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微动漫与微电影的叙事功能比较研究论文

微动漫与微电影的叙事功能比较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6

微动漫与微电影的叙事功能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9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5)03-0175-04

  当今,微型视频借助于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平台发展迅速,成为活跃在创意产业和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微动漫和微电影作品因创作简便、传播快捷、短小精悍却义包含着微言大义等优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电影和微动漫虽然都属于视听艺术,但在们色设汁、视觉形象、人物关系、情节走向等方面有诸多小同,使其叙书功能同中有异。

  一、微动漫和微电影叙事功能的相似之处

  文学艺术的叙事功能,指作品中人物的某种行动,应当考虑它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故事的行动过程所具有的意义。也就是说,叙事功能指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某种行动对整体的影响及其具有的意义。微动漫和微电影在叙事功能上具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微动漫和微电影叙事功能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具有“三微(微时长、微投资、微制作周期)”特点的视听综合艺术,都能在短时问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把时间和空间、平面和立体、构图和音乐等各种元素有机整合到一起,通过事件的进展及人物的经历对人的视听觉感官产生作用。

  对动画片叙事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不应是自然主义式的照搬现实,而应是片中人物的驱动。“好莱坞最知名的编剧教练”、电影叙事理论权威罗伯特?麦基在其著作《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剧作的原理》一书中提出,电影故事的核心是人物的主观愿望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冲突和冲突的解决过程,它从平衡的情形开始,因“突发事件”打破这种平衡,然后主角努力恢复平衡,但客观现实却有其固有的轨迹,最终的结局往往因人物的立场和态度而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可见,从叙事的角度说,微动漫和微电影叙事功能的共同之处在于能通过片中人物所经历的故事的起、承、转、合而使观众受到教育和启发。在廉政题材微动漫《进去就出不来了》中,一只贪吃的老鼠是故事的主角,它因受到杯中油的香味吸引而蠢蠢欲动,一边感叹“油好香啊”一边寻找香味的来源,它的主观愿望“偷油吃”就是故事发展的驱动力,但现实的残酷在于,杯了高,杯壁滑,任它怎么去抱、咬、晃、叫,都无法吃到那香气四溢的油,主观愿望和残酷现实之间形成了冲突,怎么办?经过种种努力,它像一个三级跳的运动员那样,经过助跑动作终于跳进了杯子里,这一“突发事件”使它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却因贪吃而导致身体急剧膨胀,无论如何努力想跳出来,却再电跳不出这只杯了。

  微电影《送礼》作为廉政题材影片,通过片中的故事情节显示了与上述廉政题材微动漫相似的叙事力能,其中清正廉洁的局长是故事的主角,他因“利民苑”项目进展缓慢,无法及时达到“利民”的目的而忧心忡忡,这时出现了突发性的两个“送礼”事件,一是大公司老板送的500万元银行卡和“出去边吃边谈”的邀请,二是小公司老板送的“豆腐渣工程”资料、图片和调研分析,局长原本平衡的生活被打破了,面对贿赂,他拂袖而去;面对“豆腐渣工程”资料图片,他给予关注局长不接受贿赂、不出去应酬,而是如约回家去陪伴家人,维护的正是生活的平衡。后来,局长的秘书受大公司老板委托,把银行卡送到了局长的家里,并转告了来白“市领导”的压力,但局长坚守底线,决不妥协,最后他不仪带领年轻的秘书战胜了歪风邪气,而且大胆地开通了“510(我要廉)”热线电话,鼓励所有投标者、竞标者勇于举报“豆腐渣”工程并相互监督,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

  上述两片一个是微电影,一个是微动漫,创作介质不同,却从正反两个方面显示出同样的叙事功能,那就是“拒腐防变”;在情节的推动上,两片都通过因果关系形成情节之问的张力;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人公原本平衡的生活被打破的原因都是来自外界的诱惑,《进去就出不来了》中的老鼠没有抵制住诱惑,陷了进去,无法逆转的结果使平衡再也无法维持,而《送礼》中的局长却不但成功地抵制住了巨款的诱惑,维持住了生活的平衡,并且开通了廉政热线以便更进一步维持这种平衡。这样的影片,这样的人物,因贴近生活、符合民心而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也因故事张驰有度、环环相扣而显示出强大的叙事功能。

