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在体验经济时代拓宽图书馆服务论文

在体验经济时代拓宽图书馆服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5-15

在体验经济时代拓宽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2

  一、早期经济发展形态及图书馆的服务特证

  1.农业经济时代与藏书楼

  农业经济(Agricultural Economy)时代其经济形式主要体现为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主要依靠农业谋生,手工劳动为其主要的形式,并且较少合作,多为个体或极小规模的分散劳动形式,为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生产基本是自给自足,偶有集市供人们交换或出售产品,但产品基本上不存在增值。

  中国藏书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在这个时期,唐代雕版印刷术以及宋代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无疑在物质和技术上,给予中华藏书文化重要的支撑。同时,众多藏书楼的出现对保存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私家藏书和皇家藏书等形式;建于明代(1561年)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为上下两层结构,楼下主要用于阅览图书和收藏石刻,楼上用于藏书,藏书按照“经史子集”分为四大部类[1]。

  2.工业经济时代与图书馆的发展

  工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时代其经济形式主要体现为商品经济,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呈现社会化,分散的小生产形式转变为社会的大规模生产,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中,蒸汽机的发明是“生产体系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解决了工业发展中关键的动力技术问题,实现了由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的重大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工业的生产效率,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18-19世纪,在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业革命的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到19世纪 30年代,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工业领域,如采煤、冶金给、石油、纺织、航空、运输等,技术革命的浪潮蜂拥运至,生产面向社会,为社会整体服务。

  新的技术使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引发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愈发使社会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不断增长,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图书馆藏和管理等流程,图书馆的类型呈多样性,中国悠久的藏书楼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在传递大量文献典籍的同时传播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众多书院藏书楼以及公立图书馆的出现让图书的借阅与流通得以实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建于清代(1773年)的“北京故宫文渊阁”共有三层,其中二层是一个暗层,故不便于在此阅览,只为收藏之用,该藏书楼专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建,建成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也藏入其中,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分架放置,??籍可在阁中阅览,但不可以携带出阁,阅览者仅限于皇家及大臣官员[3];建于清代(1777年)的“抱经楼”是清代浙东著名的藏书楼之一,整体结构模仿天一阁藏书楼,该楼的主人卢址是著名的大藏书家,藏书丰富,楼下中间为大厅,楼上用于藏书并以大书橱分间[4];建于清代(1807年)的“五桂楼”为一幢两层结构的建筑,是著名藏书家黄澄量所建的私人藏书楼,楼中藏书多达6万余卷,黄澄量为充分发挥藏书的实用价值,制定了一套有别于其他藏书楼的藏书保管制度,一改藏书家只藏不阅的规定,把藏书对外进行开放,甚至在方便人们前来查阅时提供住宿等方便,因此也吸引了许多本外地文人驻足[5];建于1847年的“徐家汇藏书楼”(1956年并入上海市图书馆)是上海天主教会所建的修书室,用来收藏中西书籍,1860年和1897年两次扩建,形成独立的两层藏书楼,上层为西文书库,依照梵蒂冈图书馆进行布局和藏书拍架,下层是仿天一阁风格的中文书库[6];建于清代(1888年)的“玉海楼”占地8000多平方米,是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孙衣言所建的私家藏书楼,藏书十万卷,楼中的藏书依照《四库全书》的体例,按照“经史子集”编列书目,孙衣言打破旧律,乐于把藏书借人阅读[5]。

  二十世纪伊始,著名的教育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邵章在1901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座面向公众开放的“杭州藏书楼”(现浙江图书馆),拉开了华夏传统藏书楼朝公共图书馆方向发展的序幕;1902年创建的“古越藏书楼”(现绍兴图书馆)吸收了西方图书馆职能及理念,具有明显的对社会开放的特征,并被史学界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象征近代图书馆意义的公共图书馆;1904年中国第一所官办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开放,随后相继建立了“湖北省图书馆”等一批省立公共图书馆;1908 年清政府颁布的《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有法可依,公共图书馆在全国得到空前的发展,同年“直隶图书馆”(现天津图书馆)开放;1909年 “江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及西部地区最早的“陕西省图书馆”等竞相耸立,同年9月清政府筹建京师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并于1912年开馆对外开放[7][8][9]。

  随着国家图书馆、各地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的逐步创立,在从封建社会的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历史变迁中,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图书收藏的主要目的发生了转变,即收藏是为读者所用以及书的流通,图书馆通过为读者提供传统的纸质文献服务, 充分发挥图书的自身价值、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二、体验经济时代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1.体验经济的概念[10][11][12]

  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的思想源于上世纪70年代,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他的著作Future Shock《未来的冲击》中预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体验业将是其中的一个支柱产业、通过商家提供的体验服务将占据优势、未来将由服务经济走向体验经济等理念。   1999年,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的合著The Experience Economy《体验经济》,系统地阐述了体验经济理论的一些概念,提出体验经济是把以商品作为道具、服务作为舞台,把向消费者提供体验作为经济提供物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体验经济可以说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发展阶段,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体验经济不同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划分和提法,强调体验经济提供的是“快乐”体验,它是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突出了人的主体中心地位。从逻辑学的角度,体验经济是人性经济,是一种注重提升心理生活质量的经济形态,若体验经济被定位为人类的第三种经济形态,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经济学的一种回归,因为早在1759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发表的《道德情操论》中就有对人的关注。

  2.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体验式服务

  体验经济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需要不断拓展服务层次以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作为新时代的图书馆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升图书馆服?罩柿浚?变以馆藏为中心的被动服务为以读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尊重读者的主体地位,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得智力、精神等层面的体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科学价值。

  在体验经济时代,怎样在工作中实现体验式服务的理念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值得思考的问题。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服务宗旨,更加要关注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前期调研并提供若干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让读者在接受知识及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要想达到这样的一种效果,图书馆员需要设计出好的创意、好的主题和好的服务品牌作为支撑。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读者。借助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设计出有创意的特色项目和服务品牌让读者与图书馆零距离并主动参与其中,使读者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以致用,体验人文素养与知识的魅力。

在体验经济时代拓宽图书馆服务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图书馆 体验 时代 图书 经济 服务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