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师自我意识的本体塑建论文

教师自我意识的本体塑建

作者:包兵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2-08-25
  摘要:教师需要实现自我意识的本体塑建,在教育变革中始终保持着个体对教育活动的生命自觉性。教师需要学会在自我关怀中选择能够释放个性和自主发展的解放型生活样式,需要在自我叙事中表达能够实现生命价值的职业愿景,也需要在自我超越中萌发主体性精神来构建崇高而深刻的教育意境:用爱构建的精神世界,用爱塑造的美丽人生。
  
  关键词:教师自我意识;生活样式;生命愿景;教育意境。
  
  “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1]教育改革能否实现实质性突破,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改革中体验到“本体安全”。 教师“本体安全”,就是指教师在自我意识层面上能够良好保持对个体从事教师职业的身份认同和对个体自我效能的健康呵护。 教师需要学会转变个体的生活样式,学会表达个体的生命意愿以及学会建构个体的教育意境,从而实现自我意识的本体塑建。
  
  一、自我关怀:教师生活样式的转变。
  
  人,时时刻刻都在客观世界中生活着,这是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存在的前提。生活着,意味着人需要寻求一种适合他自己的生活样式来维持生命脉搏的跳动, 来体验生命意义的拓展, 来追求生命精神的构建。 生命没有形式,只有生活的意义。 人总是在生活中发现自我, 在生活化的实践中寻求成就自我的路径。
  
  教师的生活样式, 是指教师以何种职业态度和准则来栖身于教育生活中。 教师的生活样式包含两层内涵:一个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的教学生活,一个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之外的自然生活。其实,教师的生活往往将二者融合在一起, 因为教育性行为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生命需要完整性,生活同样需要完整性。 割裂教师的生活世界在本质上就是要摧残教师自我意识的完整架构, 分裂自我的直接后果就是自主性精神的彻底覆灭。
  
  教师选择何种生活样式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自我需要,或者说,教师自我需要的价值取向基本上就决定了教师选择的生活样式。 教师的自我需要是教师获取维持生命存在和促进职业发展的物质资源的前提,是教师走向生活的理性建构、个体的生命培育以及教育的变革创新的重要基础, 也是教师以萌发生命的创生意识来促使个体突破制约自我发展的瓶颈而实现个体解放的精神指向。 生命的发展就在于要使“自觉”成为人的一种本体范式。 教师需要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创生取向:教师是课程知识的开发者、教育生活的创造者、个体生命的监控者、学生心灵的点燃者以及教育精神的构建者。 教师正确理解教育的深层意蕴而将教育活动看作是一种生命建构和主体回归的解放型生活样式。
  
  教师的解放型生活既将审视的对象指向他者,也指向教师自身。教师通过对他者的审视,从而借助反观自我来更好地认识自己;教师通过对自身的审视,从而借助剖析自我来更好地完善自己;教师通过对他者和自我的审视,从而在充分认知个体和理解教育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实现,使个体走向更为宽广的自由天地以实现自我个性的解放。 教师的解放型生活的重要体现就是教师学会了“关心自己”,试图谋求“个性解放”,“把个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力从现实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的或思想的束缚与限制中解放出来”[2]。教师自我关怀就是“教师对自身的关爱、关注与关心,包括对自己作为‘人’的关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关注以及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关心”
  
  [3]
  
  。 教师关怀自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学会审视自我。这就要求教师时常检视个体的道德行为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正确地自我定位和理解个体所扮演的教育角色,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来衡量教学实践效果。 教师学会审视自我,是教师萌发自我意识的重要表征。
  
  第二,学会审视生活。这就要求教师整体性地看待自己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生活,在生活中教学。
  
  教师需要在教学生活世界中维持基本生存、 构建完整自我并实现人生价值。教师学会审视生活,是教师进入教育境遇的重要前提。
  
  第三,学会审视权益。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激发个体的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制精神,形成强大的教育舆论,与不公平的教育压迫和社会歧视做坚决的斗争,以此来确认和担负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 教师学会审视权益,是教师维护教育尊严的重要保障。
  
