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美术教育对儿童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论文

论美术教育对儿童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21

论美术教育对儿童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工匠精神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指凝结在手工业工匠身上的一种精神特质,主要体现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品质。在当代机器化生产的大背景下,尽管手工业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工匠精神并未过时,而是以一种更为广泛的内涵和更重要的社会价值被重新发掘和推崇。培育公民的工匠精神,是政府、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W前和小学教育的诸多领域和学科中,美术学科以其物质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对儿童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美术教育对儿童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程序意识

  儿童在进行美术活动时,不仅学习美术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技术的规范和程序的意识。比如在绘画活动中,儿童首先要确立表现的目的,接下来要准备纸笔等工具材料,再接下来选择某种表现方法,然后按照一般步骤作画,其中要不断的进行反思、调整,直到最后检验效果、收拾和整理工具材料等。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而且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对各个环节的规范、程序及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旦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所谓技术程序意识,就可能为将来从事技术性的实践活动提供一般的模式,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而这正是工匠精神在实践层面的重要体现。

  二、动手意愿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机器生产和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动脑”而非“动手”。然而片面的强调用脑会导致人的创造性思维因缺少直接体验和行动支撑而陷于空泛,这也是如今强调工匠精神的原因之一。而美术活动从来都是“知行合一”,动脑的同时就要动手,比如在绘画构思的同时就要用笔勾画出草图,有时甚至是先动手画一画才会激发想象力,“动手”和“动脑”相辅相成,通过手眼脑的协调运作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同时,美术教育注重美术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儿童用美术装点生活、改变环境,通过社区美术设计、环保手工制作、人居环境美化等美术活动,儿童的动手能力逐步得以提高。美术教育能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就培养出儿童勤于动手的意愿,形成的动手能力对于将来无论从事技术劳动还是创造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材料的体验和探索的兴趣

  我们经常会发现儿童时期爱玩并且会玩的孩子往往很聪明,长大后也更具有创造力。其实儿童的“会玩”表现之一就是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会接触和使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比如绘画活动中各种不同的笔、颜料、画纸,手工活动中的各种不同质地和肌理的线材、面材和块状材料等,极大的丰富了儿童对于不同物质材料的直观体验,也使他们在感受不同材料的美感和魅力的同时形成对探索材料的兴趣。而现代工业的发展与对材料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形成的对材料的体验和探索的兴趣往往会对其在日后工作岗位上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创造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美术教育的创造性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儿童创造意识的树立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在美术活动中,儿童的自由度很大,教师会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种不断的鼓励会使儿童形成一种创造意识,表现为追求与众不同、追求创造与革新的个性心理倾向。同时,美术创作的重要特点是依赖于直觉形象思维,即所谓的“知觉思维”。“一旦我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都是知觉思维,艺术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便变得十分明显了。对知觉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培育是由艺术家提供的……”(阿恩海姆)。儿童在美术活动过程中,需要了解形式的多样变化、创造多样形式的技巧,将复杂的对象视觉化,同时发展视觉想象力和统整思维能力,这些都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因为创造力具有共同的特征,所以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获得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会逐步的形成他们的一般创造力,影响到他们日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意志品质

  “精”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内涵,而达到“精”的境界则有赖于人的“耐心”“细心”“执着”等意志品质,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这些品质。很多美术活动需要儿童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反复调整、修改甚至推倒重来都是美术活动的常态,这就要求儿童不能急躁,不能厌烦,要学会耐心等待。基于再现的美术创作活动要求儿童能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而很多图案、手工活动更加要求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做到用心、细致。“执着”指的是儿童需要在美术活动中做到专注,不轻易放弃。“耐心”、“细心”和“执着”等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于儿童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美术活动相比较于其它教育活动来说,其完整性和直接性更能够让儿童快速、直观的体验到努力之后的效果,强烈的成就感能够有效的强化行为动机,从而有助于这些意志品质的形成。

  六、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指热爱劳动、勤于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美术活动无论是绘画或是手工活动,首先是手部的复杂劳动,同时需要全身心的配合,尤其在准备和使用各种平面和立体材料时需要做大量的体力劳动。比如在幼儿园的墙面装饰互动活动中,儿童需要做材料的分类、丈量、切割、组合、搬运、整理、收纳等劳动;在泥工活动中,像黏土的挖掘、挑拣、搅拌、熟泥等“又苦又累”的工作都需要儿童的直接参与。可以说,一个喜爱美术活动的孩子绝不会是一个懒惰的孩子,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会潜移默化的养成热爱劳动、勤劳以及不怕苦累的精神,这种劳动精神一旦形成,将会使其受益终身。

  综上所述,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所获得的技术程序意识、动手意愿与动手能力、对材料的体验和探索的兴趣、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细心耐心和执着的意志品质,以及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都对儿童工匠精神的养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可以说,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社会、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

论美术教育对儿童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论文搜索
关键字:美术教育 工匠 意义 美术 精神 儿童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