  二、微动漫与微电影叙事功能的差异

  微动漫与微电影的叙事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第一,技术上的差异。微动漫与微电影的外在区别是技术的作用。微动漫对技术的要求相对高一些,只要有良好的创意、合适的软件和相应的设备,那么,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就可完成,操作起来比微电影的拍摄制作简单、易行,受交通、天气、人际关系等外在的影响小一些,甚至允许“单打独斗”,因此更便于控制制作成本和创作周期。而微电影则“本子、班子、票子”一个也不能少,即使作为“一剧之本”的创意和剧本足够好,剧组人员足够用,拍摄资金足够多,也还需要团队“协同作战”并要随时应对可能发牛的意外情况。在人员、设备、车辆、场地、服装、道具、灯光、后期技术、拍摄资金等等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仍有天气与交通、人员的病患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另外,拍摄完成后的剪辑、合成等步骤不仅可能比微动漫耗费更多的工时,而且可能因后期技术差或审美水平低而导致剪辑错误的情况。正因如此,许多影片冈出现“穿帮”或剪辑错误而被人“吐槽”。

  在笔者参与拍摄微电影《送礼》和《谢师宴》时,就曾出现一些意外:比如拍会议室的戏时,学校有关部门提供的钥匙却打不开会议室的门,时值放暑假期间,只能临时找钥匙并换办公室进行拍摄;再如拍医院的戏时,学校医务室已经放假,在没备租金按天计算、演职人员已经到位、交片子的期限逐渐临近、拍摄资金却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救场”成了当务之急,最后还是在朋友帮助下才联系到了允许免费拍摄的私立医院,终于按时完成了两个片子的拍摄。比较而言,如果说微动漫相对简单易行,那么,微电影叙事功能的实现则要牵扯到很多其它因素。   第二,夸张与想象力的差异。微动漫与微电影在夸张想象力方面的区别是程度的区别,而非本质的区别。微动漫在业界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是可以通过夸张的动作、非凡的想象完成叙事,因此更能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给人带来启发。动漫的称谓有很多,无论动画、卡通、美术片或者活动漫画等,都是以图画及其运动讲故事的方式表现作者的构思,都离不开夸张与想象。微电影叙事同样也需要发挥想象力,也需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区别在于想象力发挥的程度大还是小,对生活的反映是直接还是间接、正向还是反向、常规还是异于常规等。如果说“动画片赐予动画导演的特权就是你可以天马行空地讲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时间、空间、角色造型以及故事的合理性都被观众所提前认可了”[1](P254-255),那么,微电影则不仪与微动漫一样要在有限的时窄内完成叙事,还要符合电影本身的视听特点。

  在这方面,无论公益题材还是商业题材都有很多例子,如引进片《憨豆先生》既有动漫版又有真人版,主要人物都足憨豆目.其中有的故事情节极其相似,动漫中的憨豆形象反倒小如真人版中那么憨得可爱。再比如前述公益题材微动漫《进去就出不来了》因源于《老鼠偷油》的传统故事,“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的民谣朗朗卜口、妇孺皆知,在创意、编剧、传播、接受等过程中都不会对想象力造成太大的障碍,只是因老鼠形象的设计、色彩、构图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使流传了若干年的故事产生了新的吸引力,这是在叙事功能之外的另一个的问题了。

  第三,片长的差异。微动漫与微电影在片长方而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微动漫虽因受到技术的限制,一般会比微电影作品更为简短一些,但也不尽然.,在当前创作兴盛、理论滞后的情况下,关于两者的片长并没有权威的、冈定的说法,并且在不同的比赛、评奖、电影节、影片征集展映活动等过程中对影片长度的规定也是长短不一。比如,在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市教委联合开展的2014年“北京高校普法微视频征集展映活动”中,要求“微动漫不超过5分钟,微电影不超过20分钟”。但在北京市纪委、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北京廉政微短剧创作征集活动”、教育部举办的2014年“第三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及国家广电总局作为指导单位、中国电影评沦学会等单位主办的2013年“首届中国大学牛微电影人赛”等活动中,在微电影和动漫的时长方面都只是规定了上限和下限,并没有对二者进行特别区分。

