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对策研究论文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对策研究

作者:高昂 朱芷娴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1-07-05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认为要打造产业集聚区和提升产业集聚竞争力,必须考虑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的优劣势,从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四大集聚入手积极促进产业集聚生产要素的高级化、产业环境高级化和产业网络区域化。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产业竞争力。

  从供给层面来看,产业集聚其实就是要素集聚。因此,影响要素集聚的因素自然就是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在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则主要有四种要素,即: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通过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四大集聚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专业化产业集群或特色产业集聚区。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政府政策的强力引导下,新兴集聚产业和特色集聚产业正逐渐向工业园区集中、向更高级别和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目标迈进。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的现状与特点。

  在产业集聚经济增长转型的过程中,沿海经济带集聚产业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和品牌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从地域空间看,沿海各市集聚产业有着各自的行业类别和特点,产业集聚丰富多样。从行业类别看,沿海经济带集聚行业主要集中在适合大中型企业经营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石油化工产业、有色金属冶炼业,企业间的分工和协作日趋紧密。

  (一)产业集群集聚优势明显增强。

  为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沿海各市纷纷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集中政策与资金等优势资源为企业规模扩张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利的环境。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已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近1000亿元,已形成水平较高的基础设施框架,具备了承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聚的条件。如大连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造船及海洋工程基地、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及软件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海洋与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大连湾临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沙河口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意产业集聚区。

  (二)产业集聚的外部关联性扩大。

  目前,沿海经济带的产业集聚主要表现在实质性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与产业配套的专业化市场上。集聚区生产和流通成本降低,而且获取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渠道日趋便捷,产业集聚外部效应逐渐显现。因此为提高竞争能力,专业化与社会化成为部分集聚区的选择,集聚区之间开始通过联合形成规模经济,从而为企业的集中研发和技术创新创造条件,而且通过产品的关联效应而形成完整产业链。尤其是通过区域核心集聚区的带动和促进,产业链延伸与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也日益加快。但是这种外部关联性的扩大主要依靠的还是自然资源禀赋。

  (三)产业集聚城市化效应渐明显。

  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产业集聚是地域发展的源动力,是城市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要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空间形态由离散向集聚的演进,无疑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反过来,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功能的增强,又促进了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集中。区域内的集聚企业越多,对中间投入品的需求也越大,对支持性产业、配置性产业支撑的要求也就越高,这种前后向联系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进一步催生更大规模、更为完善和更高等级的集聚效应,城市也得以形成。同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体系网络的不够完整。

  目前沿海经济带各市的集聚产业结构大多表现为金字塔形状,即低级的粗加工企业占据最多数量的底层,而高附加高品牌的知名企业较少,因此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很不完整,支持性产业链(如新产品研发、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等也非常缺乏。因此目前需要从产业实际出发,健全完善产业网络和分工协作体系,增强薄弱产业环节的技术改造和促进中小企业的特色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整合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尤其是高附加值关联产业、时尚性相关产业以及个性化相关产业的开发等,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支持性产业环节和配套设施、配套政策的完善。

  (二)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突出。

  有学者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荐使用的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辽宁沿海六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除盘锦外,其余五市之间的三次产业结构均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其中,大连和营口、大连和丹东、营口和丹东、丹东和锦州之间的相似系数均达0.98以上,而葫芦岛与其余四市之间的相似系数都已接近0.99。沿海六市产业布局表现出的趋同性,不仅恶化了城市间的经济关系,也导致新一轮的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阻碍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增加本地区的资源供给紧张状况和环境负荷。

  (三)集聚产业存在不完全问题。

  辽宁沿海经济带集聚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但多数中小企业生产条件和设备还很落后,有的由于设备与工艺的落后,资源消耗过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严重不足。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是产业集聚的推动力,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强化竞争,而且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产业集聚的发达程度是与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能力的提升。中小企业的集聚分布密度较高,普遍采用集生产、仓库、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生产方式和个体分散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加上集聚区缺乏整体规划或规划布局不合理,增加了治理和管理难度。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流于形式。

