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从激进变革走向消极怀旧——本杰明艺术思想简论论文

从激进变革走向消极怀旧——本杰明艺术思想简论

作者:陶水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06


如果说本杰明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发现了现代人的神话,那么,本杰明在波德莱尔那里则看到了反讽的乌托邦。波德莱尔的诗就是以显示震惊效果的手法来与现代人的震惊体验相抗衡,一如巴尔扎克显示出贪婪、卡夫卡呈示出无望来祛除它。“普鲁斯特的重建仍停留在尘世存在的界限内,而波德莱尔则超越了它,这个事实或许可视为波德莱尔所面对的无可比拟的更基本的、更强横的反动力量的征兆”。[xii]在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巴黎的忧郁》中,描写的是拥挤的大众、致人死命的交通、性的诱惑、商品的移情、虚假的时尚、机械生产的节奏、起义者、流浪汉、拓荒者,以及身不由己地被抛入现代都市文化市场的文人和在发达工业社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游离与沉浮的艺术家。总之,波德莱尔展示的是现代城市的死亡牧歌,他撕破了幻美的理想纱幕,暴露了现代商品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本来面目。波德莱尔的抒情诗正是这样体现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文化命运,但也正是这种文化现实成为将一切毁灭的要素积聚起来转化为解放力量的契机。[xiii]在本杰明看来,艺术只有使日益发展的异化显明化,发展到极点,才能让它走向反面,进入人和事物、人和自然的调和。这反映了本杰明的残酷的思考:“诚如在十七世纪寓言是辩证法的意象准则,在十九世纪新奇成了辩证法的意象准则。”[xiv]也正如他在《关于历史哲学的提纲》中所说:“没有什么文明的记录不同时也是一份野蛮的记录。”[xv]在资本主义的文化废墟上,本杰明看到了文化发展的未来:反讽的乌托邦理想。应该承认,本杰明对普鲁斯特、波德莱尔等现代艺术家和现代主义艺术品的分析是充满睿智和洞见的,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犀利的。他关于现代工业社会与现代艺术关系的论述深刻地启迪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文论家。但是,本杰明的思想也存在着明显的怀旧感,并且,他的抗争和希冀的努力也反映了某种一厢情愿的主观主义的浪漫倾向,因为他并不真正了解社会进步的正确途径,这也正是他的悲剧。
 




 
注释:
[i] 《理解布莱希特》,转引自王才勇《现代审美哲学新探讨:法兰克福学派美学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ii]  《作为生产者的作家》,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十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01页-第318页。
[iii]  Aura,又译为“光环”、“韵味”、“味道”。在该文中,本杰明把“光晕”与传统艺术的距离感、崇拜价值、本真性、自律性和独一无二性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iv]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陆梅林选编),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248页。
[v]  转引自杨小滨:《废墟的寓言——本杰明的美学思想》,见《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第2期,第21页。
[vi]  如果说本杰明关于现代艺术生产的理论思考与布莱希特异曲同工,那么,本杰明关于艺术乌托邦的思想则直接受到布洛赫的启发,当然还有德国浪漫美学的传统。
[vii] 转引自王鲁湘等编译:《西方学者眼中的西方现代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7页。
[viii] 又称“非意愿记忆”或“无意记忆”。
[ix] 又称“意愿记忆”或“有意回忆”。
[x] 《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27页—第130页。
[xi]  《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6页、第159页-第162页。
[xii]  《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张旭东等泽),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5页。
[xiii] 参阅《彼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论波相莱尔的几个主题》等文,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
[xiv] 参阅《彼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论波相莱尔的几个主题》等文,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第191页。
[xv] 见梅·所罗门编:《马克思主义与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660页。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激进变革 消极怀旧 本杰明 艺术思想
最新文化研究论文
表情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研究
从中西医形成的理论基础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绿色经济下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原则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热门文化研究论文
毛泽东的大跃进与当代中国
鲁迅与中国诙谐文化传统中的愚人主题
极具争议的人物--尼采及其学说
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
鲁迅的“生命”与“鬼”(上)
鲁迅的“生命”与“鬼”(下)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对两次苏东剧变的不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