  第四,学会审视幸福。这就要求教师养成一种审美的教育心态,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活,以审美的方式来创造深蕴的教育情境,以审美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独特人格,在审美的教学旅途中形成幸福的职业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教师学会审视幸福,是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二、自我叙事:教师生命愿景的表达。
  
  人,本身就是一部自叙史。 自我叙事,是教师认知自我、释放自我和构建自我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将个体置放于真实的教育生活世界中来真实地深描个体和感悟人生,“其实质是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体悟”[4]。 “教师本人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形成教育的自我认识,达到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5]教师的教育生活史就是教师的生命发展轨迹, 教师的自我建构过程也就是教师生命意愿的表达过程。 教师的生命意愿是教师对自己在教育世界中的自我完善和价值追求, 教师把自我的生命意愿付诸于教学实践并希望通过个体的教育行为来具体呈现。我们需要深思的是:教师如何在自我叙事中走向个体生命建构?
  
  第一,教师需要一种自我叙事的言说语境。 “唯有言说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命存在”[6],在这种自构式的言说语境中,教师可以尽情地想象勾勒教育理想的蓝图,演绎曾经发生的教学事件以及回味教育生涯中所滋生的酸甜苦辣。 教师的言说语境是教师个体为自己设置的自由空间,但必须遵守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真实”。教师需要将个体真实的自我展露于真实的教育生活中,实践个体真实的教学理想、释放个体真实的教学能力以及构建个体真实的教学人生。只有这样,属于教师个体的言说语境才能为教师的自我叙事创造良好的诉说氛围和赋予深层的实践意义。
  
  第二,教师需要一种自我叙事的最佳形式。教师自我叙事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教与学、自我本身等方面获取新的理解和认知,反思自己作为教师的意义和行动,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新的生存方式”,从而实现“自我理解”[7]。 自我理解,是人的一种生存境界,人的自我意识也就是在人与自我、人与他者的互相理解中逐渐养成并走向成熟的。 教育需要理解,是理解让教育保持着系统的平衡;教师需要理解,是理解让教师钟情于教育的达成。教师通过叙述自己的教学经历, 让个体重新体验曾经走过的成长岁月,在对教学事件的剖析过程中,不断促使着自我形成一种理解的心态以面对过去和展望未来。
  
  第三,教师需要一种自我叙事的生命图景。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人的自我理解中养成的, 当人在对自己的生活故事和经验进行描述的时候, 人其实就是在与自我的生命展开对话,在对话中理解自我。 “理解”就是“意义的生成”[8],没有意义的新生,任何“理解”都不是真实的“理解”。教师的自我叙事必须在叙述过程中嵌入思考的机制来提升叙事品质。 思考的嵌入, 意味着教学故事是蕴藏着丰富教育思想的载体,是教师与自我、与他者进行生命对话的途径。 思考,是自我叙事的机制;理解,是自我叙事的目标;生命,是自我叙事的主题。 教师自我叙事的生命图景,就是教师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命自觉。
  
  教师的自我叙事,是教师对自身存在的关切,是教师为自我开垦的一处能够自由地正视自我、 表达自我、理解自我以及发展自我的“幽境”。教师在自我叙事中成为他真实的自己, 积极关照自己的教学生活、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寻找超越的现实路径,在平凡的教育生涯中建构不平凡的意义, 在自我意识的养成过程中重新诠释个体生命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以促使自我愿景的不断生成。
  
  三、自我超越:教师教育意境的构建。
  
  一个拥有完整自我意识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只停留在人生的原点,他“总是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自然的羁绊中超越自我”[9]。生命的本质在于超越。人的生命价值,正是在个体无数次对自我的审视和理解的过程中通过展开的超越性行为活动来获得最大程度的自我实现。 人的自我超越既是人对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自主培养,也是人对自我永恒精神蕴含的自觉建构。
  