  辽宁沿海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如大连各项经济指标都居于前列,人均GDP是其他地区的2~3倍。大连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它的产业集聚优势要远远超过其它沿海城市,而其它沿海城市的产业集聚优势也只停留在自身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上。对其它沿海城市而言,大连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已经大大强于它的扩散效应,各城市为增强自身的集聚效应,使得彼此的经济利益无法协调。因此,沿海各市虽然把本地区被纳入某一个经济区或经济带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契机,但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不考虑区域全局,与其他地区的关系也是竞争大于合作。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也远远落后于沈阳经济区,在一些关键领域则难以开展协调一体化的行动,区域内的产业趋同也在所难免。

  三、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的对策。

  为增强提高集聚产业竞争力,应鼓励规模化、集中化,加强完整产业链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延伸,促进单一产业集聚向复杂的、综合的、高层次的产业集群、高密集的产业群聚的方向发展转变。在邻近集聚地区,应鼓励联合互动和再集中,形成规模经济和网络体系竞争力。未来产业集聚将不仅仅是生产要素导向和投资导向,而更多的是通过创新导向尤其是生产要素的高级化创造和集聚环境的优化改善,加快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力提升。

  (一)生产要素高级化。

  集聚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必须时刻重视对产业创新与产业高度化发展进程的引导促进,尤其是在集聚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发展的整体框架内,引导集聚企业的高度化发展。为保持竞争优势的稳定和竞争要素的深化增强,集聚产业和企业必须不断强化应用新技术、加强对新产业环节和新市场需求的把握,不断获得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同时,产业集聚须着力于纵向与横向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体系的完善,加强对各类关联产业的拓展和孵化培育,并积极引进各类资金鼓励投资延伸产业链。

  (二)产业环境高级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投资环境是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环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环境不仅是集聚地区产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同时良好的环境,也是不断提升企业和集聚产业持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且,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早已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即环境的竞争。辽宁沿海经济带有必要依托大中城市建设大型特色产业基地和国际化水平的园区,依托中小城市和城镇通过优化组合形成特色产业园区,把原来散、乱、小的工业企业集中到部分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统一规划的工业区,从而促进内外部环境的竞争性增长。同时,大型产业基地和中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都要结合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进行,并在经济社会与环境要素等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统一和互动。

  (三)产业网络区域化。

  地方产业网络是产业集群集体效率的根源。建立产业集聚区产业网络必须调整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对集聚区的产业布局要努力以分工协作、形成产业网络来安排项目。

  集聚区新引进项目要能够弥补本地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缺陷。对于集聚区已有的产业要重视相关产业网络的建立,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可以对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进行重组和改造,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还要积极地为已经落户集聚区的跨国企业提供产品配套和相关服务,增强跨国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性,并促进产业网络全球化发展。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辽宁沿海经济带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内容应包括产品和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布局与结构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需要努力废除有碍公平竞争、影响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改善服务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鼓励和促进服务、生产要素资本化、市场化,破除制约生产要素按市场机制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统一规划要素市场网络建设,建立以大连为中心的要素市场体系,形成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市场合理布局与分工的态势。沿海经济带要形成以大连为中心,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为一体的区际、区内、城市各层次配套的综合交通、通讯网络;构建以沿海大通道为主干的沿海陆路通道、以大连机场为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的区域机场群落、以大连港为主体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框架,实现区域港口的合理布局与分工;依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都市功能的互补,联手进行环境整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宗国,张咏梅。产业集群的理论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2潘中毅,支大林,韩建雨。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冯艳芳。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产业布局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9(12)
4徐江。辽宁沿海经济带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8(3)
5范剑勇。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论文搜索
关键字:沿海经济 产业集聚
最新中国经济论文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
中国新时代海外经济利益保护能力建设探讨
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奥会对中国经济的影
经济制度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OF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房地产泡沫中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热门中国经济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