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论文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23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我国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发生在“五四”时期,那时,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一大批思想家、文学家把西方的先进文化带进了还处于半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中国,掀起了思想解放的热潮。那时,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在科学与民主思想的热切呼声下,无数青年抛弃了旧家庭,走上了革命的新道路。今天,在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已然不是童话,不论你愿不愿意,各种文化都会铺天盖地的向你涌来,青年人的精神世界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轰炸,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显然已经陷入困境,高效思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文化多元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面临的挑战

  30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开始侵入到我国本土,对广大群众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入侵的速度更加急剧,特别年轻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大,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造成了对主流文化的冲击。高校,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摇篮,是年轻人思想走向成熟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能够做到让大学生们在面临各种文化的抉择时,能够进行辨别、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能始终根治于传统文化,不被外来文化的华美外衣所吸引、迷惑,这是所有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中需要慎重思考的重大命题。

  当然,不可否认,文化的多元化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一扇世界的大门,有了这扇门,可以使我们从原有的思想局限中走出去,认识更加广大世界,认识到人生选择的多样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但是,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主流文化即传统文化往往会受到冲击,因为外来文化往往具有新奇、通俗的特点,它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更能满足人们追求轻松、愉快的生活需求,相比之下,主流文化对人的约束性更强,更看重个人道德上的完善。正因为如此,年轻人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左右,而忽视了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所以,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引导青年人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多元文化。

  二、文化多元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立足点

  在高校的思政教学改革中,必须有明确的立足点,那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一切改革的根基,任何人都不能动摇。那么首先在教学中,要告诉青年人,什么是传统文化。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观,简单的说就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

  “仁”,即仁爱,也就是广义上所说的爱人。这种爱不仅包括亲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也包括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爱,对身边的人的爱。“仁”的思想,是几千年来儒家思想的核心。

  “义”,就是指道义。它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的一种明理、纯良的内心坚守。

  说到“礼”字,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礼仪之邦”这四个字,中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向来是最重视“礼尚往来”的。谈到“智”,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叫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的就是有智慧的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所具有的一种豁达的态度。

  “信”的意思就是诚实,是我国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条根本原则。唯有待人以诚,做人以信,才会为自己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仁、义、礼、智、信”,言简意赅,作为传统文化的五字真言,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在我国是其他类型的文化所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在如今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中,所有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这五个字为根本展开教学,只要根本立住了,相信其他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接受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

  “五四”时期,西方文化如涨潮时的海水一般涌入我国,那时,以“北大”为中心,展开了两种文化的论战。蔡元培校长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伟胸襟提出了“兼容并蓄”的观点,让两种水火不容的文化在北大的舞台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今天回想起来,当年蔡元培校长敢于这样做,不仅需要胸怀和气魄,更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强大信心,如果没有信心,谁敢放任外来文化在我北大讲坛上肆虐。今天,我们面临西方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比之百年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广大高校思政教师,在讲坛上也不必回避外来文化,我们要大声的、勇敢的把西方文化带到课堂上来谈论,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哪些文化是优秀的,可以融入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为我所用;哪些是文化中的糟粕,是不足取的,我们了解这种文化,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到它的本质,是为了摒弃。只要根扎于传统文化的磐石之上,然后再引导学生建立“扬弃”的文化观,学生就能正确的面对西方文化,懂得取舍。

  (三)创建兼容并蓄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个人,如果故步自封就不会进步;任何一种文化,如果故步自封,就会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正是经过了与外民族的文化的融合过程,才不断的壮大发展了自己。所以,对于多元文化的共存局面,对于外来文化的入侵,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失色,在课堂上,高校思政教师要以兼容并蓄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既不回避外来文化,也不妖魔化西方文化。一切文化能够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流传下来,都有它自身的可贵与可取之处,当然,也不可避免的有它自身的弱点和弊端。正因为高校面临的教学对象是思想已经相对成熟的大学生,所以,教师更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这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有可能对小学生还能起到点效果,但是,对于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不仅不合适,往往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思政教师一定要有一定的胸襟和自信,就像当年蔡元培校长一样,我们要坚信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最好的,任何外来文化不论多好,也不能取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中的糟粕,我们要有力量去摒弃它[1]。

  (四)完善已有的高校思政教学内容

  任何一门教学的展开,教师都要以课本为依据,以教学大纲为准则。可以说,教材内容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使得教学顺利、有效开展的纽带;而以往的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往往不够灵活,教学中有大量的理论的阐述,内容偏于繁琐,针对性不强。另外,对于多元文化下的新理论、新知识点未能做到及时的补充,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广大高校教师付出长期的努力,完善已有的高校思政教材内容,适当的加入一些时政内容,重新安排教材的结构,删掉一些冗繁的知识点,填充一些与时俱进的理论与思想内容,增多学生和教师之间探讨的环节,期望在广大教师的共同交流中实现高校教学改革的成功。

  (五)合理调整高校思政教学方法

  好的理论要想能够得以顺利的执行,好的内容如果想得到好的传播,都需要好的方法作为依托和引领。以往的高校思政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的灌输,却忽略了与学生这个有思想的个体进行交流和探讨的过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果照旧走这条老路,是万万行不通的。所以,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把握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不能空谈理论,更不能架空理论,要使理论建立在现实的根基之上,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时效性。另外,在教学中一定时刻注意给学生做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决不能向学生展示负面的、反面教材,使学生的思想蒙上阴影[2]。

  三、结语

  毫无疑问,多元文化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人们在选择上提供了无数种可能;同时,多元文化也对人们已有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颠覆。光明和黑暗同在,希望和失望共存。在这个无处可藏的时代大背景下,广大高校教师能做的一点就是接受现实,吸纳新知,自己要先对外来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合理的取舍,有了这番辨析,再走上讲台授业解惑自然也就有了底气和信心。在这个基础上,广大高校思政教师要致力于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用先进的方法向学生传授优秀的文化,一定会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支持。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政 教学改革 多元 背景 改革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