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战略论文 >> 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论文

巴克尔及其《英国文明史》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作者:佚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1-08

注释:

[1] 目前所见《英国文明史》二卷,只是作者原先拟定的庞大写作计划中的一个“导言”而已,一直到巴克尔逝世之前,导言部分仍未写完。
[2] 黑板胜美为田口卯吉《日本开化小史》一书所作序言中指出:“这本《日本开化小史》,是博士读了一种西洋文明史而后构思撰述的。大概是受了巴克尔的文明史等影响而引起著述的动机,也未可知。……明治时代能够称为文明史体裁的历史,实以此日本开化小史为嚆矢。再广泛地说,明治时代的著述,其以西洋的学问为基础而研究日本固有之历史与文化者,要以此书为嚆矢。”见田口卯吉著、余又荪译:《日本开化小史·序言》,商务印书馆1942年。
[3] 王建祖,字长信,广东番禺人,北洋大学堂毕业。1902年自费留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商务专业,1906年回国。在美国期间,曾翻译《英国文明史》、《欧洲上古史》、《银行论》、《俄国变革考》。
[4] 参考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3期。
[5] 《政艺通报》、《中外日报》上的广告都没有指明《文明史论》的译者。笔者在资料搜索的过程中,随手记下了此书译者,一时疏忽,未记下这条材料的出处,后反复查找毫无结果,致此说明,望能为研究者最终发现《文明史论》译本提供一点线索。
[6] 见《政艺通报》第15号(1903年9月6日)和《中外日报》(1903年10月22日)刊登的上海新民译印书局新书广告。
[7] 新民译印书局广告,《中外日报》,1903年4月10日。
[8] 《文明史》,《学部官报》第155期,1911年6月7日。
[9] 来函,《中外日报》,1901年10月17日。
[10] 见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3期。
[11] 《亨利·多马斯·勃克鲁传》,见《英国文明史》,南洋公学译书院1903年译本。
[12] 参见大英百科全书第九版巴克尔条目。
[13] 《英国文明史》,南洋公学译书院1903年译本,篇一,第3页。
[14] 《英国文明史》,篇一,第8页。
[15] 《英国文明史》,篇一,第4页。
[16] 《英国文明史》,篇一,第6页。
[17] 《英国文明史》,篇一,第16页。
[18] 《英国文明史》,篇一,第3页。
[19] 《英国文明史》,篇二上,第1页。
[20] 《英国文明史》,篇二上,第3页。
[21] 《文明史》,《学部官报》第20期。南洋公学译书院译本没有将这部分内容译出。为了更加准确理解这段译文,可与胡肇椿译本对照研读。“现在以自然现象来说,很显然的,凡能激起恐惧或惊愕的感觉及引起心中之空泛不能制止的观念者,也有燃起想象之特别趋向,而使理解之作用在其范围中渐趋迟缓,在这种情形中,人把自身与自然之权力及尊严相比较,于是便很有痛苦地感其自身之渺小,一种劣等性的感觉潜盖着他,各方面有无数的阻碍牵制着他,而限制他个人底意志,他底心受不可了解的及难以解释的恐嚇,于是不再去探究这种严肃伟大中所包含的真际了。反过来说,在自然作用浅小而微弱的地方,人反得有自信心,他似乎较能倚靠他自己底力量,他能够——事实上——一往无前,向各方面发挥他底权力,假如想象越接近他,那么,使他更为易于对现象得到实验及精细的观察,考究及分析的精神得着激励,他且尝试着要综合自然底现象而纳之于定律。”(胡肇椿译:《英国文化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57页)
[22] [日]浮田和民著、李浩生译:《史学通论》,杭州合众译书局1903年印本,第五章。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关于该段话的译文:“若夫精神的文明,与地理关系者亦不少。凡天然之景物过于伟大者,使人生恐怖之念,想像力过敏,而理性因而减缩,其妨碍人心之发达,阻文明之进步者实多。苟天然景物得其中和,则人类不被天然所压服,而自信力乃生,非自不怖之,反爱其美,而为种种之试验。思制天然力以为人利。”(见《新民丛报》第1号,1902年2月8日。)
[23] [日]家永丰吉、元良勇次郎著、邵希雍译:《万国史纲》,支那翻译会社1903年译本,第1-2页。
[24] 《英国文明史》,篇二上,第6页。
[25] 《英国文明史》,篇三,第1页。
[26] 《英国文明史》,篇二上,第6页。
[27] 《英国文明史》,篇五,第7页。
[28] 《英国文明史》,篇五,第1页。
[29] 《英国文明史》,篇一,第16页。
[30] 《蔡元培全集》第15卷,……出版,第357页。
[31] [日]加藤弘之著、杨荫杭译:《物竞论》,译书汇编社1901年印本,第80页。
[32] 《万国历史》,作新社1902年再版印本。
[33] [日]杉山藤次郎编纂、“中国广东青年”述译:《泰西政治学者列传》,广智书局1902年印本,第17页。
[34] 陈怀:《方志》,《新世界学报》第7期,1902年12月。
[35] 陈德溥编:《陈黻宸集》,中华书局1995年,第680页。
[36] 汪荣宝:《史学概论》,《译书汇编》第2年第10期,第76页。
[37] [日]加藤弘之著、陈尚素译:《人权新说》,译书汇编社1903年,第3-4页。
[38] 《最新中学物理学教科书》,《中外日报》,1904年9月23日。
[39] 《英国文明史》,篇五,第2页。
[40] 严复:《政治讲义·第一会》,《严复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1249-1250页。
[41] 严复:《泰晤士万国通史序》,《严复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270页。
[42] 此段文字可同时对照何炳松译本《新史学》,《何炳松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63-64页。
