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湖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论文

湖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3

湖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

  皮影戏的起源因受到俗讲挂图宣讲与方士幻术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与传统文化的宗教观念相随相伴。湖南皮影戏也不例外,往往与“酬神还愿”的功能联系在一起。在一般的庙会中,皮影戏演出是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民间的皮影戏班子还一直保持民间祭祀、还愿的传统演出方式、班规等。虽然影戏的功能大部分是为了满足“民间信仰”的诸多要求,但是作为戏曲的一种形式,审美价值的特色从造型上就能体现出来。

  一、湖南皮影造型表现题材沿袭传统又有创新

  在传统的题材方面,湖南皮影的艺术造型一直沿袭传统的形象,注重吉祥寓意的表现,而现代影型表现方面,题材各种各样,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注重创造。

  1.吉祥瑞兆题材

  皮影是雕刻与绘画的综合体,其造型装饰纹样的大意多为吉祥瑞庆,远在汉代就出现吉祥图画,绘刻于甘肃成县鱼窍峡的摩崖上的《五瑞图》,距今已有1800多年,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幅“吉祥图案”画。到了明代,这种题材大量出现在我国传统艺术之中。至今,吉祥图案仍然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这种永恒的延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本质,同时也是人类对于万事万物的祝福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在皮影的造型中加入吉祥的图案,使这一古老的艺术更贴近生活,从另一个层面体现人类对于幸福未来的希冀和追求。

  湖南皮影戏的艺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各种精美的皮影人物和道具,将民间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寓意也广泛应用于其中,表达了广大老百姓心底质朴纯洁的精神追求。在皮影的桌椅、盆栽、布景的造型中,常常体现着吉祥的含义,案几上摆上一个花瓶,并插上四季常开的花,寓“四季平安”之意;瓶内插上梅花,上面立一只喜鹊,代表“喜上眉梢”;在布景上,雕以祥云、灵芝图案,意为“吉祥如意”,因为祥云代表着吉祥,而灵芝被人们认为与古时的如意同形,等等。另外,人物皮影服饰上刻画的纹饰也体现了吉祥的涵义。

  2.福寿绵延题材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长寿视为五福之首和前提,在民间美术造型中,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福寿的向往之情。湖南皮影戏中,老生、老旦的服饰多以“五福捧寿”的图案为主,喻长寿之意;文生的服饰以“岁寒三友”、“琴棋书画”等图案为主;松、鹤、龟等形象作为长寿的符号(因松四季常青,能经受风寒磨难,鹤仙风道骨,龟长寿)。一些特定的人物造型使用约定俗成的符号,如道袍上必用“太极图”,皇袍的服装绣有龙的纹样等。

  3.平安康宁题材

  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平安是幸福的标志,其中代表形象有钟馗、包青天、五毒图等形象造型。钟馗为民间传说中“驱邪降福”的人物,寄寓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到端午、除夕等民俗节日,各种民间艺术的钟馗画像都会出现,作为承载着平安幸福的象征;而包公为官清廉,是正义的象征,人们将其神化在民间艺术造型中,作为驱魔降鬼的化身深受大家的爱戴;五毒即为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虽然人们以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对平安康宁的向往。

  4.神仙奇侠题材

  皮影传统造型中神仙的题材居多,神话传说能够满足人们臆想的愿望,保佑自己和家宅平安,具有辟邪趋吉的社会功能。如二郎神、观音娘娘、岳王大帝、唐僧、穆桂英、济公、孙悟空等神话人物,以及民间所虚拟的阎王、判官、牛头、马面等阴间人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寄托及对善恶的辨别。

  5.童话寓言题材

  童话寓言题材在现代的皮影造型中出现得较多,尤其是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近年来新创的剧目,多以童话寓言剧为主,注重寓教于乐,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比如《三只老鼠》、《两朋友》、《采蘑菇》、《长腿的鸡蛋》、《肥猫哥儿》、《会摇尾巴的狼》、《狐狸与乌鸦》等剧目。这些动物的造型在沿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的创新,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童趣向往及纯真的追求。

  二、湖南皮影造型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1.程式化与套路化

  程式,即为一定的标准。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民间美术造型符号的意象具有相通性,也正基于这种超越文字的图像之间的交流,发展成为共同的造型语言。中国皮影戏自发源起,依附所属的社会与人文环境产生的审美感与功能性经历漫长的社会考验,延承下来的艺术形式,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同。

  皮影戏在脸谱、服饰、图案、操作上都有既定的套路,受戏曲的一定影响,只是皮影戏以影型表现故事情节,而戏曲则以真人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演绎剧情。

