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公司治理与应计项目盈余质量、真是活动英语管理的关系论文

公司治理与应计项目盈余质量、真是活动英语管理的关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14

公司治理与应计项目盈余质量、真是活动英语管理的关系

  一、引言

  自安然事件发生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台相关法案来治理盈余管理这一现象。政府力求监管以及控制盈余管理,各国的学者们也争相研究这一领域,以找寻出更合理的理论支撑最佳解决方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研究与盈余管理相关的公司治理的方向有如下几个: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治理进而影响盈余管理;董事会特征以及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具体实施所担任的监督效果;细分盈余管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等,从不同的分类上探讨企业的收益管理这一问题。Xie et al.(2003)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降低盈余管理的途径有数种,其中包括增加独立董事中具有财务专长的人数,聘请具有财务专长人员的审计委员会,增加董事会开会次数,增加审计委员会开会次数。

  Roychowdhury(2006)首次将盈余管理用具体的模型表示成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将两者的定义与界限清晰地划分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在既定的会计准则范围内,通过熟练使用会计政策选择和采取最适宜本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来掩盖公司实际获得的利润或是虚增企业收益(Dechow and Skinner,2000)。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这一方式,报表上的现金流量并不会产生变化,但最终计算所得的账面会计利润与企业经营所得现金流量之间会产生巨大差值。真实活动盈余是通过现金流量表中三大活动,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项现金流活动的相对占比、交易时间所属的会计期间来完成的。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相比较而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操作较为简单,但造成的账面数值差距较大,容易被相关的监察部门所发觉;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较为复杂,所涉及到的实际内容较多,操作较为繁琐,但不易被税务机关及其他报表使用者察觉,具有较大的隐蔽性,也将更深层次地危及企业(Mizikand Jacobson,2008;Mizik,2010)。进而可知,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渠道及程度,是目前公司代理人、股东、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等报表使用者所热切关注的话题,也是相关领域的学者所争相研究的对象。虽然国外文献中也有研究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文献,但研究背景是成熟的资本市场,所得出的结论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市场。

  在国内学者所撰写的文献中,盈余管理的实证模型大致划分为两种,单一模型、多个不同的模型并行表示。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模型划分为三种:单一指标代替公司治理、多个指标同时作为衡量标准、多个指标综合成某一指数来表示公司治理。现有的文献中,大多是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这一单一指标来指代盈余管理,用多个指标一同表示公司治理,进而研究两者或者是再加上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高雷、张杰(2009)在实证研究中发现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公司治理水平越好,企业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水平相对较弱。黄世英、吴文芳、陈克兢(2014)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质量正相关,即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活动将越少,盈余质量也将会提升。但目前的文献中,尚未讨论到公司治理水平对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具体影响程度,具体的作用机理。苏柯、杜金岷、张超林(2014)研究发现,正向盈余管理水平占公司资产比重的年均值达7.6%,高于经营现金流净额占公司资产比重的年均值5%。这些数据也说明了目前企业运用盈余管理修饰报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但具?w的选择标准以及运用机制与程度,是目前需要通过大量实证数据来研究与解决的。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政府对盈余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法规限制,也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可以依据一些报表指标来判断具体的公司报表是否值得信赖与进一步投资。

  目前,现有的文献大多从股权集中度、企业管理者能力、公司特征差异、公司治理态度等某一方面来研究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公司治理水平与两种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的文章还不多。已有的文献大多从数个指标的角度来表示公司治理,本文选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表示公司治理,力求更加准确与可靠。本文将公司治理以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成一个数值,来研究与应计盈余质量、真实盈余管理两种盈余质量的关联,从而为监管部门以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近年来,企业操纵盈余的方式逐渐多样化,不仅仅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这一方法。自国外学者Roychowdury(2006)提出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这一分类至今,人们的注意力就从以往的仅仅注重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转变到注重两者,甚至于更注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其原因在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所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在经营现金流量表与企业利润之间形成较大的数值差;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运用隐蔽的方法,调节实际的应收、应付款项等的交易时间,进而改变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的最终分布结构,使年度会计报告截止日期的账面数值更为可观。

  现有文献中,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相关的文献方向有几种,分别是内部控制、避税、外部审计等方面。程小可、郑立东、姚立杰(2013)实证研究发现,不同企业的产权性质、规模会导致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产生不同的结果;有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更少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2011)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所有权性质、公司规模、债务率等控制变量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管理层薪酬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有正相关关系,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同样也具有正相关关系。

