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论文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余少绚 洪仰东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3-17


(2)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青年人能否健康成长,能否保持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方向。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目标。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要教育大学生一定要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牢固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理想和抱负。
(3)加强对大学生的优秀品德教育。我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出丰厚的传统美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应该说既有传统的东西,也有现代的东西,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加强诚信教育,这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对“八荣八耻”的学习,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日常道德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4)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需要不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高校要重视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大学生形成自身独立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强、团结协作、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勇于挑战、敢于创新。要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高青年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学会关爱、理解他人。对他人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苛求他人,学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优化德育过程。
面对现今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挑战,我们必须优化德育过程,围绕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好德育的层次性、互动性和主体性。
(1)层次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十分重视其层次性问题,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把握好德育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切忌急于求成或千篇一律统一要求。
(2)互动性。所谓互动性,是指从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出发,着力形成德育系统的各要素内部之间、各要素相互之间及德育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互动中调整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以期达到德育过程整体功能的优化。注重德育的互动性,尤其要把握住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德育内容与方式的互动结合以及德育系统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动配合等互动关系。
(3)主体性。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学生都应该是主体,通过师生人格的平等交往、品德上的相互影响,建立起主体与主体间民主、认同、合作的活动关系,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传统道德教育普遍把教育者视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客体,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式”教育,收效不大。因此,在德育过程中需要德育工作者更多地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德育过程中“学”的作用。通过学生积极的思想内心活动,去主动接受、内化为教育者的德育要求,达到提高道德认知、形成道德行为的目的。

3.建设德育队伍。
没有一支素质高、乐奉献、勤钻研的专业德育队伍,就难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难以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专职思想教育人员,长期工作在高校思想工作的第一线,和学生接触最广泛密切,随时可以和学生交流思想。他们在指导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提高理论水平。实践表明,教育者首先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并且只有掌握了学生在不同年级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及个性差异,才能因势利导,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否则,即使有了善良的愿望也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澄清模糊认识、端正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尽快使他们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使思想道德教育趋向科学化、规范化。
(2)提高职业道德。德育工作者一要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与同学打成一片;二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善于倾听各种意见,集思广益,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大学生修身铸魂提供最丰富的育人资源。
(3)提高工作能力。德育工作者应有较高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需掌握必要的教育方式与技巧。具体而言,要设法提高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能力:①晓之以理,教书育人。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在自己的业务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人格魅力优势,给学生传授为学之道、做人之道。②导之以行,管理育人。德育工作者除要善于给学生以情感教育、认知教育之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好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有关环节,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③动之以情、服务育人。德育工作者要始终对学生爱之以真心,动之以真情,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关心、理解和真挚情感中感化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王德祥.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2]杨明.当前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3]李远贵.试论加强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
[4]秦宣.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武艳萍.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原因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生 道德教育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