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微时代”视阈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论文

“微时代”视阈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16

“微时代”视阈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互联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 “微时代”。微博、微信、QQ群等因其操作便捷、内容简洁、个性鲜明、信息共享、交流互动等特点,成为他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他们感知和了解社会、表达个人思想和意志的精神家园。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9%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拥有移动智能手机,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占85%以上,为此我们要更重视在这个“微时代”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将线上网络“微阵地”教育引导和线下的社区实践教育有机结合。

  1.“微时代”视阈下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

  根据2016年中国互联信息中心发布《第 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7.1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中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就是说大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他们成长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网络“微时代”,具有自信好奇、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的性格,他们随时携带移动通信设备,熟练使用这些微媒介进行生活交流,可以说他们的大学生活无“微”不至。

  2.“微时代”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微时代”因具有开放、即时、内容丰富、信息双向等特点,又因其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方面的交流便利,对高校党员教育也带了新的机遇,但同时,因其信息来源广、途径多,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信息掌握程度差不对,这对于教育者的权威性更带来了不少挑战。

  2.1 “微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所面临的机遇

  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为代表的“微媒介”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媒介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它能够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传播形式集于一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等特点。党务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微媒介快速的将党务的相关知识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送给学生,这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使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更加多元化上了一个新高度。

  2.2 “微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微时代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产生一定正面影响,同时也受到一定挑战。微时代“人人麦克风”和“人人评论员”的海量的信息传播特点使传统的带有强制性和灌输性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不再有吸引力,传统教育的权威受到挑战。随着大量的信息高速传播,打破时空距离,各种信息出现也存在两面性,有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消极悲观的思想传播,这些信息如果学生不能筛选出有利的内容,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会对他们理想信念教育的权威性带来挑战。

  3.“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创新性策略

  在“微时代”下做好学生党员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应该用好“微平台,”真正发挥微平台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党员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总结“微时代”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的经验,更好优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3.1 树立党员教育“微理念”

  传统的高校党员教育工作中,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往往是重要角色,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一样都扮演者受驾驭者的以及受传播者的角色。在“微时代”的今天,笔者认为“主体”“被动”关系都受到冲击,学生党员不应该只是被动的受传播者,要求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打破固有的“思想主体”地位,努力转变角色,树立“以学生党员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也不能以传统的单一模式进行,要贴近网络,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吸引力和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思想进步和观念更新是人类变革的先导,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微时代”,应对“微挑战”,树立“微观念”,汇聚“微力量”。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微博信息的甄别,把握网络掌控权,重视学生党员中的舆情分析,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主动地解答学生党员中存在的困惑和疑虑,及时应对各种新挑战。帮助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抑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3.2 完善党员教育“微模式”

  以往传统党员教育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多是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进行,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的时候,活动形式比较简单,活动流程也相对固定。“微时代”到来弥补了传统党建工作的不足,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所以要突破传统模式约束,学生党建工作搬到网络上,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党员教育体系,实现高校党员教育新模式的转变。

  3.2.1 要抢占党员教育作新阵地,实现党员教育的转变

  党员教育由传统的“三会一课”教育阵地向即时性、碎片化的网络教育阵地转变。其二党员教育载体的转变。党的组织生活和活动从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其三,党员教育时空的转变。党员教育培养打破时空限制,从规定的时空到无限的时空转变。其四党员教育互动模式的转变。党员教育培养由单向变成双向互动或网络互动的方向转变。

  3.2.2 要拓展?h建工作“微渠道”

  开通基层党组织党建微博。通过开设党建微博及时发布党组织的方针、政策、信息公告、快捷动态、公示评议结果和党员的先进事迹等,创造性地开辟高校党建工作的新空间。用正确的观念引导微博舆论,可以保证平台教育内容紧跟时代潮流和时事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微博释疑解惑,协助党员同学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搭建党建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首先要发动党员和群众共同关注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党建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内容要注意政治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尽量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进行编辑、推送,尽量加入能够让学生党员互动的“基因”,推送时间和推送的频率要相对稳定。

  同时,以学生党总支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书记微信群、QQ群,以每个党支部为单位,将学生党员“拉线织网”创建微信群QQ群。在微信群中,开展组织党员“微生活”。如在“两学一做”期间,由支部书记发布主题,党员“微生活”中包括了文字、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种载体,即丰富了组织生活内涵,也提高了组织生活参与度。

  3.3 培养学生党员“微素养”

  面对微博从“微”不足道发展成为无“微”不至的“微时代”。“微素养”作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党员的一种必备能力,包括对微博功能、特性的认知、对微博、微信信息的识别能力,使用微博、微信传递信息的能力,掌握其传播特点等方面。

  学生党员不光要在微平台上进行理论知识传播,也要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参加更多的文化活动,例如阅读一些书籍,看政治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党员在活动中感受和体会理论知识中的思想,并受到这种积极思想的感化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自己的思想观。学生党员只有实现“现实自我”与“网络自我”的有机整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者,进而在高校甚至走上社会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微时代”的到来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步伐,坚定信心,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确保学生党建工作更有生机和活力,做到与时俱进。

“微时代”视阈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阈 党员教育 党员 高校 时代 学生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