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论文

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5-24

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6;F24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而言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该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的超出部分,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中没有参与到农业生产或服务活动中,所以即使这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也不会影响农业产品的总量,因此被成为剩余劳动力。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农村人口占68%,其中剩余劳动力1.2亿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的加快,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必须从农村转移出来,选择到城市或小城镇就业就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据统计,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些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过量的农民进城盲目流动,也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以西部一个人口和农业大省为例,对其现状和问题因素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解剖一个麻雀的方式,尝试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问题。

  XX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

  XX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典型的农业和人口大省,据公开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该省全年常住人口为82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12.5万人,农村人口4291.5万人,城镇化率为47.69%。2015年底该省农村劳动力转移 2478.9万人,较2014年增长6.7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339.7万人,省外输出 1136.2万人,外派劳务3万人,全年劳务收入达3577.0亿元。通过性别分析,男性劳动力多于女性,约占60%。在年龄结构上,外出劳动力主要以青壮年为主,16岁至49岁的劳动力约占80% 以上;并且,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水平为主。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从事非农业工作,其就业行业主要为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在劳动力跨省输出中,主要输出就业方向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由于受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这使得许多务工人员在就业过程中处处受限。据统计,某省外出务工人员中,文盲占2%,小学教育程度占23%,初中文化程度占6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5%。[2]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较低的岗位,[3]无法进入有较高收入的岗位,即使有一些岗位技能培训也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参加。同时,一旦发生经济波动,由于其没有核心竞争力而只能被迫失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从而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缓慢。

  2.缺乏完善的政策后盾支持

  总体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是进城打工,但政府并未出台足够完善的政策作为保障,这些人员在实现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住房、户籍、受教育、社保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他们在城市中没有固定的行业和居所,导致了农民工无规律的流动性,无形中加大了不稳定因素和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受用工环境、农民工维权等众多因素影响,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农民工的维权之路依然不够畅通,他们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往往采取一些错误的措施或行为,甚至引起一些社会群体性事件。

  三、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路与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管是对作为流出地的农村地区,还是对作为流入地的城市,都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政府应当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扩大劳动力大容量转移的载体和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4]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宽松环境

  1.研究出台政策措施,降低劳动力流转成本

  相关部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保障性政策和措施,改革现有的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出台符合国情和实际的人口迁徙制度,改革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让进了城的农民工获得社会保障,建立健全低成本的教育机制,让进城农民的子女充分获得受教育权,降低劳动力的流转成本,吸引务工人员家庭成员到工作城市居住落户,利用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就业。采取更加灵活的土地承包政策,保护已转移劳动力的利益。将进城农民劳动力的失业纳入政府失业保险序列,促进城乡社会稳定发展,

  2.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受教育水平偏低,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很少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应当在农村地区开展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职业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当地政府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必要的工作技能。设立政府财政专门资金,引导鼓励农民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自身劳动技能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推动城镇化建设,开辟多渠道转移途径

  根据测算,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城镇化,届时城市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80%以上,大批农民将进城变成居民,在此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会投资进行一系列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出现大量的岗位和就业机会出现,要组织和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其中。同时,要发挥比较优势,发现和培育美丽乡村,引导企业在农村发展相关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培训具有高级技能的农民,做好信息收集和服务工作,扩大国际劳务输出,增强造血能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 剩余 转移 农村 升级
最新农林学论文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北方秋葵育苗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
甜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宁阳县蔬菜标准园区创建措施及成效
甜玉米新品种江甜088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
热门农林学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