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企合作方法与途径解析论文

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企合作方法与途径解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2-21

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企合作方法与途径解析

  Abstract: Starting from basic functions of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on the basis of local economic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Zhangjiagang, this paper proposed practice methods and ways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and analyzed its new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local econom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methods;way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249-03

  0 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面临巨大的挑战。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进行全面、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合作发展的结合点,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才能使培养的毕业生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适应社会竞争。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一条必由之路。

  地方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是为地方培育技能型人才、提供科学研究和进行社会服务。沙洲职业工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在1984年建院初期,就是建立在为张家港市输送优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成立的,28年来,沙工秉承“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特色,学院毕业学生逾18000名。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张家港市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90%以上高密度分布在张家港市各企事业单位,数以千计的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和管理岗位。在张家港市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张家港市机电、冶金、纺织、建筑等行业,云集了一大批沙工的毕业生。正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沙工题词:沙工有如扬子水,不尽人才滚滚来。

  随着张家港地方经济的速度发展,作为发展中的地方企业对人才、知识和技术的需求不断向多样化发展,学校在成立初期,单纯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人才输送模式已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当代新形势的要求,探索和建立一套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必要。本文结合沙工这几年来的实践摸索,对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校企合作的方法与途径进行解析,并对校企合作模式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1 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提出

  1.1 专业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专业设置没有与时俱进 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多是操作性、实务性较强的技能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课程实践来认识、体验与提升。但由于受到资金和条件限制,我校不可能筹建所有专业的实训室,导致学生实践技能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不够完善。我院拥有格式上相对规范的教学大纲,对课程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评价标准、学时分配等都作了分解,但相比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特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设计的内容还是过粗,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有一定距离。

  专业设置不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地方经济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变化,作为一所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没有及时把握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导致一些热门专业设置过多,新兴产业的专业未及时跟上,出现了断层。

  1.2 没有根据学情设计教学,双师教师有名无实 目前教师用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由于一些专业老师,属于“学院派”(从学校到学校),对高职教育及行业的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虽有一纸双师证书,但缺乏生产或工程一线的实际锻炼,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难以真正做到联系工程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或指导学生实践,在教学内容上无法体现“用”,教学方法上无法实现“活”、教学手段上无法突出“新”,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

  1.3 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没能“无缝对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也不断更新换代。反映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就是相关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内容不断得到更新,其间伴随着旧有知识的淘汰和新理论的出现,实践技能亦突破传统机械设备应用的要求限制,有了新的发展。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在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没能在教学计划与课程的实践培养标准之间做到合理的衔接和协调,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情况经常出现,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高职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和就业核心力的提高。

  1.4 没能充分建设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受到资金投入的限制,不少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更多地以模拟实践为主,虽然节省了教育成本,但学生无法实现真实操作,不利于其技能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非常必要。但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是基本停留在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根本无法进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

  1.5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教材偏少 这几年在教材的选用上,用的较多的是统编和规划高职教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偏少,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数量也不多,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职能作用,阻碍了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方法与途径

  2.1 校企联合办学,采用“双主体教学,准员工培养”的模式 校企联合办学,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培养一线技能人才。

  双主体教学:通过把课堂设在公司现场、把公司现场搬进课堂,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生活,而且也能在企业顶岗实习,边实习,边实践,通过此种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

  准员工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生根据自愿选择,在入学初,就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入学,对学生实行量身定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操标准,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不仅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而且也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有效地培养出满足企业发展,适合企业所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这种方式将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沙洲职业工学院以冶金专业与世界500强企业江苏沙钢集团合作为试点,共同构建“校企双主体,准员工培养的”教学模式,从“双师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对高职教学改革进行了摸索和尝试。

  2.2 针对行业所需,进行小订单式培养 “小订单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对专业的不同需求,在学校的相关专业中挑选有意向的二年级学生,根据企业的对员工的要求,加设企业所需的课程,利用双休和平时的假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一旦完成学校和企业的课程,经考核后,学生即可成为该企业的准员工。“小订单培养”模式,不仅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而且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实现了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格局。

  我校2010年11月份与江苏正大富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 “订单”培养的维修与检测、营销专业的22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正大富通工作,还有“国购班”、“张化机班”都采用了“小订单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省去了一些实践环节,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岗位工作。

  2.3 依托政府平台,与企业建立生产实习基地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体现高校的资源优势,为企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作为高校不仅要培养技能人才,满足企业所需,更要选择技术、设备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就业基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实训基地的建立,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解决了彼此的困惑。

  沙洲职业工学院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张家港各行业商会的促成下,与全市共100家大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机械加工生产等实习基地。合作分以下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入校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到一些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参观、见习,经过一周的观察和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和岗位操作要求,激发其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在校学习期间,经过为期两年专业技能教育,学生便可考取专业所需的技能证书。

  第二阶段: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掌握了基本技能以后,高校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将学生派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此种模式,为企业培养出了一批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准职业人”,同时也为教师与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搭建了一座学术交流的桥梁,教师不仅能全面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在交流过程中增加了知识储备,充实了自身的实践技能,这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校企合作模式的新特点

  3.1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 做到了学校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为企业更好地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如沙工利用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入地方支柱企业,如机械、电子是张家港的支柱产业,通过规范调研,结合企业发展所需,与企业沟通,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调整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制定一套适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方案,定向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人才。

  3.2 校企合作,培养出企业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人才 企业作为模式的主要实施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根据企业所需,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企业不仅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而且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生活安排;学校则成为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库,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并同企业的岗位业务要求密切结合,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效果更好,也为企业和学校共同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校企合作,给学生搭建平台,实现了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化 “双主体教学,准员工培养”的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毕业即就业的模式。学生在入学后,学生兼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的一员。打破了学生过去那种单一的顶岗实习的思维模式,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转换,在企业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工作流程、岗位操作规程和职业素质要求,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学会了如何为企业员工所认同、理解和接受,用企业员工的意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不仅巩固了专业思想,也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主动性更强,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3.4 校企合作,也是发挥高校的师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管理服务 如沙工利用自身的师资优势,成立科研机构,利用这个平台,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策划,解决技术、管理方面的难题;同时,为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行职业培训,为企业解决人才储备的后顾之忧。   4 “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实施“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是对现行学校教学模式的一次变革,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4.1 师资缺乏企业工作经验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顺利实施“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保证。最近几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以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为主,大多数教师只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这极大的阻碍了“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高校必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花大力气聘用企业技术骨干来校任教,充实师资队伍;同时,选派有资质的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实训,使其在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积累实战经验,然后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

  4.2 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推行“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改革以后,必将打破以往的教学管理体系。学生既然参与了企业管理和生产实践,势必要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在校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进度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多元化的质量评估机制,根据客观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保证教学质量。“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自推行以来,的确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批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操作,免去了技能培训的中间环节,不仅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这方面,需要学校教务主管部门给予理解和大力支持,在教学计划、教学资源配备、排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企合作方法与途径解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地方 合作 方法 经济 高职 院校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