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论文

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

作者:汀蓝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5-08-12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现在的世界处在“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其含义是,资本主义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大调整;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大调整,我们称这种调整为社会主义体制改革。

[关 键 词]时代;调整;改革

经过许多年的观察与思考,特别是在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中,我觉得应该认真研究“我们现在究竟正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问题,考虑了一下,认为:(1)从20世纪(也许应该再提前到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一个时代; (2)从俄国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二个时代;(3)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冷战时期,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三个时代。这三个时代都不是我想研究的时代。我想研究的是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即:现代世界历史的第四个时代。

我这样划分四个时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多人也这么看。但我给这个“现代世界历史的第四个时代”起了个名称:“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并对这个“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作了初步分析。

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一个时代就是列宁指出的“帝国主义和战争的时代。”在这一点上我是接受列宁提出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和帝国主义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瓜分世界的战争”的理论。

为把这一点讲清楚我还要说说更早半个世纪马克思的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

1850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一段经典的论述: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任务本身,只有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的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①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科学的概括。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所依据的就是这样的史实。

马克思的观点非常明确、也非常精确。这是人类让会发展的总规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1916年春完
成的。那时候的世界,从经济上说,是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政治上说,那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1916年的世界历史正如列宁的论述那样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爆发的世界大战,使俄国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利用这种特殊的有利条件夺取政权成为可能。而且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采取的行动,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1917年发生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个革命取得了胜利,现在我们也可以和应该讨论的是,这一胜利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否必然走向失败?或者也可以这样来提GI司题;现在在俄国(后来成了苏联)的确是失败了。这个失败,究竟是必然的——即不可避免的呢?还是可以避免,只是由于以后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错误导致了失败?但是这不是研究“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一个时代”时的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了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二个时代。这时候世界上不再是没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资本主义在世界上还居优势,但已经不再是世界上存在的唯一的社会形态。这个时代还是帝国主义和战争年代,但是有了新的特点,这时候的战争和革命,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情况下的战争与革命。斯大林把这个时代叫做资本主义总危机,这是斯大林一系列错误的根源。

尽管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世界上基本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很尖锐,但是具体的世界历史的发展,后来造成这样一个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发生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而是发生在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同实行赤裸裸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法西斯国家之间。这个时代的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苏联和英、法、美的联盟打败德、日、意。总的说来资本主义世界是削弱了,三个资本主义国家不但在战争中大伤元气,而且在战后处在战败国的地位。另外三个大国,除远离战场的美国外,国民经济都因战争受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的苏联在战争中受到的破坏最严重的,但是威信很高,而且世界上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再是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国家,她有了不少盟国。而且在她的盟国中有我们中国这样的大国。这个“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三个时代”,包括整个二次大战期间和战后最初几年,还不是现在我正在讨论的那个时代。“世界历史第四个时代”才是我这篇文章所要阐明和发挥的。

大概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他们的社会经济制度,在国内推行“福利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等政策,缓和国内阶级斗争;在国外,则如一位日本的经济学家对我说的那样,是以“打着领带的战士“代替“拿着枪的战士”,即依靠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而不再依靠军事实力征服别国。这一种做法,最初我们中国人写的文章称之为“新殖民主义”。这样,资本主义世界就从战争时期困境中摆脱出来。在同一历史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却陶醉在胜利之中,对自身的重大弱点、缺点和存在的严重问题没有认识,不下决心改变缺点弱点,仍旧按照过去那样的指导思想行事。苏联不顾人民改善生活的要求,致力于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被美国的星球大战牵着鼻子走。我们中国则没完没了地搞“阶级斗争”,而且在没有阶级斗争的地方搞阶级斗争,把自己的许多力量消耗掉。结果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主要是自然科学和技术)上去了。而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教育和科学事业受到极大的损害。(同时在宣传上掩盖真相,文过饰非,麻痹群众,麻痹自己)这样一种剪刀形的变化,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人民的不满。并没有经过什么暴力行动,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用我的语言来说,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历史上发生一次“地壳变动”。

应该说,世界历史又进入了新的时代。

对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冷战后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等说法。我不完全赞成这些提法。我觉得它们没有说到本质上。我认为现在的世界处在“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的意思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实行上面说过的那样的调整。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文化上去了;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调整,经济和文化上不去,结果解体的解体了、剧变的剧变了,而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也不得不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这就是当前社会主义世界改革的历史大背景。

我认为这个时代的时间会很长,很可能整个21世纪都处在这样的时代。经过大调整,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是原来那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不再是原来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的国际关系也不再是原来那样的国际关系。

关于时代的这个观点的提出,是我多年来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再认识的一个概括。我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再认识是从1980年开始的。1981年5月我发表一篇文章《社会主义——学说·运动·制度·文化》。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写道:“如果我们说的是科学社会主义,那末在它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首先是

学说,接着是运动,然后是制度,再以后是文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几次出访欧洲,使我深感斯大林把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视作社会主义因素得以产生的前提,是一个可笑的神话。斯大林说由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所以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可以有资本主义的因素。而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根本没有共同的地方,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决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而只要不用斯大林那样的偏见去看欧洲,就很容易看出那儿有不少社会主义的因素。斯大林的这个谬论在我国也有人曾经相信过。

