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城乡一体化进程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论文

城乡一体化进程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1-01

城乡一体化进程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简介]刘福珍(1974- ),女,湖北荆州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14-03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城乡之间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城市以自身强大的生产力辐射农村地区,并促使农村地区的丰富资源为城市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城市拉动农村发展和农村促进城市生产力提升互为因果,优势资源互补,最终形成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同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城乡一体化目标。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方式来为高质量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人才基础。但是,城乡一体化战略自身目标的复杂性和使命的艰巨性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事业陷入发展盲区,进而制约了其服务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能力。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明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认清其发展困境,并据实提出可行对策,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高技能人才支持。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一)助力农村区域社会转型

  农村职业教育应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提供服务。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存在先天差异,职业教育不公平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导致城乡差距加大,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确保城乡一体化的高水平运行,农村居民要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实现人的素质和技能的城镇化。为夯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素质的基础,农村职业院校必须面向广大农民推进职业教育,以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质与技能水平。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所以农村职业院校在培养城乡一体化所需人才问题上比普通高校更有优势。农村职业教育可在培训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的职业修养和从业道德进行再塑造,帮助其形成团队协同观念和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从而提高农村的组织协同效力和劳动生产率。

  (二)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促使农村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农村产业经济的非农化特征日益显现。非农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农村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日益精进促进了农村地区各项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稳步提升,由此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随着区域经济工业化进程而呈现城镇化聚居特点。从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农村社会生产力结构表现为作为传统主业的农作物种植业呈现副业化趋势,而作为农户传统副业的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则强劲上涨,成为其主营业务。以非农收入猛增为特征的农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趋势为农村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但是,制约农村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为此,农村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量产业技术人才的形式来快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农村社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与技能。此外,农村职业教育还可为农村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人才动力。农村职业院校可通过培训来提升农民群体的创新素养,并引导其将所学到的创新理论与创新胆略结合,从而形成较为高效的创新成果。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困境

  1.偏离职教与区域经济互促理念的农村职业教育陷入城乡二元化困境。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转移的艰巨历史使命。农村职业教育应当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力提升农民群体的人文素养和实践技能,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人力资源城市化提供人才动力。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事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间的紧密关联度认知不清,未能投入充足的办学资源来支持本地农村职业教育产业的发展。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不到位和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地方政府偏好将职业教育资源优先投放到城镇地区是将职业教育事业诱入城乡二元化结构困境的根源。职业教育资源投入的城乡二元困境加大了城乡居民所分得的职教资源的不平等性。通过职业院校毕业生资源流向非农领域的方式,职业教育领域的社会不公平性迅速扩张到区域经济领域,并制约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能力。

  2.偏离以农为本理念降低农村职业教育事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农村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是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立命之本。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结构与农村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相脱节,其根源在于农村职教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偏离以农为本的理念。农村社会普遍将农村职业教育视为正规教育体系之外的次级教育,将进入职业院校学习视为别无选择的选择。这是由于职教管理部门和农村基层社会未能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得多数农村职业院校陷入办学资源短缺的困境。处于教育资源短缺状态下的农村职业教育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导致其吸纳社会力量支持职教事业的能力受到影响。社会各行业企业缺乏与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职业教育展开产学合作的内在驱动力,使得农村职业院校陷入办学资源短缺与办学质量退化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中。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困境   1.行政管理权分散降低农村职教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管理部门和管理层级过多,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主体部分功能丧失,使其统筹配置农村职教资源的能力不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层级过多,从国家经由省市到县乡之间的五层次垂直管理体系设计,增加了各管理层级之间的信息传播成本,降低了信息传递效率,削弱了整个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组织协同能力,限制了农村职教事业的发展空间。基层执行机关难以顺畅地接收上级对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各项决策信息,从而导致各级农村职业院校执行国家职业教育宏观决策的能力下降。虽然国家职教管理部门对农村职教提出了政府统筹、地方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分级管理模式,但农村职教事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涉及教育、人社和商务等部门,各部门分别承担农村职教行政管理工作责任,这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职教事业的发展,但也导致农村职教行政管理权的分散,使得农村职教办学秩序表现为局部有序而整体无序的态势。农村职教事业行政管理权的条块化分割增加了各部门行政运行成本,浪费了有限的农村职教资源。

