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从文化批判回到学术研究论文

从文化批判回到学术研究

作者:高小康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06

这里出现的麻烦在近年来的文化批判热中应当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有许多当代文化现象被学者们拿来当作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特征的标志性文本,对其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密码”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和破解。然而一旦变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许多这样的破解和批判可能是脱离了语境的误读。和上面所举的整容的例子相似的其他很多商业文化现象都被作为意识形态操控受众的文本而受到批判,比如当今的商业广告以及其他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中,美女形象几乎是无处不在——电影电视、书报杂志等媒体中的形象自不必言,各种商业活动和其他公众活动中同样少不了美女作点缀,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女XX”、“身体XX”或更露骨的“下半身XX”更成为一种流行的商业性宣传模式。在这些商业行为文本中,女权主义批评家们看到了一种明显的意识形态“编码”——这些形象通过对美女的欣赏乃至性幻想把性别歧视传输到了接受这些形象的消费者大众潜意识中,从而强化了男性的霸权。这种观点首先来自西方的女权主义批评。在这些批评中,大众媒介对妇女文化的表现被设想成要尽力维护流行的劳动性别分工,维护女人与男人的正统观念,并使之继续下去。因此大众媒介是在进行着“对妇女象征性的歼灭”活动。 这种文化批判从逻辑上讲是成立的,如果考虑到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着那样多的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各种不公平,这种批判的道德功用也是应当肯定的。然而如果把这种批判不是当作道义的宣传而是作为学术研究,它的知识价值却是可疑的。其实问题很简单:性别歧视与美容术一样,都不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而是属于一个比资本主义长久得多的男性中心的文化传统。当代大众传媒所体现的商业活动的利益是否必须维护性别歧视?是否必须把女性象征性地歼灭掉?我们从商业资本运作的规律中无法发现这种必要性。文化发展的事实也无法提供这方面的充分根据。若干年前的女权主义批评认为媒体“象征性地歼灭”女性的重要证据是女性形象出现得很少而且主要表现为家庭妇女、消费者或传统的女性工作(如秘书、接待员等等),相貌漂亮却没有多少教养。然而我们如果注意一下近年来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就会发现这些批评论据的不充分和不可靠。因为首先,我们都知道如今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决不是很少,毋宁说倒是太多了点;其次,女性形象也并不都是家庭妇女、消费者和秘书等等,女性作为学者、生产者或某种技术的指导者出现在广告中已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这样的反面例证当然不足以说明当代社会已消灭了性别歧视,但却说明当代商业和媒体并不具有性别歧视的内在必然性——商业追求的是消费者的接受,媒体追求的是受众的欢迎。在男女平等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明发展理想的今天,没有理由认为商业吸引或迎合大众一定要通过鼓吹和加强男性霸权地位的途径。广告中的性别歧视其实是男权文化影响的产物而并非原因。女权主义批评把性别歧视归咎于商业行为的意识形态动机,这种观点更像是一种对抗的策略而不是学术研究。 上面提到的这些例子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批判立场的学术基础如何。简单地说,文化批判者关于当代商业意识形态的见解究竟是一种学术性的知识还是仅属于对抗性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商业有共同的运作机制并不意味着就必然具有共同的意识形态。这一观点和我们所熟知的阶级意识观点似乎有差距,但在文化现实中往往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同的商业势力和媒体势力虽然有相似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但可能在种族、宗教、性别、社会理想等意识形态方面取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立场。拿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本 • 拉登家族不也是个经营得十分成功的商业集团吗?难道能设想他们会和美国保守的商人和中产阶级有共同的意识形态立场吗? 对消费主义、性别歧视、“文化帝国主义”等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批判经常建立在当代商业文化的意识形态共同性这一假想的基础上。这种立场突出了批判者的文化激进主义对抗性色彩,却可能损失了其观点和论证的严密性。这样的批判作为公共领域的一种舆论立场自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但如果把它们当作学术研究看待,则可能产生知识性谬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又不得不怀疑文艺学向文化批判的转向是否对这个学科的建设有益。 也许雅各比的批评是对的,社会的确需要公共知识分子。但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立场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一种社会舆论,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建立在现实关怀和学术公心基础上的知识探究活动。以批判性的意见取代科学研究的知识体系,学科就会变成文化沙龙或广场,学术性也将衰退乃至消失。那么,学科性和学术性是否会导致公共知识分子的消失呢?雅各比对美国知识分子的分析和上面所举的例子其实表明,严肃的学术态度并不意味着从公共领域消失,而缺乏学术基础的文化批判恰恰因为失去了对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态度、失去了公众经验形成的可公度性知识标准,最容易流为脱离公共立场进行概念游戏的“专业化”写作。而文艺学学科学术性的发展,,正是要从这种“专业化”写作的想象性和任意性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社会的真实经验、真实问题中,只有这样,学科才会有充满生机的学术发展前景。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化批判 学术研究 文化
最新文化研究论文
表情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研究
从中西医形成的理论基础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绿色经济下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原则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热门文化研究论文
毛泽东的大跃进与当代中国
鲁迅与中国诙谐文化传统中的愚人主题
极具争议的人物--尼采及其学说
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
鲁迅的“生命”与“鬼”(上)
鲁迅的“生命”与“鬼”(下)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对两次苏东剧变的不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