  Blair(1995)研究认为,狭义公司治理是指企业的所有者、董事、监事以及代理者众多角色之间的一种相互牵制的内部治理机制。马忠(2011)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企业的所有者与代理者之间的矛盾会加剧、公司盈利能力会下降,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将使企业盈余管理减少、盈余质量提高。由此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公司治理水平与应计项目盈余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企业治理能力越强,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进行调控的可能性减小。

  假设2:公司治理水平与真实管理盈余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企业治理能力越强,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相对减弱。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15年的沪深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并对这些数据执行如下的筛选过程:(1)由于金融保险行业公司的财务指标以及会计科目的类别与其他行业不同,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2)剔除被 ST、*ST 及S的公司,即特殊处理、退市警告、未完成股改的公司。(3)剔除2015年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4)剔除由于2015年未披露重要指标或者指标数据披露不全面的公司。最后,得到的样本为2 277个。本文中的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与巨潮网。

  (二)变量定义

  1.公司治理的计量。通过阅读并借鉴陆正飞(2012)、蒋琰(2009)和 白重恩等(2005)等关于公司治理指数的文献,选取出适合本研究的公司治理指标,具体见表1。

  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系统默认方差大于1的指标为主成分,故只取前面四个指标。前四个指标的主成分累加占比总方差的58.84%。结果显示,第一、二、三、四主成分的方差分别是2.189、1.500、1.159、1.037。依照惯例,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的?稻葜校?将排列在先的命为第一主成分,在本文中即为公司治理水平指标G。分析第一主成分可得出,10个变量 Topratio、Cstr2_10、Mana、State、Dual、Indratio、HB_share、Parent 、Boaedsize、Boardmeet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447、0.508、0.479、0.338、0.660、-0.237、0.166、-0.536、-0.763、-0.004。上述载荷系数大小与符号各不相同,从大小来看,在所构建的公司治理指数中,股权结构(Topratio、Cstr2_10)、公司性质(State)、高管激励(Mana)这三个指标的数值较高,对最终指数的贡献较大。

  2.盈余质量。

  (1)应计盈余管理。经反复试验,琼斯模型中依据行业分类的横截面修正模型的应计盈余更为贴近实际(Young,1999;Dechow et al.,1995)。因而,本文也采用此种方法计量。具体模型如公式(1)。

  CACCi,t/TAi,t-1=η0/TAi,t-1+η1(ΔSALESi,t

  -ΔARi,t)/TAi,t-1+η2PPEi,t/TAi,t-1+ωi,t (1)

  其中,DAi,t表示企业操控性应计盈余,数值上与模型(1)的回归残差ωi,t 相等;根据资产负债表法计算得出企业总应计盈余CACCi,t;企业营业收入的年度变化额表示为ΔSALESi,t;企业期初总资产用TAi,t-1表示;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用PPEi,t表示;企业应收账款变化额用ΔARi,t表示。

  (2)真实盈余管理。借鉴 Roychowdhury(2006)的分类方式,本文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EMi,t)分为销售操控(EM_CFOi,t)、生产操控(EM_PRODi,t)和酌量性费用操控(EM_ EXPi,t)等三个类别。销售操控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而给予折扣或者降低信用底线。生产操控是指通过不断增加产量达到规模效应的最优点或者接近点,进而获得更低的单位固定成本,使利润表上的营业成本更低,进而计算出更大的利润额。酌量性费用操控是指通过控制并减少企业的期间费用,如销售费用中的广告费、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等来降低费用账面额。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总额用公式(2)表示。

  REMi,t=EM_PRODi,t-EM_CFOi,t-EM_EXPi,t (2)

  其中,EM_PRODi,t、EM_CFOi,t和 EM_EXPi,t分别是模型(3)、(4)和(5)的回归残差。生产成本表示为PRODi,t;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表示为CFOi,t;酌量性费用表示为DISEXPi,t;销售收入表示为SALESi,t;销售收入变化额表示为△SALESi,t;期初资产总额表示为TAi,t?C1。

  PRODi,t/TAi,t-1=α0+α1×1/TAi,t-1+α2SALESi,t/TAi,t-1+α3△SALESi,t/TAi,t-1+α4△SALESi,t/TAi,t-1+ξi,t (3)

