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探析论文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14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探析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了强劲的发展。一座座新馆拔地而起,作为各自所属高等院校的标志性建筑。新形势下,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深化,为了更好地执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空间和馆舍空间的布局理念和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空间再造。

  一、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解析

  (一)空间再造的内涵。空间再造是指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而对图书馆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布局、改造,以及重塑服务模式等一系列服务创新的过程。科学意义上的图书馆出现以来,图书馆空间概念内涵和结构维度随着外部环境和服务理念的改变而改变。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移动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数字化、网络传送和海量数据逐步丰富和融入图书馆空间,这一趋势要求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考虑时空距离的压缩及界限的模糊,馆藏空间的疆域也必然有所拓展,学习共享空间就此应运而生。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也纷纷依托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构建起“创客空间”。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意义。1.有利于丰富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建设。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诸如图书馆书架的排列结构、推广新的流通借阅模式等服务创新,来方便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并让其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下学习阅读,有效实现读者行为与图书馆环境的共生,丰富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建设。2.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高等院校的馆藏文献也越来越多,这就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所需要文献信息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很多有价值的或有潜在价值文献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很多低利用率的图书文献却也占据了高校图书馆有限的馆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尽管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将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纷纷开展了信息检索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学生新生入馆教育,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增强他们的信息辨别、搜索、获取等能力。然而,就笔者了解,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时间的验证。当代大学生过分依赖现有的网络搜索引擎,信息素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养成还任重而道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如今形势下,如何节省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必然要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而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再造正是通过改变图书馆的内部布局,按照用户的学习目的和信息需求来重新布置,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这也正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价值所在。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紧迫性

  (一)高校图书馆流通模式变革的需要。科学意义上的图书馆出现以来,图书馆的服务和流通模式历经几次变革。最早的图书馆借阅模式是闭架借阅,读者利用图书的编目目录卡片,一张张翻找目录卡片,通过卡片上的题名、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代、摘要、关键词、索书号等基本信息来判断目标图书文献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然后将确定下来的图书信息登记下来交给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他们查找来借阅图书,若已经借出,则没有丝毫收获,有责任心的图书馆员会推荐相关联的图书。这一时期,由于读者用户不能进入书库,空间的设计布局以节约空间为主,所以书架之间的间距比较近,图书的排列密度也相对较大,书架的填充率达到75%以上。后来,高校图书馆施行的开架借阅,书架排列、书架间距、图书在书架上的排列密度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但是在这种服务模式的情况下,读者用户不能带书包入馆,借出的图书也不能带进图书馆阅读和学习,严重挫伤了读者用户利用图书馆的热情,也不便读者用户学习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广大读者自由利用?D书馆、自由学习的权利。为此,图书馆皆实施了“大流通”的借阅服务模式,保障了读者用户的自由权利,但是为了保障这一新型的流通服务模式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对现有的馆藏空间进行重新布置和再造。

  (二)纸质文献逐年增加的需要。自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文献资源出现以来,学术界就在讨论电子资源是否代替纸质文献资源。21世纪以来,这种讨论就戛然而止。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明确指出每年的纸质图书的增长量要以学校的在校人数来衡量。我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也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仍以纸质文献建设为重点,必须是数字资源采购经费的 1.7 倍。然而,高校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是有限的。纸质文献的逐年增长与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有限性的矛盾几乎是所有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难题,因而有必要实施图书馆馆藏空间再造以缓解这一矛盾。

  (三)低利用率纸质文献增多的需要。自高等院校建校以来,图书馆也随之出现,在各高校长短不一的建校历史中,图书馆一直购买当年出版的各种纸质文献资料,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了庞大的文献资源馆藏体系。在这样庞大的资源体系中也出现诸多低利用率的纸质文献,这些文献资源的存在既影响了读者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效率,也影响了新增纸质文献的有效利用。因而,有必要对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进行再造,剔除那些低价值、低利用率的纸质文献,转移那些低利用率、具有潜在价值的纸质文献,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具体原因和价值所在。

