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浅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论文

浅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17

浅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精髓要积极涉取……强调我们这代一定要进行深入挖掘和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作为华夏民族的子孙,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一笔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享受文化所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其进行大力的弘扬,使更多的人能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况且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广泛,它既有充满智慧火花的哲学思想,又有不懈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还有催人奋进的人文情怀等。其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儒释道兼容的“和”文化价值观念和实践体系。中国古代儒家“和”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可以说,仁、义、礼、智、信是维系儒学“和谐”理念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的价值核心。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人们要讲“和谐”,而这一词的由来可追溯于《国语》这本书,这是最早记载有关“和谐”一词。在书中郑桓公与太史伯有次曾探讨过关于“兴衰之故”和“生死之道”这一话题,并第一次提出“和”的概念。至此以后,“和谐”的理念得到了推广,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对其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论语?学而》中提及“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和为贵”这一理论对处理人际关系、指导人们关于如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孟子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下》中突出指出了有关天人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也进一步突出“和”的重要性。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仁者,爱人”仁爱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怀思维等这些都是其核心内容的表现。这些的共同点都是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这些都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进而关于礼,《论语?颜渊》中提到:“克己复礼为仁”。强调礼的重要性,要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与人交往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文明和谐的理想新境界,减少与他人不必要的??执,培养和谐社会氛围。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所谓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涵盖了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在中国文明史发展的几千年中,特别是儒家思想,从春秋起到如今已经过了几千年,依旧经久不衰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兼相爱,交相利”的爱仁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思想;“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等这些都是核心价值观发展不可或缺的养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根植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而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如深厚土壤孕育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与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价值观的形成在于对理论与实践的一次次不断转换,是在对历史与实践的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价值观的形成,是经过历史的积累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伟大中国梦的建设,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的结合起来,以文化为土,孕育价值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梦。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前提条件。当前,建设一个有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信条的中国,不但符合世界潮流,而且也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记得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认为应该“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就是对深刻的历史洞察和现实认知基础上提出的。时代在召唤,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如今,在全球文化沟通频率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交融和碰撞。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进行了深刻把握,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习近平强调:“我国当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当今的时代精神。”换个角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众多因素融合起来,内容之广包括了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和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体现。因此,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各国的竞争早已不是军事和经济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竞争,文化的核心价值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要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在不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综合国力。

  (三)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养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根基,是我国傲立世界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纵观中华民族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坚持奋斗的人生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人生思想。这些态度、精神和思想一直激励着人们百折不挠、勇敢直前,这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在困难和障碍面前,就更需要有坚持不懈和锤炼自身的勇气。其二,并不需要直接战斗或捐躯为国,更需要的是持重的忍耐和恒久的探索。这些表现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根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国能真正傲立于世界之林。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魂为魄,作为我国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精神补给。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文化的标记,是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复兴的“铸魂工程”,对实现中国梦起着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巨大助推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从个人层面上讲,优秀传统文化中“讲诚信、重仁爱”的道德准则是涵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理念的主要依据。

  “爱国”这个民族情怀深刻地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子女的心中。从古至今,爱国情怀永远未停止过,从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而关于敬业这一话题,在《尚书?周书》中有提起:“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就突出了辛勤工作的重要性,而民间关于干一行爱一行的说法也是对其的进一步印证。再次关于诚信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标准的尺度。从孔子的“民无信不立”到墨子的“言不信者,行不果”再到商鞅的“徙木立信”,这些都反映了古人早已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它的重视。“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张家让墙,注重邻里之间的友好相处,这与老子的“不争”“处下”一样都是在追求一种友好相处的状态,即“友善”的境界。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从社会层面上讲,传统文化中“求大同、崇正义”的社会理想是孕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的重要因素。

  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自由”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决定了其生产方式和社会秩序,封建社会封闭保守,不够开放,但无法阻挡人们对于建设一个自由民主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追求。就从教育角度来说,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孔子敢于突破封建的束缚坚持自己的办学原则,让教育得到平等发展,不去区分高低贵贱。对当时那些身份低下的人来说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使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孔子的这个主张就如同一股清泉给身份低下的人带来甘甜,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大力弘扬。《礼记》中有提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公正”思想的在古代的反映,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起人们注重“公正”,传贤不传子的美好社会理想。“法”思想主要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为代表,法家是早起法学思想形成的主要代表流派。法家以“法”为管理制度的核心,倡导“法治”,强?{法对构建社会氛围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对于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提供了理论来源。

  (三)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从国家层面上讲,传统文化中“重民本”“尚和合”的思想是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理念的文化来源。

  国富则民强,古代中国的经济水平就位居世界前列,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历代君主和大臣致力于谋求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国家的“富强”。同时不难发现,在君主治理国家的时候会兼顾老百姓的利益,不忘体贴关怀老百姓。可见,其“民主”思想与富强息息相关。例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这些都是体贴关怀老百姓,认识到老百姓对于一个社稷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出早期的民本思想。而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就出现了文化大繁荣,进而到儒、道、法等各流派的形成,这些都为“文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石,也为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完善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儒家倡导“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思想,提倡人们“和谐”相处,这样有利于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价值理想,实现这一价值理想,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让国家迷失在追梦路上。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航向标,就能使13亿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浅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传统文化 中国 价值观 社会主义 意义 主义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