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从“文化操作”看“文化研究”论文

从“文化操作”看“文化研究”

作者:钟健夫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8-02-27

 
  高大威猛的大众文化早就走过来了!
  沈昌文先生1996年问我的话此刻来回答正好合适。“什么是‘无厘头’文化?”沈先生问我的时候语气十分诚恳,当时在场有五人,有位朋友替我作答:
  “‘无厘头’文化就是无意义的文化!”
  这是我决不同意的!
  “无厘头”文化起源于香港,尤以影视明星周星驰主演的作品表现得最为充分。穿古装的中国人满口洋腔,历史人物变成流行歌星,高科技搬进古代场面,孙悟空与白骨精谈情说爱,唐三藏莫名其妙地再次降生,市侩哩语喜笑怒骂,唱念做打随意穿插。大众喜欢“无厘头”文化,一次次被打破的票房记录实实在在地记录了“无厘头”的意义。我本想告诉沈昌文先生,自己看过一篇香港学者写的文章,他认为“无厘头”文化是香港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百年来,香港人便在各种复杂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生活,满清的遗弃,英国的殖民,日军的攻占,国共两党的影响,十多年的中英谈判,一国两制的创举,彭定康的政改方案,以及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背景,“无厘头”文化决不是“无意义”三个字可以囊括的。当人们武断地、简单地将香港大众文化中的“无厘头”现象判断为无意义时,高高在上的、价值给定者的精英面目便暴露无遗。
  高大威猛的大众文化早就走过来了,如果真心以研究她、观赏她为荣,难道我们不应当为曾经有过的“敌意”检讨吗?
  也许,文化研究者第二步要做的工作就是,走出象牙塔,用社会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从南向北的发展做全面调查,最好用数据说话,并尽可能以客观的心态,将精英文化的脉络与大众文化的走向按两条线索,进行交叉、对比分析。
  第三步也许就是跨文化的“田野调查”了。这里的跨文化即是从精英文化跨入大众文化。文化研究者应当抛去启蒙者、价值建构者和评判者的精英面具,直接进入大众生活,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文化精英要进行“田野调查”必然碰到许多无法逾越的障碍。其困难程度有时比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还大。比如,人类学家带着课题到边远区域的少数民族中进行田野调查,无论如何尊重当地的民俗,如何愿意与他们打成一片,甚至被完全接纳后被推举为部落的头领,但他最终必须离开少数民族社会,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向外部报告,否则调查的目的将被解构。文化研究的“田野调查”可能会碰到无法解决的现实悖论。因为我们是在同一种族、同一文化背景、同一生存空间进行调查。我们不能一方面在文化研究中抛弃“精英”与“大众”这种截然对立的表述,另一方又在“田野调查”时坚守精英角色。说白了,你不能丢掉学院的饭碗或其它公职、或国外的学术“津贴”进行文化研究的“田野调查”。只要你的生活来源于你的文化研究或类似的项目,你就永远是文化精英而不是文化大众。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体系。反过来恰好证明,“精英”与“大众”这种截然相反的表述是无法真正抛弃的,抛弃了这种表述就等于背叛了生活现实。至此,文化研究中能否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也受到质疑?这就是文化研究者的现实悖论。
  我认为,解决悖论的最好办法就是放弃“文化研究”、“文化批评”此类西方知识谱系中的命名,用“文化操作”去代颠覆它们、解构它们。恰好与戴锦华女士为引进文化研究这个命名作辩护的动机相同:“文化研究之于中国的意义,与其说是又一种西方、美国左翼文化理论的‘登陆’,不如说刚好相反:它不仅表现了我们对繁复且色彩斑斓的中国文化现实远甚于某种新科学、新理论的关注,而且寄希望这种关注与文化考察自身构成对既定理论与先在预期的质疑乃至颠覆。(《读书》1997年2期11页)”
  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原创性的学术命题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我们独一无二的生活现实和文化处境。如果说,文化研究是“用于显现历史的维度及日常生活表象背后的社会发展趋势”,那么,文化操作则是用我们共同的行动来创造历史和预见社会的未来。
  我对文化操作本身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首先,我们坚信今日中国的文化操作者早已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单从表面的文化标志──学历和职称来看,许多文化操作者丝毫不低于学院派的文化研究者。更何况他们对大众文化的巨大影响主要不是取决于学历,而是取决于他们在当代社会分工中的岗位职能。不信,你可以从中央电视台开始数,从《东方时空》开始数,然后再数遍布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你能数得清有多少文化操作者已对或正对大众生活、大众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吗?
  从影视操作到流行歌星的包装,从书稿编辑到报摊叫卖,从市场调研到市场营销,从CI策划到广告运动,从联想PC推广到麦当劳汉堡包形象,多少人实实在在地进行大众文化的操作?!
  文化研究的姿态是一种观望的姿态,貌似客观实际上仍然无法避免主观。一个亲身参加“五四”运动的人和一个在旁边观察研究的人相比,其生存价值高下立判。改革开放20年了,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巨变。如果我们仍旧以旁观者的姿态在研究,将来一定会后悔的。有的人从海外带来一些环保之类的先进思想,假设大家都不知道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然后便向我们启蒙。他们不知道信息爆破今天,你还没有从欧美回来,我们在中国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如果真想改善我们的环境,不要光喊,赶快拿出行动来。同样,大众文化研究不如大众文化操作。
  我们用操作和行动,而不是用研究和批评来预见未来!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化操作 文化研究 文化
最新文化研究论文
表情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研究
从中西医形成的理论基础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绿色经济下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原则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热门文化研究论文
毛泽东的大跃进与当代中国
鲁迅与中国诙谐文化传统中的愚人主题
极具争议的人物--尼采及其学说
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
鲁迅的“生命”与“鬼”(上)
鲁迅的“生命”与“鬼”(下)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对两次苏东剧变的不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