  皮影戏中按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划分的生、旦、净、丑各行当,这一套程式的划分是依附于戏曲而来的。例如戏曲中《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脸谱,为揉红色,勾丹凤眼,双目俊秀,为忠勇之士。湖南影戏中,关羽的造型与戏曲中的造型基本相同,在穿戴方面,扎巾束顶,眉目俊秀,突出忠义的形象。包拯是宋代的一位清官,断案如神,传说能出入阴曹地府审案,因而额头上有一块月牙形的标记。戏曲中以黑色突出他的刚正不阿,湖南皮影戏包拯的造型,脸谱以黑色为主,同样额上雕一弯月亮,眉形随眼角上扬。

  在服饰上,传统的戏曲服饰分为官服、常服、武服等几类。因戏中人物的地位和身份不一样,所穿服饰会有严格规定。其中,官服为皇族衣饰与中下级文职官员所穿;常服乃为一般百姓、贫民及非正式场合的富贵人士所穿的服饰;武服,顾名思义,即为戏曲中会武功的人物的着装。湖南皮影戏影型的服饰与戏曲服饰有异曲同工之处,即也分为官服、常服、武服等几类。颜色有红、绿、黄、白、黑等,根据人物的官位、地位、性格、脸谱的不同分别穿用。如皇帝穿黄色团龙蟒袍;包公穿黑色独龙蟒袍;皇后、贵妃等穿凤凰朝阳、凤凰牡丹蟒袍;诸葛亮身上的八卦服,手执鹅毛扇,头戴道帽,这种服饰搭配一直在戏曲与皮影戏中延续下来;《白蛇传》中白素贞与小青的衣着颜色以一青一白区分,这不仅在戏曲与皮影戏中运用,同样在现代影片中,也以此颜色为代表。   在皮影的人物造型中,不管在何种剧本要求下,对于人物的塑造都遵循这样程式化的规定,在这些大的要求下,又根据剧中人物具体性格特征等进行进一步的细致刻画和表现。

  2.夸张与变形结合

  民间美术造型的概括性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大胆取舍,即大胆的夸张与省略。夸张对象的特征,省略冗繁不必要的细节,使塑造的形象更加性格化。然而不论如何夸张变形,皆离不开“传神”。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中,“神”是“君形者”,是“形”的主宰。因此,“神似”要高于“形似”,写形服务于传神。为了达到神似,可以突破形似,即所谓的“遗貌取神”、“得意忘形”。

  湖南皮影戏的造型是平面的,但在表演时需要展示出立体的效果,故而造型的雕刻在讲究章法的同时,需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大胆地夸张、装饰每一抹色彩、每一根线条,将其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以突出剧中人物的鲜明性格,使影偶造型更充满戏剧性。

  其影戏的舞台不像真人表演的舞台规模宏大,“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明了影人造型的夸张功能。常人的正常比例为“立七、坐五、蹲三”,而影人则比例失调,头大身小。湖南传统影人的造型上,生、净头茬约占全身五分之一,丑、旦头茬约占全身六分之一。如此夸大影人头部,并不显得突兀,反而使影人面相尽可能清晰地展现于影幕前,以应戏台下数丈之外观众能看清的视觉要求。

  3.装饰造型“外简内繁”

  湖南皮影戏的人物造型具有“外简内繁”的特点。在传统的影型装饰造型方面,人物的外轮廓十分概括和简练,而内部的镂刻却十分繁复。尤其是在体现图案的构思上,大胆吸收了民间的刺绣、剪纸中的水、云、龙、凤等各类纹样。其图案的组成,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放射与回旋,都体现了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性和秩序性。在雕刻中除了大量使用短线、月牙纹外,月牙点、梅花点、圆点、锯齿纹等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各种点类不仅用在结构线上,也用来装饰纹样、组织图案,并能根据不同物象的特征、形状进行长短、宽窄、曲直等变化。此外,湖南皮影戏中怪兽的造型更为浪漫奇特,也更强调装饰性。其图案的运用大胆灵活,更增强了湖南皮影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原始古朴的艺术魅力。

  现代影型的装饰方面,其风格接近当代的审美观点。人物风格以现代服饰为主,色彩运用协调,图案更加简洁大方,突出整体性。

  综上所述,湖南皮影艺术造型具有艺术夸张性、戏曲化、平面化的特征,湖南皮影以其细腻的风格在南方皮影中首屈一指,为中国皮影戏的艺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造型图谱和艺术风格指导。

湖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

论文搜索
关键字:艺术 特色 造型 湖南 皮影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