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的难点和有效路径论文

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的难点和有效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21

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的难点和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讲话,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便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地区的条件相对落后,导致农村残疾人的扶贫过程中存在着脱贫速度慢,返贫率较高等问题。因此笔者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调查对象,将农村残疾人贫困现状作为突破口,基于对保定市的周边县的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背景,更加深入了解农村残疾人的脱贫难点,得知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主观需求,进而提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有效脱贫路径。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有效路径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补社会发展的“短板”。而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注定是一场“攻坚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找准症结、找对路子,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摆脱贫困总会有办法。

  一、农村贫困残疾人贫困现状

  (一)贫困发生率高

  界定家庭年平均收入低于2800元为贫困家庭。根据调查结果,上年家庭人均收入在2800元以下的家庭数占总调查人数的81.1%,在调查群体中占有很高比例,说明目前农村贫困率依旧很高。农村取消农业税后,原来只对残疾人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的优势消失了,本来就处于劳动力弱势地位的残疾人被拉回到与健全人的同一起跑线上。健全人获得税收减免后,再加上政府的生产补贴,增收速度明显加快,而农村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农村残疾人的贫困发生率较一般贫困人口发生率高出了4倍多。

  收入低,支出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农村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残疾和缺陷造成了行动、行为受限制,导致残疾人失去了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加之处于偏远封闭的农村地区,收入来源单一,收入偏低。一方面残疾人身体状况不佳,使得其长期服用药物,这更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所以造成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政策实施不到位,政策颁布与实施联系较弱,扶贫资金落实不到位。扶贫资金在决策、下发、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为因素等,可能会存在扶贫资金的剥离、扶贫对象置换、扶贫投入缩小、政策执行延误、寻租与腐败等问题。导致最后下达农村残疾人手里的补助金很少,甚至是没有。

  (二)贫困程度深

  统计表明,残疾人口中,肢体、听力、多重残疾人口所占比例较大。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流动快,以及在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下,不同程度上都增加了残疾的风险。而不同程度上的残疾生活难度也不同,残疾程度越深往往面临更大程度的贫困。一方面由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率低,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多数农村贫困残疾人长期承担医疗、康复训练、配置辅助器具等额外支出,残疾人收入低,支出大。另一方面由于扶贫主体一元化,残疾人医疗康复资源分配失衡,农村地区的残疾人康复医疗资源少,导致农村残疾人残疾程度深,从而使得贫困程度不断加深。

  (三)持久性贫困

  农村残疾人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的处于贫困之中,农村贫困残疾人自身的身体条件的限制,劳动能力缺失,几乎无法获得收入而陷入持久性贫困的状态。还存在一半左右的农村残疾人没有自己的住房,近三分之一的?r村贫困残疾人处于危房之中,加之农村教育发展落后,农村的生活环境较封闭,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受教育程度偏低,对于个体经营的农村残疾人来说,面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不能够即使准确的做出判断,抵御风险和抗击打能力弱,从而可能导致自主创业失败,再次陷入贫困的状态。

  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的政策针对性不强。政策缺乏针对性,政策的可行性、针对性不强,存在救助对象不明确、所供非所需等多种问题。而政策也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残疾人情况不相符,导致农村残疾人未能享有政策的照顾,而农村残疾人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补助政策来保障生活。

  (四)老年贫困突出

  0-19岁之间的占5.8%,20-40岁之间占20.3%,41-60岁之间占22.6%,60岁以上占51.3%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一级残疾老人数达700万,占总残疾老人比接近16%,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1044万。与其他年龄段相比,高龄老人一级残疾的比例更高,残障程度往往更加严重,生活自理能力更差,康复的可能性更低,往往需要更专业、更正规、更连续的长期照护服务。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痴呆等发病率和致残率增高,所以老年残疾率较高。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使老年残疾人摆脱了贫困,但由于其身体健康水平状况差,接受健康恢复的医药费用高昂,这也可能会使脱贫的残疾人再次返贫。

  二、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难点

  (一)农村贫困残疾人救助政策定位不清,实施不到位

  政策实施不到位,扶贫资金在决策、下发、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为因素等,可能会存在扶贫资金的剥离、扶贫对象置换、扶贫投入缩小、政策执行延误、寻租与腐败等问题。导致最后到达农村残疾人手里的补助金很少,甚至是没有。政策缺乏针对性政策更多的是在喊口号,而政策的可行性、针对性不强,存在救助对象不明确、所供非所需等多种问题,而政策也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残疾人情况不相符。因此很难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   (二)扶贫主体一元化