  CFOi,t/TAi,t-1=α0+α1×1/TAi,t-1+α2SALESi,t/TAi,t-1+α3△SALESi,t/TAi,t-1+ξi,t (4)

  DISEXPi,t/TAi,t-1=α0+α1×1/TAi,t-1+α2SALESi,t-1/TAi,t-1+ξi,t (5)

  (三)模型设计

  为了找出公司治理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具体关系,本文借鉴Cohen et al.(2011)和李增福等(2011)等学者的方法设定了如下模型:

  ABDAi,t=β0+β1Gi,t+β2REMi,t+φCONTROLSi,t (6)

  REMi,t=ρ0+ρ1Gi,t+μCONTROLSi,t(7)

  公式(6)、(7)中,ABDAi,t表示操控性应计盈余的绝对值。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调节方向与数值无关,所以以绝对值表示。Gi,t表示公司治理水平,REMi,t为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体水平。模型(6)包括REMi,t,而模型(7)不包含 ABDAi,t,原因在于企业确定盈余管理的顺序是先真实活动后应计项目,所以前者影响后者,但应计项目盈余不影响真实活动盈余。模型(6)的估计系数β1表示公司治理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   为了使实证研究数据可信度高,本文还选取了以下变量为控制变量(CONTROLSi,t):公司规模SIZEi,t用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当年净利润除以年末总资产表示为ROAi,t,资产负债率用LEVi,t来表示。

  四、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从下页表2可知,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极大值为4.2053、极小值为-15.5635,均值为-0.0047,说明不同企业间的盈余管理水平差别较大。操纵性应计盈余的极大值为17.5666,极小值为0.0000,均值为0.4527,不同企业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同时也表明采用操纵性应计盈余的企业比采用真实盈余的企业数量更多。公司治理水平的极大值为2.139,极小值为-3.607,说明不同企业的治理水平有较大区别;均值为0.000,说明企业的治理水平目前处于无功无过状态,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相关性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公司治理与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验证了前文的假设,说明良好的公司治理会引致操纵性应计盈余上升;真实盈余管理与操纵性应计盈余负相关,表明企业采用盈余管理模式会有所?戎兀?采用一种时,另一种的使用就会下降;资产负债率与操纵性应计盈余负相关,总资产周转率与应计盈余负相关,企业规模与操纵性应计盈余也是负相关。

  (三)回归结果

  模型一中,操纵性应计盈余与真实活动盈余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在采用一种盈余管理的同时,会减少另一种盈余管理方式的使用。公司治理与操纵性应计盈余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治理越完善,企业越不会采取盈余管理,企业的盈余质量将越好。资产负债率与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越会采取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正面维护公司形象。企业盈利能力、规模与操纵性应计盈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取保守的盈余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品牌价值与商誉。

  模型二是探究公司治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企业采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盈利能力与真实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说明企业在低负债时会更倾向于采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高负债时采取的可能性较小;企业在盈利能力较强时,不易采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盈利能力低时采取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低。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是由于真实盈余管理更隐蔽,被发现的可能性更小,对企业的危害也将更大。

  五、研究结论

  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所采取的盈余管理将会给广大报表使用者带来巨大危害,也会给企业自身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为了保持更好的市场秩序,维护广大股民利益,公司治理中股东会、董事会的约束能力功不可没,减少企业内部人员由于一己私利而危害更广大股民的利益,最终确保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所以希望借助本文,为公司治理实务提供参考。

  在研究公司治理与两种盈余管理关系的过程中,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公司治理水平越低的企业越容易采用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均有可能。(2)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中,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更易被采用,调节效果更显著、隐蔽,对企业危害更大。

  依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减少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第一,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管制范围,让上市公司在更合理的范围内调整盈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投资者公布的信息的不对称程度。第二,监管部门应当加大惩罚力度,让信息披露者的犯罪成本增加,进而减少盈余管理行为。X

公司治理与应计项目盈余质量、真是活动英语管理的关系

论文搜索
关键字:盈余 公司治理 英语 真是 质量 项目
最新公司研究论文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抖音短视频的IP经济模式
华为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研究
小米社群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以海尔智家为例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关系
论强化集团内各级投资公司内部审计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
热门公司研究论文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
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的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面面观》
出资欺诈的诉讼途径
《银企信用扭曲的根源与治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