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中医哲学与现代人生论文

中医哲学与现代人生

作者:曹志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7-12
[摘要]  中医源远流长,是一门具逻辑和富饶哲理的医学。其主要理论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而中国社会与中医理论无不与“天-地-人”三才模式相呼应。现今备受关注的应激学说、生物全息论和亚健康,均与中医提倡的养生相吻合。《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中医强调情志因素,治病先治心,强调心理与身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这正是健康人生的明证。

  [关键词]  中医;哲学;生物全息论;亚健康
   
  Philosophy of TCM and modern life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of long standing.It is a logical medical science full of philosophy.The main theories include “yin-yang theory”,“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and “relevant adaptation of the human body to natural environment”.Both the Chinese society and TCM theories are invariably echoing to the three-talents model of “heaven - earth - man”.The current emphatic stress theory,as well as the theory of biology holograph and subhealth are all coincident with health preservation promoted by TCM.Internal classic states:“vitality complies with nonchalant and nihility.”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the nature that always emphasized by TCM is actually a beacon lighting up the way forward to healthy lif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hilosophy;theory of biology holograph;subhealth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始有神农尝百草为民创药方;扁鹊辨脉能预知生死;华佗刮骨疗疾。早期孕育于人类生活上获得的经验,发展成中药学、针灸、推拿等;其后更融入了不少古代哲理于一身,共冶一炉。中医认为天与地、阴与阳、人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更为中医注入生命力,使其成为更合乎逻辑而且具有饶富哲理的一门医学。
   
  中国人与中医理论息息相关。不少人每天饮用的汤水,乃至一些补品和中成药,均或多或少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个中蕴含了不少人生的道理。

  1  整体观与三才模式

  先秦时的中国,百家争鸣,不少重要的思想在那时萌芽,而中医学亦茁壮成长。中国的哲学对中医影响甚为深远。可以说,中医不少理论,融会了中国的思想与哲学于一体——中国人的心灵或多或少游刃于儒、释、道之间:儒家的忠孝仁义、礼义廉耻;佛家的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乃至道家的清静无为、洒脱自在。中国人温柔敦厚,以客为大之心,在不少中药方剂中反映出来。中药方剂上的“君、臣、佐、使”,共冶一炉,发挥所长,互补不足,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美德。文化历史,往往能反映民族个性,而中医中药正是活生生的例子。

  另一方面,中医理论亦包括阐释宇宙万物的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的“阴阳学说”和了解万物运动变化关系的“五行学说”。当中亦有强调人与自然永恒呼应合一的“天人相应”,主张人和大自然息息相关,人体生理、心理、病理皆受自然界影响。其中的理论,若细细体会,亦含哲理: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既具协调作用,又互为影响;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心理活动无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心理活动和生理功能势必相互关联。从生理上来说,人体由脏腑、组织、器官组成,各具不同功能,互相资助制约。相当于人于社会中,局部功能乃全体活动的一部分,生理上又紧密联系,在病理上更互为影响。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征。中医强调人的身心统一,《黄帝内经》曰:“形与神俱,乃成为人;如形与神离,则形骸独居而终。”《内经》成书在公元前475~前221年,距今已2000余年,它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认为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认为每位医者均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小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遭遇及个人经历等;大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细菌、病毒等的邪气,心理、情志等的压力,无不都是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中医的整体观、和谐观,诚然是中国文化上的瑰宝。

  反观自然界,存在着生物生存繁衍的条件,如阳光、空气、水、温度、磁场、引力场、生物圈、食物链等,其中出现任何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生活活动。故社会环境变迁,政治、经济地位有异,在物质和身心功能上必有差异。生活紧张、人事繁琐、情绪波动,将导致疾病丛生。中医重视社会环境调整,改善生理、心理和病理,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标。其实,中医自古强调全人疗护的医学模式,这是十分科学而前瞻的,远较西方“身、心一元论”领先提出。医学模式渐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健康”概念从单纯的“无病状态”,转为“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这些无不和人与天地相应的天-地-人三才模式相呼应。中国哲学思想的“三才”:天、地、人是一个循环,人类在地球生活,与天和地有相互的对应和关联。
  “天人合一”高度概括了中医学的整体观。人类生存的完整性应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与协调,许多疾病的产生,除了生物因素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有谓“七情致病”,既可直接伤及内脏,也可影响到相关脏腑气机,最后影响病情变化。

  天人相应,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在中医上有其特定的内涵。“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这里的“大纪”是自然界的大规律,即天地之道。故天人相应,即天地之大道与人的生存之道的相应。又因“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保命全形论》),故人的生存之道必须主动地顺应自然之大道,这两点是天人相应的基本前提。

  自然界之道,有常亦有变。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的是其常。“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金匮要略·第一》),这里的“害”和“覆”则是其变,即异常。自然界之道的异常,又包括太过和不及两端。如果进一步讨论,则“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金匮要略·第一》)之说。这是张仲景以四时节气为依据,对气候变化太过、不及的具体分析。可见人生于天地自然之中,不仅在正常情况下要与自然界四时气候相应,更要在四时气候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相应。这就要求人必须掌握两方面知识:既懂得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常、太过和不及之变,也要注意自身变化中的常、太过和不及之变。对于认识和防治外感病来说,人与自然双方的这六个方面是至为重要的。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生气通天论》);“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素问·上古天真论》),均显示了中医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界之间是共生的,而不是对抗的关系。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医 哲学 现代人生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