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论文 >> 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论文

后现代消费语境下当代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理性超越

作者:金丹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09

摘 要:身体文化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凸显,有着消费社会、大众传媒、后现代泛审美化和自我认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因素。纷繁的身体文化体现为一种时尚的身体美学。在后现代语境下,身体文化对视觉刺激与快感体验的追求,使文本叙事的深度被削平了,碎片化的身体随处可见。这使身体叙事的作品大都流于表面,缺乏内省,淡化了批判的力度。当下身体文化的多元表现已成既定事实,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梳理、理性引导和俗文化维度方面的超越,从而实现真正的身体审美,为人们提供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可能性。

关键词:身体文化;消费;大众传媒;后现代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实际上是自古就有的。人类最早的舞蹈、洞穴壁画、求偶方式,以至于最早的说唱文学中都可以发现对身体的展示。诚然,身体本身具有二重性,即属自然的身体和属社会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的社会意识,实际上也就无所谓身体的审美化。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随着人类越来越走向文明,越来越高级,人的身体展示、身体交往也就越来越被社会化和符号化了。

然而,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进入了消费时代。大众传媒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使影像日益成为观众聚焦的目标,身体开始重新回到现代的审美视野和日常生活中,身体文化从传统转向现代,由边缘到中心,由低调到张扬,涵盖了经济政治、文艺、生活等各个领域。身体文化的过度膨胀,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在纷繁错杂的文化现象背后,潜藏着众多与以往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这些文化现象入手,对当代身体文化进行必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引导和超越。

 

一、身体文化在当代凸显的原因

身体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在当代的凸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消费主义使身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大众传媒所造成的视觉文化使身体成为商业影像的元素,后现代的泛审美化又使身体变成一种重要的审美载体。在经济领域中,消费主义导致了感官享乐主义的盛行,使身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甚至成为一种文化产业。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西方社会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入了消费社会。正如杰姆逊所说:“文化是消费社会最基本的特征,还没有一个社会像消费社会这样充满了各种符号和概念。”①人们开始由对物质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转向对物质商品附加值的消费,从而形成了消费主义。消费领域扩展到对商品所附带的象征某种地位、声誉和品位的符号消费上。杰姆逊认为:“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②而在对符号的消费中,身体自然而然地成了各种符号彰显身份的最佳展示。于是,身体经由“消费”这一手段而转化为一个社会性的文化符号。在这里,身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维护自身生存的健康消费,二是美化身体形象的审美消费。尤其是后者使身体文化进入了审美层面而形成一种身体美学。在消费时代,消费主义一方面促使身体成为被消费主体,促成了身体文化的兴起;另一方面,身体在消费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刺激着商品的生产,在“消费———生产———再消费”关系中,身体文化必然带有浓重的消费主义色彩。

当下,中国不仅进入了消费社会,而且也无法避免世界性读图时代的到来。以摄影、电视电影为主导的电子成像技术和多媒体,使大众传媒把镜头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图片、动漫、影视、MTV、DV等影像铺天盖地,取代了传统的印刷文字而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和把握现实的话语霸权。正如贝尔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③印刷文化不断被边缘化,快速直观的读图取代了间接而又需静思的文字阅读,视觉刺激使感性消解了理性。视觉对身体的迷恋,使身体文化暗合了当下都市文化的需求与认同;而最善于制造消费热点和追星狂潮的大众传媒与电子网络的推波助澜,又使身体文化当仁不让地成了读图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消费主义和视觉文化而生的,是以视觉审美为中心的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常常以一种轻松、调侃的姿态出现于日常生活中,就像一场无始无终、花样不断翻新的游戏。于是,艺术渐渐失去了它的神圣性、意味性和超越性。后现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一方面,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使人们日益关注对自身身体的重塑;但另一方面,对身体美感的追求又使审美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后现代中,流行艺术和娱乐活动以其通俗易懂的大众特征成了最普遍的文化消遣。最能体现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最便于了解流行艺术趋势的,莫过于电视这一司空见惯的媒体。在电视上,不论是时装发布会,还是青春偶像剧,即使是分秒必争的商业广告,都会借助于名人的身体效应。“身体文化无形中成了电视审美不可或缺的支撑。电视审美的广泛性、普及性又使得身体文化伴随着娱乐也一起更趋市场化和合法化了。”④此外,后现代的泛审美化还极易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身体美的渴望,进而提高了对大众形体面貌的要求。因而,不时会有“女大学生递写真自荐”和用人单位开出关于身高相貌要求的录用条件等现象的出现。拥有得体的姿态和端正的五官,已日益成为竞争工作职位中不可忽视的砝码,甚至成为获取成功事业和美好前途的一个门槛。这也是身体文化日益受到关注的社会深层原因。