  三、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策略分析

  (一)推广和实施图书馆“大流通”借阅模式。所谓图书馆大流通是指全方位实现 “藏、借、阅、检、参、研”等一体化服务为目标的新兴工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实现以整个图书馆为一个大开间、大开架为布局前提的。首先,为了保证读者能够携带借出的图书入馆阅读和学习,需要对现在馆图书进行改造,将原有贴入图书的永久性磁条挖出,换之加入可冲销的磁条或者加入RFID电子标签。各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馆的经费条件选择适宜的改造方式。若经费允许的话,最好加入RFID电子标签,以便馆藏的清点和后续的剔旧工作。其次,设立统一和唯一的门禁系统,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图书馆日常出入口的唯一性,以保障“大流通”模式的正常运转。再次,增加读者阅读和学习的空间,建立读者学习讨论的独立空间,有条件的话还要考虑信息共享空间和共创空间,以激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二)重构图书馆图书的排列方式。传统的图书排架方式是按图书分类法的字母顺序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流通”的工作模式。“大流通”模式下,各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教学科研的重点和特色按图书分类法顺序和功用相结合的方式来重构图书馆的馆藏空间。例如,可以构建英语馆以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构建小语种馆以满足大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文献信息需要;构建考证考级馆以满足大学生各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级考试、行业从业资格考试等的文献需要等。

  (三)尊重读者的心理空间,重新布局图书馆的家具。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安全距离,一旦越过这一心理距离就会引起个体的心理警觉。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空间的家具布局如果不尊重读者的心理空间,书桌的长度不够、家具之间的距离太近都会引起读者的心理警觉,形成相互干扰,影响读者的学习和阅读效率。研究表明,熟人之间的距离为60-120厘米,因而两列书架之间的间距合适距离为120-150厘米,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书架之间的间距一般为90-100厘米,有的图书馆的间距可能更短,容易让读者有压迫之感,同时书架的高度一般为220厘米,间距较短的话,书架之间的灯光会有暗淡之感,影响读者的情绪和寻找图书的效率。

  (四)制定合理的文献剔旧规则,保证合理的书架填充率。纸质文献的老化是不可逆的过程。由于知识陈旧、知识过时等原因,过去高校图书馆购买的纸质文献有相当一部分价值减少、利用率降低,图书馆就需要剔除这些低利用率、低价值的纸质文献。然而,老旧图书中也存在善本图书、具有潜在价值的图书。因而,需要制定详细的剔旧规则以规范高校图书馆的剔旧行为。在剔旧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纸质文献的出版年代,确定什么年代之前的纸质文献可以剔旧。其次,查看这些某个年代以前出版文献的借阅率如何,确定低于某个借阅率的纸质文献可以剔旧。再次,因为图书馆还有保存文献的功能,因而要引入外部力量,比如我国的超星公司等,确定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纸质文献在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成员馆的收藏情况,确定如果低于某个收藏数量的话,则不剔旧。在制定了详细的图书馆剔旧规则之后,高校图书馆应组织图书馆全体人员参与,集思广益,保质保量地完成图书馆的剔旧任务。

  (五)因地制宜建立密集书库或存储图书馆。剔旧之后的纸质文献如何处理也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空间再造所要面临的难题之一。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其一,高校图书馆自己建设密集书库,密集书库采用可移动的密集书架来存储,以便相同的空间内可以存放更多的纸质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的排列方式可以按图书分类法粗分类排列,若加入了RFID电子标签的话可以按开本的大小来排列。其二,高校图书馆之间共建存储图书馆。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的规划都建成了或在建大学城,将同一城市的高等院校搬迁到一起,以实现规模效应和教学资源的共享,这为存储图书馆的共建共享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依托自身优势构建“学习共享空间”和“创客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就是通过馆舍空间的再造来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大学图书馆建筑已不是单体形态,更多地把将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功能逐步扩展,直至充满整个建筑领域,造就空间的共同体,形成图书馆、教学空间、信息中心、学习中心一体化的“学习资源中心”或“研读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就是通过结构功能布局的重塑,舒适、优美学习阅读环境的营造,相关学习阅读资源的便捷获取,以及实时的交流及反馈,来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关于创客空间,在2012年就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浪潮。图书馆界也形成这样的共识:未来图书馆新空间主要体现在场所价值和服务价值。许多高校图书馆也不断在空间改造和空间功能上寻求突破,不断挖掘图书馆的“新空间”,掀起了图书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空间革命”。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可以让学生接触新知识,体验新科技,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尽管创客空间已经成为潮流,但高校图书馆也不能盲目跟风,笔者认为还应根据各学校专业特色、科技能力等一系列自身优势,有选择地构建相关主题鲜明突出的创客空间。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图书馆 高校 图书 空间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