  第四,贴近生活程度的差异微电影借助于真人表演、实景扪摄并且,大部分都按常规的生活逻辑进行后期剪辑制作,冈此比微动漫更容易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人物情感的波澜起伏、人物关系的勾织与展示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特点,而微动漫在传达一些精微巧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创意之时则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比如,在北京市教育工委、市教委2014年普法微视频征集展映活动中获二等奖的微电影《谢师宴》,通过学生为老师讨说法时的表情与手势,展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与班主任结下的深厚友谊,这比做成动漫片更容易精细地流露出面部的表情,更准确地传达了内心的活动。

  三、微动漫与微电影叙事功能的联系

  微动漫以图画及其运动的方式讲故事,在视听语主的运用及叙事功能的实现等方面与微电影有着天然的联系。有的研究者提出“动画片是电影的一个片种,一种样式。它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与电影故事片棚似”。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对于电影来说,如果承认“没有戏剧性,没有虚构,没有故事,也就没有影片”[2],动画片同样如此。

  首先,从历史起源看,动漫起源于电影。在国外,被认定为“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的《一张滑稽面孑L的幽默姿念》却是美闻人斯图尔特?勃莱克顿于1906年用电影胶片拍摄制作的,它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所起到的是如今“片花”的作用,可见动漫在起源上与电影的紧密联系。在我国,早期动画作品如《勿忘国耻》《血钱》《同胞速醒》《精诚团结》《铁扇公主》等不但借鉴了电影的手法,而且跟早期电影一样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有专家指出,“动画电影,就是使用动画的方式拍摄的电影,其本质是以画面和声音和媒介,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来进行叙事性表达。而这也正是电影的本质,所以动面电影是电影范畴中的一种类别”[3](P252)。尤其是如《变形金刚》《憨豆先生》等既有真人版又有动画版的作品,两者之间的联系更是不言自明。在只有动漫版、没有真人版的公益类作品《进去就出不来了》中,对老鼠形象及其动作、经历、结局等的展示,也使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

  其次,从发展现状看,电影技术与动漫技术同时运用于同一部作品中情况越来越多。一方面,动漫画面直接嫁接进电影情节中并参与叙事,用以提升视觉表现力并取得异乎寻常的传播效果,比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文明”主题系列微型公益广告,每个片子都只有短短的儿秒钟,却都是同时运用电影拍摄手法和数字动漫技术,画面上先是演员在大街上翻越栏杆、在电影院大声接听电话等种种不文明的真人实景,接着是因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而在瞬问变成了蓬头垢面的猿猴,直观的视觉效果,强烈的画面埘比,给观众以既新奇又震惊的收视效果,一旦再想做不文明的行为时呐子中就会突然出现上述画面,从而有效地阻止不文明行为的继续发生。另一方面,数字动漫技术被作为辅助手段运用于电影摄制,不仅在片花、片头、片尾、字幕等方面丰富J,视听表现力,提升了传播效果,而且被直接融人情节用以增强真实感。比如微电影《谢师宴》在拍男演员的戏时因只借到了女生宿舍的钥匙,为避免“穿帮”,就通过马赛克的形式进行了设计和清理,既使片中的环境布局符合主题的需要,也显示了数字技术在电影摄制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再次,从未来走向看,动漫与电影相互融合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如果说动漫来自于电影,而电影来自于摄影、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那么,动漫和电影的剧本“涉及的都是外部情景,是具体细节”[4](Pl),二者都能有效地把视觉意义上的画面和听觉意义上的声音有机融合,在叙事时自然就有可能同时发挥二者的视听表现力。再以《谢师宴》为例,班主任晕倒是因师生在火锅店里吃饭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但拍摄于酷暑时间,剧组能够找到的饭店全都不经营火锅只能把镜头对准一个没有开火的空锅进行拍摄,为了增强逼真感,在后期制作时就在画上增添制作了火焰。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接受终端的普及,随符以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有效地解决了“带宽”问题,微动漫和微电影的传播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快捷,“人人都可拍电影,人人都是传播者”正在某种程度上逐渐成为事实,当更多的普通人掌握r制作视频的技术,当更多的制作者体会到了微电影和微动漫叙事的优势与妙处,二者必将会在相互融合中共同探索更为宽广的发展道路。   四、微动漫与微电影创作及传播发展路向

