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立足于文化发展的独特性发展文化事业论文

立足于文化发展的独特性发展文化事业

作者:傅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8-02-28

    二

    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拿文化来卖钱,搞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文化作为背景自然地作用于经济。特定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社会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构成了经济活动的文化背景,它们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这种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同时又是既定的、自发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曾描述了各地经济发展的文化背景:齐国“其俗宽缓阔达”,邹鲁“俗好儒,备于礼,地小人众,俭啬”,燕赵“丈夫相聚游戏,女子游媚富贵”,文化背景的差异总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规模、层次,曲折地反映出来,换言之,经济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渗透着来自“背景”的力量。

    第二个阶段,文化作为手段主动地作用于经济,像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等。企业文化是一种出于直接经济目的的文化改造和移植。企业管理者在法人治理权限内进行企业建设,既吸收既定文化背景中的积极因素,又引入某些外部的优秀文化成果,以整合、生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部文化环境,从而激励、凝聚职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商业文化,就其狭义而言,是凝结在商品与劳务中的文化价值,并随着商品交换而传递给消费者。由于文化价值大大提升了商品满足需求的能力,因而商业文化成了唤起并满足新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

    第三个阶段,文化经济相互交融。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时,文化在左右需求中的作用便越来越突出。人们不仅在文化活动中消费文化,而且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和品味文化。在文明状态下,一切行为都是文化行为,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文化作为经济活动的背景、素材、手段,又要将文化的繁荣作为最终目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单纯的经济利益,也要重视经济活动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

    三

    有的人一提文化资源,就是遗产;一提文化发展,就是保护遗产、开发旅游。如果这样理解文化的话,我们就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被动的守夜者。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概而论之,约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完整地保留和保护。对于成为某个历史时期的智慧结晶的文物或街区,党和政府应创造一切条件倾力保护。如故宫,乃东方宫殿和建筑艺术的杰作,气象不凡,与日月同辉,谁也不能动。

    第二种是“踵其事而增其华”,发挥当代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古人创造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比如四合院,虽然它保存了历史风貌,但它的材质和功能与现代文明不适应。我们应当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完善其功能,使其既延续古典风貌又支持现代生活,并得以不断传承。

    第三种是创新,即与时代同行。每一件珍贵文物的诞生,每一处重要遗产的形成,都是先人集当时科技文化成果之大成,大胆创造、不断突破的结果。只有创新才能形成新的遗产,创新是最高境界的继承。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更应当慨然担负起文化创新的历史重任。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经济圈内的文化建设,开发满足现代需求的文化业态,建设反映当代人智慧和水平的文化设施与景观,树立开放兼容的大文化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经营的体制……每一项任务都富有挑战性,都是当今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化发展 文化事业 文化
最新文化研究论文
表情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研究
从中西医形成的理论基础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绿色经济下黑龙江省有机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
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略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动漫文化发展中的思考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原则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热门文化研究论文
毛泽东的大跃进与当代中国
鲁迅与中国诙谐文化传统中的愚人主题
极具争议的人物--尼采及其学说
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
鲁迅的“生命”与“鬼”(上)
鲁迅的“生命”与“鬼”(下)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
对两次苏东剧变的不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