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论电视新闻采访中主体对客体的心理把控论文

论电视新闻采访中主体对客体的心理把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14

论电视新闻采访中主体对客体的心理把控

  电视新闻采访并不是一方面的诉说,更不是一方面的?A听,是记者与采访对象通过相互之间交流沟通,以获得受访者表达的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然后采取翻译加工保存的整个过程。但是在实际采访中为了使得采访的效果达到更真实有效,采访者就要巧妙去把握受访者的心理动态,通过把握住受采访者的心理,去引导被采访者说出事实,也就是引导至我们所需要的真实内容。而采访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到新闻采访的整个活动过程,所以如何把握好电视新闻采访中主体对客体的心理,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本文也将从这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一、电视新闻采访过程的简单心理认识

  新闻采访中受采访者是新闻研究过程的主体之一,而每个受访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他们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简单说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采访对象的身份背景影响。包括他们的生活经历、职业、所处环境、知识水平、性格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这就会使得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兴趣、爱好、地位和文化素养等。由于身份背景的不同,会使得他们的心理不一样,在采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性问题也是难以预料。二是被采访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会紧张。一些受采访者在面对话筒或镜头时,由于“晕话筒”,会导致他们意识混乱,语序不调,语序混乱,不知所措等,使得采访现场的气氛尴尬、僵持、不知所云、冷场、局促不安,或者言语不明确,内容没有意义。在采访过程中遇见这样的情况,采访者通过交流来缓解采访对象的紧张不安情绪,才能保证采访能够顺利进行。

  二、电视新闻采访中主体对客体的心理把控策略

  (一)采访者的情绪影响。在相互交流过程中,采访者的心境好与坏、顺或者逆,以及说话的语气或者一些细小的情绪表现动作都将对采访的绩效形成直接的影响。当采访者是以坚定信念情绪主导时,他自身“心境”也会变得更加喜悦和开朗,他待人接物也会充满热情、充满激情,采访的工作就能更加顺利进行,其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就会得到相应提高。假设采访者情绪十分低落,“心境”相应的会变得惆怅而沮丧,而且愁眉苦脸,他的待人接物就会变得乖张谬悖,而被采访者也会受到影响而给予消极的情绪反应,从而影响到采访的效果。从心理学上分析,这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采访者作为影响的主导方,这就要求采访者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情况有个最开始的判断,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和制约对方的心理状态,这种影响和制约并不是强加给对方的意思,只是让对方对自己的意见持保留态度,同时给予理解,使得大家在心理上达到一种共鸣。

  (二)做好新闻采访准备。新闻采访准备应该是从两个方面来准备,一个是自身的准备,另一个就是对采访对象的准备。对于采访者自身而言,采访某一人,自身的第一印象就非常重要。包括自身的穿着、举止、动作、表情和态度都会对采访对象造成影响。采访者就如同一个陌生人闯入采访对象的小世界里,或多或少都会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姿态形成影响,采访对象就会从双方的品味、思想水平、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判断,看和自己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是不是一样,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也是这个道理。因而,作为一个采访者在前期,就需要从自身的服饰仪表、言谈举止、表情态度到开场白等方面做好准备,以获得采访对象的好感,才能使得采访活动愉快顺利地进行。

  对于采访对象的准备。首先要对被采访者的基本资料熟知,如采访对象的相关背景、工作总结、会议材料和可行性报告等资料,以及了解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的资料,包括专业性的介绍,企业背景及其有关的专业书籍和相关报道的材料。因为每一次采访都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层次不同的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如果对采访对象不了解,不分析其背景,就容易造成采访尴尬冷场。作为一个记者,面对各种不同的采访对象,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对突发情况应对自如,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

  (三)把握好提问的方式。新闻采访是一个面对面的现场采访,采访过程中提问就非常重要,一个问题提得是否切中要害,是否切中采访的关键点,程度是否适当,通常会决定了一场采访活动的成败。假设采访者提出一个好问题,就会使得现场有一个好的气氛,激起受众谈话的兴奋点,从而使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提出一个坏问题就会使得现场气氛尴尬,造成采访对象交谈的兴趣锐减,避而不谈或言及其他,使得采访活动无法继续向下开展。尤其在面对一些不愿意配合采访,回避记者问题的采访对象时,采访就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时就可以采用正面激问的方式提问,使记者由被动变主动,获得有采访价值的新闻。如:记者采访工地拖欠农民的事件时,建筑工程方就会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不谈什么时间发工资,只谈工程款为什么下不来,公司什么情况等状况,记者就可以采取正面激问的方式提问,请问工程负责人什么时间能给农民工兄弟发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工程负责人只能正视记者的问题,从而达到采访的目的。

论电视新闻采访中主体对客体的心理把控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客体 主体 心理 电视 新闻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