  首先,要有优秀的创意基础。微动漫和微电影的“微”,不是渺小,也不是简略,而是微妙玄通,微言大义,让观众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这是文艺创作自觉自律的标志之一,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目的所在。从这一角度说,微动漫和微电影的创意有优劣高下之分,优秀的创意不但为创作优秀的作品奠定基础,在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完成叙事,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正能量,令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创意的优秀与否至少跟两个元素有关,一是能够传递正能量,二址能够给人以美感。前者指作品内容具有明确的倾向性,通过人物的特点、语言、动作、情感走向、情节发展及故事结局让观众感觉到什么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以此起到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后者指作品中的人物有特点,语言有个性,动作耐人寻味,情节引人深思,结局震撼人心,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产生联想,引起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如,笔者在策划、讨论“数字动漫艺术与文化传播创新”项目作品时,曾经有一个作品被否决,另一个作品受夸奖:被否决的创意是现实题材的微电影《爸爸的美好生活》,通过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里住在马路边上的面包车里,干各种各样的临时工,用马路边的公用电话机跟女儿通话等情节表现普通人的理想,这时,一辆失控的卡车迎面撞来,接着是交通事故声音的特效、主人公倒在血泊中的画面,公用电话机听筒悬挂在半空左右摇晃的特写等等,从艺术的角度,这个创意感人至深,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观者中引起共鸣,但却因“传递的不是正能量”而被否决。受夸奖的创意是环保题材微动漫《洗天》,这个创意来自课堂讨论,在观赏并分析影片时,由义务献血联想到了血管中血滴,再由血滴联想到了水滴,刚好当天上课时雾霾特别严重,就由水滴联想到了空气污染及治理无效,然后在与学生的思想交流碰撞过程中,一具拟人化的水滴形象出现了,并由水可以洗菜、洗花、洗衣服而闪现出了“洗天”的念头,这两个字的组合,不但在字面上传达出了环保的意图,而且因其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为接下来微动漫的人物设置、场景、情节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以优质的技术提升传播效果。按照美国学者拉斯韦尔的“五个W”传播学模式,传播的五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谁(Who)和传播什么(Says What),然后才是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传播(To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s),微动漫和微电影的创作与传播也是这样,主创人员的审美水平及其创意制作的作品内容对传播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人员条件具备且创意足够好的情况下,还需要掌握必备的技术,才能真正提升传播效果。此处的技术不仅包括“武”的方面,即运用电脑软件、摄录机器、剪辑设备等进行技术操作,而且包括“文”的方面,即掌握微动漫和微电影作品的不同特点和编创规律进行创作。前者是熟练工种,通过反复操作就能掌握有关的技巧和规律,但因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及观众审美要求不断提升,就需要主创人员及时关注并更新设备和软件,提升技术水平。后者则不仅是熟练工种,不仅需要反复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创意编剧的技巧和规律,而且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悟性,需要在长期实践基础上不断闪现灵感的火花,否则,就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最后但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审美的态度进行创作。无论微动漫还是微电影,在进行创意编剧时都要尽可能地使作品具有审美内涵,向观众传递真善美带来的精神力量。一是通过塑造具有强大气场和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体现出“崇高”之美,通过人物在恶劣环境中或与不良行为做斗争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受到的压力及给正义一方带来的动力,让观众受到感染和感动并体悟到美的意味。在微电影《送礼》中,局长就是一个崇高的审美形象,他一心为民,任人唯贤,所作所为真正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宗旨,而且在而对巨额贿赂和上级部门的倾向性意见时不改初衷,坚持原则,显示出强大的人格力量。二是不以力度和强度取胜,而是张扬以阴柔、纤弱、和蔼等见长的“优美”之美。在微电影《谢师宴》中,美女班主任的形象虽然瘦小,却在短短几分钟的剧情中让人感到她对学生的关心和学生对她的尊重。三是同样能给人带来审美感受的“滑稽”形象,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在微动漫《进去就出不来了》中,作为主角的老鼠就是一个滑稽的审美形象,它闻到油的香味时吸溜鼻子显出的贪、绕着杯子几次三番转圈却不得其门而入时显出的馋、跳进杯里后以一个吃货的奋不顾身显出的婪、在因贪婪而急剧膨胀导致落进杯内再也出不来时显出的慌,等等,都让观众感到可笑,并在笑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贪婪的恶果,片子很短,但结束之后仍令人同味,难以忘怀。这正是以微见著审美的力量。

微动漫与微电影的叙事功能比较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微动 叙事 功能 研究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