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模式论文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模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5-10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模式

  一、学科馆员及其发展

  “学科馆员”是指具备乃至精通某一个学科或几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为该专业学科的用户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最早出现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研究性大学。1950年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首先设立分支图书馆并配备了“学科馆员”,这是学科馆员制度最早正式的建立。我国最早开始设立“学科馆员”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它于1998年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即设专人负责与一个学院或者一个系建立联系,作为院系和图书馆之间的沟通桥梁,有针对性的为该学科的教师及研究生提供服务帮助,以解除他们在利用图书馆及其资源时产生的疑虑,更有效的开展本学科的工作。随后,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也先后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截止2007年,108所“211”重点大学中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有32所,占30%。除了“211”重点大学之外,很多院校也设立了学科馆员,如武汉纺织大学,汕头大学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2007年排名前27位的大学平均拥有学科馆员14名,人数最多的是武汉大学图书馆,有38名。

  学科馆员的产生和发展,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不仅顺应了高校图书馆在新环境下的发展需要,而且也是高校自身机构不断完善的必要步骤。学科馆员所提供的学科服务,与传统的参考咨询工作相比,是一项开拓性的主动创新服务。它要求学科馆员深入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学科馆员工作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科服务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学科馆员――图情教授”,这一模式也是最早在清华大学率先实行,取得成效后获得推广。它一方面是图书馆针对院系安排具有对口专业知识背景且有较高信息素养的资深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另一方面,为了配合学科馆员的工作,图书馆会在相应服务院系聘请一位热心图书馆事业、全面了解本学院研究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资深教师或领导作为联系人。这部分人被称之为“图情教授”或“信息教授”。而事实证明,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作模式在运行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在产生的十几年来适应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改善了院系和图书馆的互通问题,弥补了国内学科馆员专业性不足的缺陷,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第一是人才的缺失。学科服务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和深层次的工作,需要馆员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图书馆工作经验,同时还要熟悉计算机技术和外文检索服务。尽管图书情报专业在不断地扩招,近些年也出现了冷门专业热选择的趋势,但是针对国内众多高校的学科服务需求,人才缺失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第二是由于信息素养的不同而导致沟通不畅或信息不对称。目前国内的学科馆员都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信息素养跟个人专业能力匹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与对口教师沟通时可能会出现分歧和障碍。而且长期从事某一学科的联络,可能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情况。与此同时,图情教授方面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比如在传达信息时沟通不及时不全面,不能有效反应学科问题,或者学科馆员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等,这也是这种工作模式发展的瓶颈之一。

  第三是学科服务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很多高校开展了学科服务,但是成效甚微,很多网站虽然提供着学科服务的导航,却形同虚设,利用率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科服务人才的欠缺,导致服务与实际工作脱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科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在对他们切身利益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很难提高自身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同样的,针对图情教授也应该有量化的考核标准。

  三、学科服务模式构想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形式之一,它反映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能够体现办馆的质量和整体实力。针对“学科馆员――图情教授”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障碍,学科服务的工作方式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使之更好地发挥效用。

  首先图书馆应该组建一个学科团队。按照管理学的原理,团队指的是一些团结和谐、能力互补并且肩负有共同责任的为同一目标和标准而努力奉献的一个群体。团队依靠的不仅是集体智慧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还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讨论、贡献,能够取得的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而这个集体成果远超过个人成果之和。因此,组建学科团队是十分符合我国当前高校图书馆馆情的策略,它既弥补了学科馆员素质能力的不足,又能够更有效地为对口院系服务。

  其次是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高校图书馆难以引进人才,一是因为经济收入较低,二是长期以来社会及学界对图书馆功能的误解,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图书服务部门,更是作为高校的学术和科研机构而存在的。因此,不断强化图书馆的学术性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同时还要提高馆员待遇,这是吸引人才进入的重要砝码。

  最后是建立完善的学科服务质量评价体制。评价激励机制是学科服务保持活力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应结合岗位职责,建立一个由学科馆员实际工作业绩和用户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同时要打破传统的福利分配制度,实行竞聘上岗,对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和工作业绩突出的学科馆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睿?提高馆员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科馆员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随着学科的细化、交叉以及电子资源的数量、载体等不断变化,学科馆员将在未来高校教学和科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也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不仅是适应信息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学科服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学科馆员将会充当信息资源的传播者和领航者。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模式

论文搜索
关键字:馆员 图书馆学 模式 高校 我国 图书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