  2.行政干预农村职业院校工作将诱导农村职教资源错配。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技术的迅速进步对农村职业院校提出了加强决策效率以应对迅速变化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市场需求的新要求。在传统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下,各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以提升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为凭据,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汇聚到各自的行政权力管辖范围。在职业教育市场化趋势下,地方政府职教管理部门对农村职教事业的行政干预制约了农村职业院校的自主办学权。以行政力干预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将削弱农村职业院校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应对人才市场变化的能动性,进而增加农村职教资源错配的概率。

  3.城乡职教系统的二元分立态势制约城市职教资源对农村职教事业支持的能力。城乡二元社会与经济结构客观上导致城乡职教系统的二元对立,限制了城乡间职业教育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能力,进而制约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所必须达成的城乡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当前我国农村职教事业较为重视农村职教系统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传统的“农业科教协同”“三教统筹”等战略有效地强化了农村地区内部职教资源的整合利用,但城乡间职教行政管理权的分立导致职教管理部门间缺乏就城乡职教资源统筹问题展开协调的必要渠道。各方对于城乡职教资源的跨区域统筹、跨行业统筹和跨所有制统筹缺乏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从而导致农村职教事业发展与农村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步伐相背离,与城乡一体化所提出的技术人才需求相脱节。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困境

  1.农村职教教学内容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现实制约农村职教事业发展。首先,我国职教改革的相对滞后性使得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脱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一致性使得农村职业院校课程内容设计也脱离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农村职业院校缺乏充裕的实践类课程办学资源,其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偏重于理论而忽视技能。农村职教课程的过多理论性知识教学安排使其课程内容表现形式呆板,削弱了学生将学习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能力。其次,农村职教课程脱离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实践,未能立足农村和农业来开设适应并支持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课程。城乡一体化进程对农村职教事业提出了升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的要求,但农村职业教育未能根据新技术持续涌现的现实来及时更新职教内容,推动教材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从而使得农村职教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脱节。

  2.农村职业院校在探索工学结合式教学方法上止步不前。农村职业院校未能根据城乡一体化提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其根源在于农村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建设项目上缺乏积极性,未能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来调整校内行政管理和教务管理机制,从而阻碍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教务管理层面的有效对接和在教学方式与方法层面的协调。作为校企合作中的合作方或潜在合作方的企业,其关注焦点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校企合作项目难以帮助企业直接达成上述核心目标,所以企业也缺乏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关系的缺乏制约了工学结合式教学方法在农村职业院校的应用,进而影响农村职业院校培养城乡一体化所需人才的能力。

  三、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教发展策略

  (一)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思想发展策略

  1.农村职业院校应发展普惠式农村职业教育理念,以建立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惠及广大农民群体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源在于人的素质差异性,而决定城乡间人的素质差距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的教育体制安排所导致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制约了其吸纳高素质教师的能力,从而缩小了农村职业教育事业提升职教质量的空间。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农民因缺乏就近接受先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其生产活动难以及时、高效地获取外部最新的职业技术知识的支持,从而导致其生产活动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普惠式农村职业教育系指职业教育系统为农民群体提供无歧视性的职业技能教育机会,以有力地推动农业相关职业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性推广和应用。农村职业教育的普惠性要求政府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将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并促使农村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中各类群体,平等地提供农业职业教育服务。地方政府应当运用财政资金为农村职业院校提供充足的办学经费支持,使农村职业院校有足够的实力来扩大其在农村地区提供职业教育服务的覆盖范围,并着力增强对农村边远地区的教育辐射力。地方政府可运用财政资金对有意愿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群众提供直接补贴,使得愿意接受职业再教育的农民们都有机会获取公共财政支持的农村职业教育福利。

  2.农村职业院校应发展城乡统筹式农村职业教育理念。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可从地域层面分为城镇职教和农村职教两类。农村职业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在办学经费、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落后于城镇职业教育事业。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我国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工业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在农村职业教育领域,则应当强调城镇职业教育系统对农村职业教育系统的反哺。城乡统筹式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要求职业教育系统破除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割裂的现状,以行政力量为引导,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积极促使城镇职业教育资源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作共享。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过剩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并存,地方政府应从增进社会整体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层面,运用行政力量来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以有效消除教育资源闲置所造成的社会整体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制发展策略

