。当下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这样才能更好更宏观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全貌,才能更好的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脉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智慧结晶,是对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对于“前三十年”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后三十年”解决中国问题的总体思路。正如传统马学专家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的理论集合。作为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这三个战略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沿袭了怎样的逻辑演化,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结合,和其对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两次发展:一次是列宁根据实践完成革命主体的转变。二是邓小平根据实践完成了发展模式的转变。邓小平主张社会主义的建设可以在多条件所有制经济并存基础上运用市场方式进行。这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理论,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源起。从经济视角来看,建国前后党中央对市场经济选择抑制,而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选择坚持改革,完善市场经济,所以就这点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果实即毛泽东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经济模式选择

  从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开始传播,其已经在我国生长扎根近一个世纪。是什么原因让马克思主义能够在我国茁壮成长,又是什么让马克思主义能够如此适应我国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展开来说毛泽东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阶段对市场经济的态度。

  1、建国初期对市场经济的态度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过“一五模式”、“大跃进模式”、“调整模式”、“文革模式”、“整顿模式”、“洋跃进模式”。从历史纬度来看,“调整模式”、“整顿模式”是对“一五模式”的延续。“文革模式”、“洋跃进模式”是对“大跃进模式”的调整。所以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实现的经济模式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一五模式”,另一种是“大跃进模式”。“一五模式”的背景我们有所了解,是对苏联经济制度的翻版,并且有所压缩。苏联模式一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内核,马克思主义是坚持计划经济,并没有提出市场经济。我们通过总结不难看出,在毛泽东时代我们提出的种种的模式,其背景脱离不了计划经济,我们选择的是一条计划经济体制,可以说毛泽东时代我们是抑制市场经济的。这也就从经济方面解释,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含毛泽东思想。但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内核和内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精神内涵。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我国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我们目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前人为我们今天的建设做出理论和社会实践,中国不会有这样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应一以贯之的坚持毛泽东思想,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2、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现我国现代化方面的系统思路。邓小平在发展战略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这也被称为小平模式。它产生于国家百废待兴、各方面亟需尽快发展的年代。在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情况下,首先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先决条件。邓小平理论的集中概括来自于党的十三大,从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通过解答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根本途径、政治保证、强大动力、基本方针和主要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系统完整地勾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发展思路和发展道路,以及中坚力量。事实证明,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运用市场经济,坚定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在选择市场经济形式的过程中,邓小平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发展是硬道理”理论,其实这些理论都是为了市场经济的实施。正是从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我国开始了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坚持市场经济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壮大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让民营企业家入党,拓展了不同阶层参与国家建设的范围,扩宽的民主政治,坚持了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发展,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和解放的具体举措,是立足发展阶段的实际。二十世纪末由于国内国际的重大变化,从原来首要解决的温饱问题,变为更加复杂的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所以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还要发展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等。这样下层建筑能稳定发展,上层建筑也能同步建设。

  4、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稳健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调节市场运行机制,通过对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可以总结为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宏观调控、促劣变优。根据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科学的提出了发展方向,归结为科学发展观。由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经济建设一条腿长,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多条腿短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新时期我国发展出现新的阶段特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逢其时。

  科学发展观立足中国社会进入发展型阶段后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回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面对长期以来片面注重经济增长留下的问题,它通过回答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和发展成果归谁享有等问题,在现有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

  5、完善市场经济助力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的第五代领导集体登上历史舞台,两年时间,我国政府通过减少“灰色收入”,反腐,调控等多项措施多元发力,促使我国的市场经济日渐完善,不论是反腐还是调控其目的都是为了市场经济。接连两年,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全会上的讲话都引发强烈关注。从具体手段入手,多管齐下,多方面治理,是为市场经济有效发挥作用而努力。我国应从技术层面控制腐败;从源头上使教育资源平等化;从理念层面融合马克思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中华文化。解决好这三方面问题,我们的社会才会稳定,才能从上层建筑倒逼下层建筑更好更稳固发展,下层建筑的稳固发展对上层建筑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目前处于深化改革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不完善之处,但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发展策略下,这些问题可以解决,最终顺利完成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完成两个百年目标,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经济视域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马克思主义 马克 中国 经济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