  由于扶贫主体仅仅是以政府为主,造成扶贫工作效率低,财政支出负担重,这就使得政府扶贫项目开发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有限,扶贫服务水平往往维持在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较低水平,由于非盈利组织和市场主体扶贫开发参与度不够,过于行政化的管理风格和单一的公共服务主体容易使残疾人扶贫工作缺乏活力和效率。政府在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开发方面“扶姿”不正确,没有深入走访农村残疾人,没能很好地了解其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扶不起来的群众,只有不对路的法子。所谓“扶不起来”,可能是扶的姿势不对。

  (三)农村贫困残疾人缺少主动脱贫意识及脱贫模范

  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残疾。就农村贫困残疾人主体而言,“残疾人待供养”、不思进取的守旧观念,过分的“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是阻碍这一群体脱贫的重要因素。究其最终原因还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主动脱贫意识不强烈,还抱着“要我脱贫”等落后思想,正因读书少,思想观念落后,不能跟随时代步伐进行改变,而导致农村贫困残疾人未能脱贫。在自身脱贫奋斗意志不坚定的情况下,也缺少一定的精神引导、榜样示范。尤其对农村残疾人家庭来说,特困的生活更会使消极之风弥漫,家庭成员也缺乏积极向上奋斗的动力,自然而然的就会依靠政府的救济金维持生活。当然,即使存在某些脱贫致富的残疾人先例,他们的成功无法复制,这就令农村残疾人脱贫更加缺少标榜对象。

  (四)脱贫残疾人返贫风险较大

  农村残疾人群体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边缘化程度加深,残疾人生存状况也同时更加恶化。大量的农村残疾人生活处于贫困状态,而且已经脱贫的残疾人返贫数量也比较大。由于,农村贫困残疾人身体健康水平状况差,又由于大病保险的费用高,残疾人支付能力弱,接受健康恢复的医药费用将会更高,这可能会使脱贫的残疾人再次返贫。而农村教育发展落后,农村的生活环境较封闭,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没有针对农村贫困开展特殊教育,这些都使得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同时也正因如此,对于个体经营的农村残疾人来说,面对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不能够即使准确的做出判断,抵御风险和抗击打能力弱,从而可能导致自主创业失败,再次陷入贫困的状态。我国的“低保”政策对于农村残疾人来说固然是好,可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但是一味的发保障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残疾人的脱贫问题。即使政府给予更多的救济金,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了,但其再次返贫风险更大,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缺乏的是劳动实用技能,调研发现,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高”的群体,残疾人本身的能力就不如常人,所以他们迫切需要掌握一门技能为了以后更好的生存。

  三、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政策的精准度和执行力

  为了降低农村贫困残疾人贫困发生率,要使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更加注重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扶贫资金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扶贫瞄准机制,准确定位需要政策帮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群体;其次,应该简化扶贫资金的传送层次,降低扶贫资金的传送成本;再次,要完善审计监督机制,防止资金滥用等问题出现;最后,要完善扶贫资金效益评价机制,提高扶贫资金总体效益。

  (二)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扶贫体系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与国家整体扶贫战略统一纳入,同步实施,优先安排。不断将农村残疾人等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开发重点,加大扶贫力度,各级残联成为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动配合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坚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发挥行业助残扶贫作用。充分依靠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和有关部门职责,从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住房、生产等需求入手,联手行动,研究解决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困难。近年来,各级残联与组织部门实施的“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与商务部门实施万千乡村市场助残扶贫、与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实施的优先选聘农村残疾人??任农家书屋管理员项目、与农业部实施了农业行业助残扶贫等行业助残扶贫项目整体推进。

  (三)激发农村贫困残疾人主动脱贫之志气

  农村贫困残疾人本身具有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但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意识可能会被抹灭,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靶向是要找准病灶,开出精准药方。“没有扶不起的残疾人,只有不对路的法子”。做好精准扶贫,要走好调研路,逐一分析“贫因”,根据当地实际,为相关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量身打造脱贫计划,才能药到病除,有效解决农村残疾人精准脱贫问题。根本是要打开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心结,弘扬自强不息的正能量,培养志与智等内生动力。农村残疾人精准脱贫是“扶志”层面上的,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要想使这一群体精准摆脱贫困不仅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更需残疾人本身有主动脱贫的意识。

  (四)“扶难点,助边缘”,提高脱贫质量,降低返贫率

  “扶难点,助边缘”。农村残疾人扶贫对象首先应定位于最困难的家庭,包括一户多残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无劳动力残疾家庭、长期治疗或服药的残疾人家庭、无技能且文化水平低的残疾人家庭,扶贫资源要向他们倾斜,尤其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脱贫方案,帮助他们精准摆脱贫困,降低返贫风险。对于具有一定发展能力,处于贫困边缘的残疾人及其家庭,则以提供服务为主,包括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从而降低他们的返贫风险。

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的难点和有效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精准 残疾人 难点 残疾 路径 贫困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