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与路径创新研究论文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与路径创新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03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与路径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出现了新的要求。如何创新模式,有效开展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界定、特征和管理目标

  1. 高校无形资产的界定

  所谓高校无形资产,是指高校独有的一类虽然没有实物形态、非货币类的资源却能够为高校创造出较高附加值的长期资产的统称。高校无形资产是吸引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等的财富,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知识经济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持续扩展,包含了技术知识类资产、制度类资产、商誉类资产、人才资源类资产、信息网络类资产等。

  2. 高校无形资产的特征

  高校无形资产不但具有无形资产的基础属性,还包括其独有的高校属性,即如下四点特征:

  (1)独创性

  高校拥有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培养了众多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组织能力的科研团队。因此高校拥有大量的教学科研成果、专利技术、著作权等技术知识类资产,此成果均由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形成,高校的无形资产具有独创性,不可复制。

  (2)不确定性

  高校的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高校相关的职能部门管理、院系之间合作以及学生的素质均不可控,因此,高校的无形资产受多方因素综合影响,很难准确计算其价值。高校无形资产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难以准确计量。

  (3)垄断性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之一,特别是青年科技英才是特别珍贵的关键资源。而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时间段是25-45岁之间。因此,高校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能力的青年骨干,以增强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研发专有技术、学科领域的著作权等,社会其他单位无法获得,高校的无形资产具有垄断性,为高校占有。

  (4)高附加价值性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信息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独特的育人优势,通过深入开展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组织、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因此高校的无形资产具备更高的附加价值。

  (三)关于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认识

  (1)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界定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包括权属管理即广义无形资产范畴和价值管理即狭义无形资产范畴两方面内容。高校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专有技术等可以辨认所属权的并能够单独计算价值的可以给高校带来额外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以及高校名称、名誉、校园文化、自主招生权限、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网络等都属于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范畴。

  从高校的育人使命和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角度来看,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以优化高校资产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最终以期实现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在市场经济下,切实维护国家和高校的所有者权益,以管理制度建设为基础,优化资源整合,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成为开展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目标。

  (2)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原则

  根据上述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目标,高校资产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即: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要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坚持无形资产管理与有形资产管理相结合、坚持无形资产管理与流动资产管理相结合。

  (3)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路径选择

  高校在建构无形资产管理路径上需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处理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高校内部与高校外部的社会关系;三是处理好高校历史遗体问题与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无形资产不同形态间的转化关系,以确保无形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无形资产管理思想意识淡薄

  任何发展中的事物都需要通过变革来搭建起新的管理体系。伴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兴起,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无形资产管理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具体的操作思路还很窄,内容还很少。特别是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更加薄弱,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不强,转化成果的保值增值手段措施缺乏。同时,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上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也较少,缺乏相对应的管理体制和评估激励机制。总之,目前多数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缺乏系统性思维、思想意识淡薄、人员流失的转化效率低是影响高校无形资产的开发效率和利用效率的阻碍。

  2.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和管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高校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不规范,容易产生权责利归属不清的矛盾,出现科技成果转化审批困难等问题。由于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涉及资产管理部门、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部门,制度和机制的缺位容易造成管理脱节、权属纠纷等情况,而高校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考核则更是制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考核制度的不健全进一步影响着科研成果的转化。上述问题对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无疑是巨大的损害。

  3. 无形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高校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不仅需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还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运用科学有效的制度留住优秀的人才。由于无形资产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专业的无形资产评估和考核人员短缺,严重制约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提升。而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收益滞后性的特点,高校对无形资产后期的转化较难控制,容易产生无形资产的流失现象。因此,高校需要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好无形资产整理、归类、登记和财务核算等相?P内容。   三、高校?o形资产管理创新措施

  1. 增强系统性思维

  高校需要依据自身优势统筹各科室、院系无形资产管理创新改革的发展进程,协同各高校管理政策、跨领域协同建设、优化高校各资源要素,进一步促进各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团体间的协同作用更加明显,促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创新改革协同发展。加强各组织间的互动合作,把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创新建设成为国家无形资产管理的示范区、创新驱动区、协同发展共享区。政府的相关配套政策需要跟上,同时在高校经费拨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倾斜,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跟踪和监督。

  2. 强化资源与品牌优势

  推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创新,要坚持协同发展的理念,立足高校各自的比较优势,抓好高校院系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与合作共享共赢,以资源要素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无形资产品牌塑造与提升为指引,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管理模式创新,不断拓展、释放管理效益。

  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无形资产在创新改革和资产开发运营领域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大,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需要更加注重效率效果。因此,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目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地引导无形资产管理创新,能够更科学有效地引进、创新更加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更好提升高校无形资产价值。

  4. 建立高校无形资产应用推广与风险评估机制

  高校无形资产是软实力的综合表现,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全面创新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建立适时发展的无形资产应用推广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通过校内外广泛、深度合作,将学校无形资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激发无形资产管理的效能;同时,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风险识别、预警和规避机制,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快速分析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快速决策,从源头上保护无形资产权益,规避无形资产贬值、流失等风险发生。

  5. 构建无形资产管理专业队伍

  通过从外部引进、自身培育的方式,构建一支既懂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又能应用新技术的专业、复合型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中推动无形资产合作与应用,以应用促进新管理,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声誉,实现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最大效能。

  四、结束语

  我国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滞后于现实发展需求。为了减少和避免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提高无形资产转化效率效果,保护国家和高校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强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强系统性思维,促进互相合作交流,将政府特别授权的、高校自行研发的、委托外部开发的、接受捐赠的以及高校长期持有的文化符号等无形资产发挥出其内在的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立足自身品牌优势,建立健全应用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推动协同共享、创新评价激励制度建设,进一步激活人力资本的作用,做足做实无形资产管理创新,释放管理效益。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与路径创新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无形资产 路径 现状 资产 高校 分析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