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学生社团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论文

学生社团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

作者:许齐芳 奕德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3-17
[摘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研究与构建和谐校园相适应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社团是相对独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把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使它在保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学生社团 和谐校园 载体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高校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达成这一目标而培养人才的重任,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就是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日益蓬勃发展的大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社团工作中,引导大学生参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切实增强育人工作的生动性和广泛性,达到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一、高校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从数量上看,学生人数又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学生能在一种文明向上、宽松愉悦、竞争创新、协调有序的校园中学习、生活,那么他们的身心就能获得全面发展,随之实现个性的和谐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数量多,种类全,辐射面广,已成为高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并在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学生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好形式。
新的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一的说教方式已经很难被同学们所接受,而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社团的起点在于自发性,学生参加社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成长模式的一种自我选择。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人翁的位置,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加强,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社团作为校园中的非官方组织,它以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直接性、参与者的自愿性以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越来越为广大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力军。
构建和谐校园,高校应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辐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的群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对大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学生社团具有目的明确、凝聚力强、学生覆盖面广的特点,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辟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对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团活动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三自”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最富有激情和创造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生力军。社团组织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善交际、善表现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由于拥有共同的志向、兴趣和爱好,社团成员团结一心、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完善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社团作为一个自发的非正式群体组织,成立之初也相互约定了一些规范,遵守这些规范依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也需要每个成员自觉维护。在此过程中,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社团成员逐渐将道德、伦理、惯例、传统等精神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学生社团通过自娱、自乐、自我完善的途径达到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强体益智、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已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高校种类繁多、主题各异的学生社团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成才提供了舞台。但是,从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学校管理层面对学生社团定位不明,重视不够;学生社团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化管理;社团活动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水平整体较低等等。在学校上下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把学生社团纳入学生管理体系,使社团不拘一格而又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一,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
党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是建设和繁荣学生社团的关键。一是思想领导。要把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摆在对社团成员要求的第一位,在遇到思想矛盾和问题时,积极疏导,警惕和抵制错误思潮对学生的误导。二是组织领导。党团组织要把握对社团组织的审批、考核与监督,并明确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同时将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工作轨道。另外还可考虑由主管部门委派社团负责人,保证上通下达、上情下达的顺畅,也保证社团活动在严格的组织管理中进行。第三是加强社团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必须符合学生干部的任职资格,并享受学生干部待遇。严格坚持社团联合会例会学习制度,不断提高社团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学生 社团 高校 和谐校园 有效载体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