[43] [美] 绍特韦尔(James T.Shotwell) 著《西洋史学史》,《何炳松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498页。
[44] [德]伯伦汉著、陈韬译:《史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470页。
[45] [德]福利德尔著、王孝鱼译:《现代文化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42页。
[46] 《现代文化史》上册,第43页。
[47] 恽代英:《文明与道德》,《东方杂志》第12卷12号,1915年12月 。
[48] 心瞑:《唯物论与唯物史观》,《东方杂志》第17卷第6号,1920年3月。
[49] 三无:《文明进步之原动力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关系》,《东方杂志》第18卷第17号,1920年9月。
[50] 徐则陵:《史之一种解释》,《史地学报》第1卷第1号,1921年11月。
[51] 陈训慈:《史学观念之变迁及其趋势》,《史地学报》第1卷第1号,1921年11月。
[52] [美]塞利格曼著、陈石孚译:《经济史观》,商务印书馆1926年5版,上卷第5页。
[53]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22年初版,第18页。
[54] 衡如:《新历史之精神》,《东方杂志》第19卷第11号,1922年6月。
[55] 丁文江:《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科学》第8卷第1期,1923年1月;又参见卫聚贤:《历史统计学》,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85页。
[56] 刘宜之:《唯物史观浅释》,上海书店1923年印行,第16页。
[57] 陆懋德:《中国文化史》,《学衡》第41期,1925年5月。
[58] 徐琚清:《谈谈历史》,《燕大月刊》第4卷第2期,1929年4月。
[59] 孙寒冰等著:《社会科学大纲》,黎明书局1929年10出版,“史学”篇,第27页。
[60] 陈易编著:《历史动力论》,大东书局1932年初版,第45页。
[61] 杨秀林:《历史动力学说之检讨》,《师大月刊》第26期,1936年4月30日。
[62] 胡秋原:《历史哲学概论》,民主政治社1948年改订再版,第37页,第63页。
[63] 陈序经:《文化学概观》,商务印书馆1946年,第140页。
[64] 瞿菊农:《选译西洋学术名著之建议》,《图书月刊》(国立中央图书馆)第1卷第4期,1941年5月31日。
[65] 《本馆编译部上年度工作概况》,见《中山文化教育馆纪念刊》,1935年3月。
[66] 《英国文化史》上册目录:第一章历史研究底方法,第二章自然定律底影响,第三章形上学者所应用的方法,第四章道德定律与知识定律底比较,第五章宗教、文学及政治底影响,第六章历史、文学底起源,第七章由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英国思想;中册目录:第一章自十六世纪中叶至路易十四秉政间之法国思想史,第二章保护精神史及其在英法两国之比较,第三章法国保护精神之蔚盛亦即表明夫隆德战争之失败及夫隆德战争与同时代英国叛乱之比较,第四章保护精神为路易十四引用于文学智识阶级及统治阶级连合所产生的影响底考察,第五章路易十四之死保护精神之反动及法国革命之整备,第六章自十六世纪之末叶至十八世纪之末叶之法国历史文学,第七章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法国革命之近因,第八章由第五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之西班牙思想史概略。据1908年英国伦敦出版的三卷本《英国文明史》,其第三卷,凡五章:第一章14世纪末苏格兰的形势,第二章15-16世纪苏格兰的形势,第三章17-18世纪苏格兰的形势,第四章17世纪苏格兰知识分子的考察,第五章18世纪苏格兰知识分子的考察。
[67] 《英国文化史》出版广告,《出版周刊》第222号,1937年2月27日。
[68] 王光煦:《巴克尔<英国文明史>提要》,《光华大学半月刊》第5卷第3、4期合刊,1936年12月8日。
[69] 据台湾学者王汎森研究报道,1931年左右,傅斯年曾翻译了英国史学家巴克尔《英国文明史》第一卷前五章,并且自己还撰写了《地理史观》,这说明傅斯年早年就已注意到了巴克尔,在欧洲受过巴克尔的实证主义史学思想的影响。(见《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330页。)
[70] 《朱谦之文集》第五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6页。
[71] 《朱谦之文集》第六卷,第198页。
[72] 《朱谦之文集》第五卷,第216页。
[73] 《朱谦之文集》第五卷,第217页。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巴克尔 英国文明史
最新文化战略论文
企业如何合理运用文化差异开拓中日贸易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策略探析
论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文化战略
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战略意义
企业文化之普遍性与特殊性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
試論国际市场开发与民俗学的新课题
文化生产力理论与国家文化服务体系的走势
热门文化战略论文
中华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当代民族冲突中的宗教问题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
论战略文化
论战略思维
新帝国主义,战略恐怖主义,还是天下主义?
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
战争与文化研究的一种阐述
论国际战略控制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