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养生健身论文

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养生健身

作者:丁玲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5-31

  摘要:研究认为,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古代西藏医学和有关文献资料中,人们对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有了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研究还认为,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虽有不利的一面,但藏族人民世代生活在高原气候环境中,长期的高原生活,世居藏族适应和顺应了高原气候环境,使他们健康地生活在西藏高原。随着藏族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平均寿命也不断提高,所以,只要人们对高原气候环境有一正确认识,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养生健身方法,就能更好地适应高原气候环境。

  环境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养生就是利用环境中有利于健康的因素,消除其不利因素,以保障人体健康,预防疾病的方法。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其地势高低、气候冷热、山林湖泊、物产资源及居室明暗与燥湿、宁静或嘈杂、通风好坏等方面因素对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的而且是持久的影响。所以,在西藏高原主动地选择居住场所,调摄自身生活起居,对保持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脏腑功能正常,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著名藏学学者丹珠昂奔在《民族研究》上撰文指出:未来藏学研究的走向,应包括对高海拔地区所独特的藏医;对生命科学——气功(藏密气功)等的实践成果;藏民族丰富的高海拔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验;藏民族所居住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的研究①。故基于这一观点,本文结合藏医学以及有关藏学文献拟就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利弊,以及高原气候环境下的养生健身作一探讨。
  一、藏医学对气候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
  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对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是有差异的。西藏的古人很早就对这一现象有了认识,藏医最早的文献《月王药诊》中就有气候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描述,认为在过冷的地方容易患“隆”病。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也认为“严寒凌烈为朗域,炎热干燥赤巴域,润腴潮湿培根域”。这就是说,地理气候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易导致的病症也会不同。在龙树著的《佛说养生经》中,对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长寿论述认为:“自然界的土、水、气等元素,也都甘淳美味,其所形成的食物,涵养人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宇宙间的一切,都会在人体上反映出来。因此,宇宙天地间的任何变化也都会影响人体,而人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都会影响和作用于其周围的环境。”②还认为,凡多风的处所,则富于隆的因素,热地则富于赤巴;而温地多培根。为了身体健康和人体内食物精微、血液、脂肪、骨骼、骨髓和精七要素,以及粪、尿、汗三种秽物的平衡,就要注意饮食、环境、居住环境及生活制度等。比如,在选择居住环境上,就必须考虑是否合适于自己的体质。凡隆体质的人,就不宜居住于多风的地区,免于加重隆的因素而患病,凡赤巴型的人则忌住热带的地方;同样的道理,培根型体质的人,不宜居住在潮湿之地。而有混合型体质的人当然更要注意选择居所的各种条件了。另外,对一般居住条件则要求不潮湿,居处应通风,最好用地毯防湿。③《佛说养生经》中还认为,由于高原气候特殊,特别要注重因时间、季节之差异而调整饮食,以讲求养生之道。例如,春季由于培根占优势,处在支配地位,因而应多吃麦食、青稞、炙肉、蜂蜜,即性轻、油少、味涩的食物,饮料以蜂蜜、酒、葡萄酒、姜水、红糖水为宜。此季忌食过多酥油油脂。在盛夏季节,宜食大米、酥油及肉,少食麦芽糖,可少饮酒、酪酱、井水、凉奶加糖等,忌食咸味、酸食,更不宜吃胡椒等。④
  从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来说,藏医学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现象的认识,贯串了“人与天地相应”的大系统思想,即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规律与人类的关系中去考察和认识健康现象,从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反应方式上去认识人体健康与否,从而就把人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在健身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二、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利弊
  西藏高原气候的特点是气压、气温低,空气稀薄,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必然产生影响。在古代,人们就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有了认识,祖国医学《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西北之气,散而寒之”等语。说明西北高寒,对人体的影响。⑤藏医最早的医学文献《月王药诊》中也有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的论述,强调认为在过于寒冷的地方容易患“龙”病(由于气候所致的病)。⑥《卫藏通志》中对西藏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有了更详细的说明:当时把受到高原低氧的影响的病症等称之为“瘴、瘴气、瘴历、烟瘴、葛仓(即头痛之意)”。清乾隆56年派大臣福康安进藏时,向当地居民询问过唐古拉山的情况,答曰:“该处山高,阴寒凝结,即成瘴历,雪后瘴气更甚”。认为高原低氧、气候寒冷会加重高山反应。1792年廓尔喀兵犯后藏,被福康安派兵击退,后廓尔喀的降文中记述“去年抢扎什伦布寺,……回来时雪山上染瘴气死者二、三千人”,这就把高原低氧气候加上疲劳造成对人体的影响直到死亡说得很清楚了。⑦日人安辉著的《西藏通览》一书中记载有“隆吐海拔3876米,空气稀薄,人马有登者,数步一休”,生动记述了高海拔地区对人马的影响程度。