  1.优化农村职教行政管理体系以强化职教资源统筹配置能力。为有效治理当前职业教育领域行政管理层级过多的弊病,政府职教主管部门应当削减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层级,以国家和省、县三级行政管理架构为基础,搭建新型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架构。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架构的建设应秉持政府统筹举办的原则,力保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的一致性。地方政府可减少农村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层级,强化各级职教机关落实国家关于农村职教领域的宏观决策的执行力。国家和省级农村职教行政管理部门可保留对农村职教规划权、相关法规及规章制定权和宏观调控权,并将农村职教行政管理事务权下放到县市级农村职教管理部门。地方政府职教管理部门可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特点,以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切实定位农村职业院校的学校选址、学制设计、办学规模和专业布局设计,统筹配置农村职教资源。

  2.地方政府农村职教管理部门可增强农村职业院校的自主办学权。为有效应对技术型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变动,地方政府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转变政府职能,削弱其对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具体办学活动的干预权,并加强为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服务能力。农村职教管理部门应明确政府与职业院校在农村职教事业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农村职教事业有自身的办学规律,对办学者素质和能力有着专业化的要求,政府可成为农村职教事业的主要投资者和举办者,但不可顺势成为农村职业院校的办学者。确保农村职业院校所有权和运营权的分离,是落实农村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的体制性前提,即政府享有其所投资于农村职业院校的部分产权,但农村职业院校也应当拥有以独立法人身份自由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独立办学权。地方政府可充分运用立法权、规划权、监督权和办学经费划拨权等战略调控权力来将政府意志注入农村职教事业中,积极引导农村职教事业朝着有利于区域经济成长的方向发展;农村职业院校则可在上级职教管理部门指导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来决策其办学方针、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农村职业院校应当建立民主化校务决策程序和科学化教务行政管理程序,以保障农村职业院校自主办学权的依法、有效落实。地方政府农村职教管理部门强化农村职业院校的自主办学权决策,有助于激发农村职教事业的内在活力,为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策略

  1.农村职业教育内容设计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为指导,培养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所需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农村职业院校应当适应我国农村社会从传统小农作业式社会向新型工业化作业式农业社会转型期的人才需求特征,通过加强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的方式来促使低技术农村群体向高技术型农村劳动力升级。为有效克服小农作业形式下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当定位于服务现代农业,通过加强农村实用管理与技术技能培训教育的方式来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的应用。为有效治理农民因缺乏有效农作物市场信息而做出错误的次年农作物种植排产计划的弊病,农业职业院校还应当安排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教学内容,增强农民高效管理农作物生产的能力和获取并处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能力,为提升农民纯收入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村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设计还应当着力服务于农产品加工业,以适应农村的农业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领域转移的需求。农村职业院校需准确把握学校驻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为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升级培养合格的高技术人才。

  2.农村职业教育应当以服务基础性农业并拉长农业价值链的角度来拓展农村职业教育内容。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农业生产作业环境千差万别,各地农村的天然资源禀赋优势各有不同,农村职业院校应当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内容。农村职业教育要考虑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富有时代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专业。政府可对涉农专业按比例给予财政补助,对涉农专业学生给予奖学金支持,对毕业后从事涉农行业的学生则给予土地、资金和技术等支持。在加强基础性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农村职业院校应当强调与基础性农业技能教育有较强关联度的非农技能教育工作。农业相关性非农技术教育有助于农民群体掌握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拉长农产品价值增值链,从而提升其积极发展副业以迅速致富的能力。农村职业教育应当将职业技能教育活动融入生产实践教育活动,教师不仅应合格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要通过有效的创业辅导和下基层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等工作来帮助学生达成提高技术的目标。

城乡一体化进程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农村 发展 进程 背景 职业 教育
最新农村研究论文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考察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探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防冻技术措施
浅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热门农村研究论文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现代话语下的三农问题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与中国新农村建设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