  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一种完满的人, 不仅拥有发展自我实体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自主能量, 而且还拥有启蒙自我意识和建构精神价值的自觉动力。 教育的超越性需要教师自我超越性的引领, 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创生者,没有教师的自我超越,教育就会在固守传统的阵地上“原地踏步”。
  
  教师的自我超越是教师拓展自我的意念萌生,也是教师自我剖解的过程呈现,更是教师自我塑建的意境生成。自我超越,在本质上就是重建的过程。
  
  教师的自我超越,是教师在充分理解个体以及其教学生活的前提下,将个体聚焦在课堂教学上的目光转移到整个教学生活世界当中去关照所有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事物,将自我融入到更加宽阔的教学环境中实现自我生命的敞开,从而以多主体之间的丰富对话来拓展个体的教育视域,最终促成个体的自我超越、教学的效果提升以及环境的和谐共生。教师的自我超越最终是要以自我的一次次“重生”去唤醒内藏在自己心中的主体我、客体我以及道德我,从而真正地实现个体的精神解放与人格塑建以追求一种更加崇高的教育意境:用爱构建的精神世界,用爱塑造的美丽人生。
  
  人要以超越性的行为去把握和改造客观世界,他就“必须对内部的意识活动有一种意志的也是意识的操作力量和控制力量。这种力量源于自我意识。因此,自我意识的形成,便成为人的理性智慧的心理保障”[10]。 教师自我意识的形成,自然也就成为教师突破制约个体自我超越的现实瓶颈的“唯一”砝码。
  
  首先,教师自我意识的形成意味着教师将自我进行“对象化”。教师需要将“自我”加以“对象化”,把“自我”作为自己审视的“特殊对象”,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评判“自我”的发展状态,由过去的“自我”到现在的“自我”以至将来的“自我”,在自我反思中扬弃陈旧的“自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感到个体内心生活世界的“舒适度”和“归属感”。
  
  其次,教师自我意识的形成意味着教师将教学“日常化”。 教师不能将教学只当成是个体的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谋生的实践活动,而是要把教学融入到教师的整个生活世界中成为教师“日常化”的生活内容。 “教师”这一主体与“教学”这一客体在现实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教学的过程也就成为教师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
  
  另外,教师自我意识的形成意味着教师将意境“精神化”。教师教育意境的生成,是教师个体在达成一个个预设目标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我精神的蜕变,教师教育意境的构筑是教师主体精神的象征。教师需要理想, 在追求理想中萌发出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教师需要精神,在构建精神中加强着持之以恒的理想信念。
  
  总而言之,教育变革需要尽力激发教师对生存的物质保障权、对发展的资源拥有权和对自由的教育实施权的自我意识觉醒。教师不是教育的牺牲者、政策的被动者和知识的权威者,而是要在通过个体的教学实践来深化教育蕴含、感悟教育人生、争取教育权益、体验教育幸福、建构教育精神和培育教育生命,以此来实现本体的角色确认和信念的自主形成。教师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完整的自我意识,学会关怀自我,学会叙事自我,学会超越自我,在不断更新个体精神面貌的过程中走向自由的解放之路,走向人格的完善之途,走向生命的崇高之境。
  
  参考文献:
  
  [1][加拿大]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赵中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1.
  
  [2]徐绍刚。个性解放新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7:3.
  
  [3]朱伟 .自我关怀 : 教师自我发展之路 [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9):4.
  
  [4] 王枬 , 王彦 . 教师叙事 : 在实践中体悟生命 [J]. 教育研究 ,2005,(2):58.
  
  [5]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55.
  
  [6][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65.
  
  [7] 李茂森 . 在教师叙事中追寻身份认同 [J]. 现代教育管理 ,2011,(7):70.
  
  [8]郝明君,靳玉乐,张希希。诠释学视野下的理解教学 :特征及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6,(10):43.
  
  [9]高清海 ,胡海波 ,贺来。人的 “类生命 ”与 “类哲学 ”———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0.
  
  [10][德]西美尔。生命直观[M].刁承俊 ,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74.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师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