身体文化在当代的凸显,还有着现代人自身心理需求的内在原因。身体是主体性的标志,它使人类从外在的对象客观世界分离出来———“躯体是个人的物质构成。躯体的存在保证了自我拥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实体。任何人都存活于独一无二的躯体之中,不可替代。如果说,‘自我’概念的形成包括了一系列语言次序内部的复杂定位,那么,躯体将成为‘自我’涵义之中最为明确的部分。”⑤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自我是在通过与镜中的身体形象进行感知和认同中构成的,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致性的愉快。在当下的影视作品中,观众往往对银屏上的当红明星、政界名流、文化精英等多元身体进行凝视,在反观自身的同时,通过认同、摹仿、追捧等方式,有意无意地冀望缩小自己与明星的差距,从而达到自我身体的理想化塑造与主体意识的确证。可以说,对自我身体的关注与重视,以及对他者身体的凝视和摹仿,也是确定身体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于是,现代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和身份确证也在身体这一最普泛化的层面得到了实现。

 

二、身体文化的审美观照与价值指向

伊格尔顿曾指出:“美学是作为有关身体的话语而诞生的。”⑥身体文化之所以成为一种美学,其基本前提在于“健康”。对身体内在健康的呼唤与追求,是当前身体文化在人类自身生存方面上的表现。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大都市,交通的拥挤,空气的混浊,水质的污染,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胆固醇过高的“富贵病”、过度肥胖、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等亚健康问题。于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就大大提高了。电视上“让她不烦不躁睡得好”等补品广告,宣扬饮食健康的各类烹饪节目以及专家在线解答健康问题的互动栏目等,都流露出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美好向往。另外,人们对各种体育赛事的现场转播中所展现出来的源自身体的力与美的欣赏,也反映了当代人追求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力的普遍愿望。

在身体文化的审美中,常常会出现一种个性化与标准化既矛盾又统一的双重特性。今天的年轻人有时在追求身体自由的同时,又甘愿去忍受工业塑身的“暴力”。刚刚告别了“政治的身体”、“劳动的身体”的中国人,对身体的热情可谓空前的高涨。“如何让自己变得更美”,是人们进行身体解放时所必然会考虑的现实问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训,已经成为迂腐保守的笑柄。在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趣味去打扮自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自信,就这样让“自我”成为“最独特”的个体。身体的解放与个性的张扬,似乎使身体文化成为现代民主的一种大众化标识。然而,在民主背后潜伏着的是消费主义和大众媒体的价值导向和审美标准。引领流行趋势的时装发布会、主导消费走向的时尚杂志和吸引大众崇拜效仿的明星名流,在流行色彩、搭配风格等方面都对身体外在形象的审美追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诱导作用。一方面,中国人在塑造自身形体美及形象美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权力,在服装、化妆、美容、美发、整形、瘦身、护肤等各行各业的介入下对身体审美可以进行全方位塑造。另一方面,人们在追求于自己的身体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时尚潮流的引导,为当代审美观念所牵引。往往是今天流行双眼皮就大家都去割双眼皮,明天崇尚波西米亚风就满大街都是碎布裙摆,大众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自我与从众的悖论中。此外,这种身体的解放在依赖高科技进行过度地人为塑造的背后走向了一种“伪解放”,在看似解放的面纱下,隐藏着的是受到技术的“戕害”。不论是追求苗条的抽脂,还是向往丰腴的隆胸;不论是整容,还是变性,身体的改造已经超出了自然的界限而内化为一种为大众自觉接受现代工业的身体“暴力”。人们在彰显个性追求、身体自由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工业和自身附加于身体的压力和束缚。

身体文化以视觉愉悦与快感经验为主。视觉文化的特点就是以形象代替文字,注重感官刺激和快感体验,使性和暴力成为身体文化的重要主题。当代电影越来越注重对身体的表现和再现,肉欲、乱伦、强暴和同性恋等明目张胆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对性的表现大胆直露,甚至以长镜头的形式进行展现。《感官世界》、《美人》等这类情色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画面组接取代了叙事,观众借助镜头可直接进入视觉化了的性欲的快感体验。除了对性的身体的过度展现,暴力的身体也是影像空间里最热衷于表现的对象。诸如《杀破狼》、《黑社会》等大量的动作片、枪战片无不借助特写镜头或剪辑、特效等对暴力进行刻画,漂亮的武打动作,紧张的飞车追逐,血腥的场面等,人们在观看中享受视觉快感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嗜血本能”的合法满足。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消费语境 身体文化 审美观照 理性超越
最新社会文化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建构逻辑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
中国对印度的战略与印度的“大国情结”
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化探析
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提升保定文化软实力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略论高校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文化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中国究竟有没有“封建社会”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本解读
热门社会文化论文
反恐与美国霸权
文明失范、道德腐败与常德缺位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
中国农村政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
民间通书的流行与风水术的民俗化
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四种分析角度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知识分子、民工、下岗工人的阶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