  近现代随着高山探险的广泛开展,人们对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专家、学者认为,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病情。尤其属于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气候独特,变化无常,这种高原性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西藏高原许多疾病的发生确实与高原低氧气候有直接联系,如天气突变,空气稀薄,寒冷可以引起关节痛加剧,久致关节僵直、变形、活动受限。寒冷的气候,由于日光少,人容易情绪低落,注意力难易集中,食欲和睡眠均出现一些障碍。突然出现的严寒会使人体发生一系列心理、病理变化。寒冷刺激一方面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末稍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另一方面会引起血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时间缩短,为血管栓塞创造了条件,寒冷还可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据医学实验,如吸入-23°C的冷空气,心电图便出现类似心绞痛改变。在雨雪增多,湿度增大,气候下降的条件下,常使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的患者感到胸闷、头胀、两眼发肿及全身不适。就1995年度、1996年度,甘南地区发生雪灾,造成人畜共亡的现象,更进一步说明,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候也可以按垂直高度来划分,即使在西藏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温、湿度、光照气候要素也不同,对人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就有所不同,如长期生活在藏南较低海拔的林芝、察隅、亚东、樟木等地的藏民,对水土湿润的环境能适应;生长在藏北高原的牧民,则对寒冷、干燥的气候更能适应,这说明了人体有随着环境的转换而能自行调节的机能。现代气候与保健学研究也表明,西藏高原2000~3000米左右的地区,大多为林区、山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小,冷暖适中;云雨多,利于避暑;植被较好,空气清新;气压也较低,可增强人的呼吸功能;尤其是山区又多瀑布、喷泉、温泉、湖泊、雷雨和闪电,所以空气中含有数量很多的负离子,而负离子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强健神经系统,提高免疫能力的功效,是一种“长寿素”。另外,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好,没有什么工业污染,空气清新,大气洁净度高,也少有噪音,有的是鸟语花香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藏民族对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有严格要求,正如佛经中观测风水时所云:“房地田地地皆宜,宅水渠水水皆津,近牧远牧草尽美,房木薪木木均佳,筑石矿石石堪夸。”计种如意合相,清楚告诉人们藏族修建每一座房,饮每一口水,牧每一口草,烧每一薪,筑每一石都十分讲究。在西藏的山区、林区的人文气候也非常美妙,具有独特的雪域特色的民风、民情、民俗。藏族民众人情纯朴,勤于并善于劳作,而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俗,都与宗教息息相关。人们为了农牧和狩猎的丰收,为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时时处处都要求得到神佛的帮助和保佑。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人们,长时间为繁重的劳务和严酷的自然环境所困扰,渴望着有良好的机会和场合,显示自己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和嘹亮的歌喉,寻找情人、结交朋友,或在节日里,总是将宗教仪式和娱乐活动结合在一起,人们借助神祗,手舞足蹈以表达感情,排解困境,治疗疾病,驱赶邪魔。不但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且对增进健康也确有益处在拉萨街头,大昭寺八廓街,手摇转经筒转“林廓”的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者。另一方面,在西藏的山区、林区暴力犯罪事件较少,人与人的关系也比较和谐,加上这些地区水质清新,动植物性食品丰富,人们常年食用的都是没有污染的牛奶、牛羊肉等高蛋白食品。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西藏高原这一特殊的环境中也生活着不少长寿老人。以1984年西藏第三次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在调查的100多万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9792人,90岁以上寿星729人,100岁以上的也有72人,8据统计,这个比例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高于平原省份2~3倍。这些长寿老人大多生活在人口最为集中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包括尼洋河、拉萨河、年楚河、多雄藏布等大支流的中下游谷地,这个谷地是西藏高原的一个“低槽”,沿干流谷地从西到东,海拔较为平坦,耕地连片,水草肥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属于湿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这里气候由于日温差大,而年温差相对我国北方地区要小得多,所以夏不炎热,冬不酷寒,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长寿。另据1998年对拉萨地区人口的调查统计,西藏的人均寿命达到67岁。可见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比较,西藏人民的人均寿命与之相近。长寿的原因,不仅取决于自然环境,还与藏族人民适应了低氧气候环境有关。这种适应包括生理性和遗传性两方面,机体产生的反应是生理性的,而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则取决于遗传特性。藏族人民适应低氧环境,从生物学特点来说,是在高原长期居住后获得的。昌都卡若遗址发现说明,在5000年前藏族先民就生活繁衍在西藏高原上,几千年来藏族世代历经高原环境生活使他们的体格发生了某些解剖或生化上的调整,所以说世居藏族的体格大部分是他们种族起源的自然适应,很大程度上决定某些解剖上的特征,如圆形、丰满的胸廓,称之为“桶状胸”。这种特征能使整个胸腔容积增加,通过换气过度的代偿性使双肺充气增加,肺容量和肺内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气体弥散,因而摄氧能力较强。总之,由于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但使世居藏族适应和顺应了长期的高原缺氧的气候环境,使他们很好地生活在西藏高原。尤其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藏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藏族人民的体质更健壮了,抵御疾病的能力更强了,使藏族人民的长寿更加有了保证。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原气候 环境 人体健康 养生健身
最新社会文化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构逻辑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
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化探析
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略论高校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文化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中国究竟有没有“封建社会”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解读
热门社会文化论文
反恐与美国霸权
文明失范、道德腐败与常德缺位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
中国农村政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
民间通书的流行与风水术的民俗化
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四种分析角度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知识分子、民工、下岗工人的阶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