1987年我感到需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十几年前,我提出事实上有两个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涵义:一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序列中处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那个社会主义社会。按照马克思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起来后,会有这么一个时候: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无法容纳已经发展到如此高度的社会生产力,于是社会经济制度就会发生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从来没有过。它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由马克思最早作出的科学论断。这种社会主义社会只是抽象的、观念上的东西。由于这种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合乎规律地产生的,资本主义已经走完了自己的路程。另外一种涵义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社会主义社会是某些国家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夺得了政权,剥夺了资本家的财产,而建立起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这种第二个涵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那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这种涵义下的社会主义。这些国家里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社会并存、与资本主义处于竞争中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个涵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会再变成资本主义社会,而后面说的第二个涵义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有再变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在俄国和东欧已经转化为现实。当然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一条道路——改革。经过改革,争取这个国家得以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我的关于当前世界处在“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的看法,第一次是在1996年5月3日在中国太平洋学会召开的“太平洋与中国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中阐述的。同年9月发行的《太平洋学报》全文发表了这个发言。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系列中处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那个社会主义社会,而属于与资本主义社会并存、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多方面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竞赛以及其他形式的斗争的社会主义社会”——十三年前讲的这段话,今天当然要重新审视,可是关于两个社会主义社会概念的思想我是一直坚持的。可是我认为党的15大本来就应该讨论时代问题的,我看当时没有这个准备,没有提出这个建议。党的16大在2002年召开,我国的理论界应该好好研究、好好讨论时代问题,为党的16大报告的起草者提供研究成果。

我们中国研究全世界处在历史大调整的时代是很必要的。因为我们中国不是脱离世界而存在,尤其在今天更是如此。因此作为肩负着指导中国社会进步事业的党来说,对整个世界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深刻的见解。

最近我再一次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和名词是我在1981年最早提出来的。整个社主义历史阶段都是公有、私有并存的社会。

这里我想讲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时代问题”的关系。“时代”本来是全世界范围里讲的概念,但是也常常用来讲一个国家的事情。我们作为中国人,在研究“时代问题”时,当然要考虑整个世界的习题,同时也应该考虑我们中国处在什么时代的问题。我认为在200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16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应该把讨论时代问题列为会议的主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应该向全世界表明我们对时代问题的看法。

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说的是全世界的事情,它对我们中国当然带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特别在经济方面受整个世界的影响更大。我们中国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特征,是由全世界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由于中国具体的特殊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国家政权,同时生产力不发达。从这一点出发而得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应该承认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研究应该继续前进。

知识经济是一个有特定涵义的概念 在这种知识经济中,知识的含量特别高。而且当今专门生产或者专门经营知识产品的“业越来越发达。这种现象在地球上是过去没有的。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涵义是:知识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特别高,或者具统治地位的时代。

我觉得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提法很好,不过还是有些问题要研究。比如知识经济所要求的知识含量必须有多高,就是一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就是对知识经济中知识含量多少,该用怎样的话来概括,也不容易。如果想把事情说得更具体就更困难,因为知识含量很难用数字来表示,不便统计。从理论的角度我不同意OEOD报告里说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那样的话。因为任何经济的基础都是物质,而“知识”’(它同“信息”非常接近,它们可以说是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来说的两个名词)则仅仅是“区别”它不是物质,只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它需要物质载体,但是所需要的物质的质量可以很小很小。

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只初见端倪,因此这个时代同我面前说的“世界历史大调整时代”并不是同时开始的。在经济生活中,如果要改变某种物质的现状,就一定要用物质的手段,知识一定要和物质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我也不赞成把知识经济同资源经济对立起来。

我还说过,现在怎样的经济才算是知识经济这一点没有说清楚,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无法在统计上表现出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概念也就说不清楚。

总之,我认为对知识经济有许多理论问题要研究,但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提法是抓到了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的新的时代特征的关键。

现在人们对“新经济”谈论得很多。我不反对使用“新经济”这个名词。但是“新”与“旧”是相对的。昨日之“新”,可成今日之“旧”;今日之“新”亦可成为明日之“旧”。只有比较稳定的东西才可以成为时代的特征。因此作为时代特征的新经济我认为就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从生产力来看的时代同从社会经济制度来看的时代可以是不同步的。我看到一篇美国经济学家写的文章说,发展新经济并不需要改变社会经济制度。我并不反对他的说法,但是美国现在发展新经济不需要改变社会经济制度,不等于以后不需要。我们中国现在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可以并且应该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那就不能不以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为前提,而且事实上我们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发展新经济——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就不能不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乃至意识形态方面下大功夫。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世界 历史 大调整 时代
最新管理其它论文
企业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财政资源配置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基于新鲜度和配送成本的易腐食品配送路径
基于ArcGIS的多温区冷藏车辆路径优化
“一带一路”倡议下基于无水港的跨境物流网
乐视生态模式的创新及危机分析
基层国企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广东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研究———以东莞为例
浅谈东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热门管理其它论文
国内外企业管理最新趋势
标杆管理之我见
现代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方法研究
和谐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基础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论连锁经营集团化
试论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及途径
浅议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管理者沟通风格的诊断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