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创作研究探析论文

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创作研究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5

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创作研究探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西部片崛起与陕西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J025);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GH12441)。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宏观政策上给予中国电影发展以指引,经过近十年的市场化改革的中国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关于该“意见”,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侯克明在《从战略层面认识电影产业――对〈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解读》一文中指出“意见”通过目标的制定:“明确地把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放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宏观领域来思考认识问题。”为此“中国电影人应该唤起自己的使命感,为落实中央保持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部署而迅速行动起来,繁荣发展电影产业。”

  同时,这样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整个创作环境的变化,对于电影从业人员来说,问题也伴随着机遇而来。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对电影作品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不单是其艺术品质,票房成为并重甚至是更重要的依据。不仅如此,这也成为大多数专家学者所达成的共识,事实也的确如此,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乃至国际电影的发展走向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重大变化,一部电影的票房成功与否常常成为社会及大众所关心热点话题。进一步来看,当下的电影环境之下,票房即是社会热点,也成为电影行业的热点,如作为第六代电影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张杨所言:“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一个以票房论英雄的时代。”

  面对这样的时代及环境变化,作为当前中国电影创作中流砥柱的所谓第六代导演们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困惑与失落。面对媒体的采访,在被问及在当前电影环境下创作上有什么困难之时,导演王小帅毫不隐晦地说:“我觉得最难办的是票房,困惑更大的是票房”;当提到好莱坞电影进口配额进一步增加,进口片的数量已由原来的20部增加至历史性的34部,来自好莱坞的压力空前增大时,导演管虎直言:“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使很多人丧失从业资格,我觉得严峻到了这个程度。”而现实情况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2012年的中国电影可以说是第六代导演集体发力,多位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都有作品进入院线,如王小帅的《我十一》、管虎的《杀生》、王全安的《白鹿原》等,但这些电影市场表现却都不尽如人意,不是票房惨淡就是远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有评论将其称为“集体失语”。

  显然,随着电影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曾经以记录时代为己任的导演,寻求认同的对象已经从电影节被迫转向大众票房,而电影产业的市场化趋势几乎没有给他们太多的选择,面对变化,第六代导演群体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当然,尽管就现状来看,他们现状还缺少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力作,但来日方长,他们对艺术理念的坚持与存在都会使中国电影变得更多元、更丰富。

  相对于前辈对创作环境变化的明显的不适,后起的青年导演从创作伊始就表现出了自觉的市场意识。2012年凭借《画皮2》获得巨大票房成功的青年导演乌尔善就明确提出他的电影创作方向:“早在做《刀见笑》之前就已经比较明确,我就要做类型电影,但是要用新的理念去做类型电影。”而且他以好莱坞为学习对象,对好莱坞有着非常清晰地认识:“好莱坞两点最重要,第一是尊重观众,把观众放在第一位,第二是尊重电影,保持着工业水平。”正因为这样的自觉认识,所以当面对全新的创作环境之时,宁浩、乌尔善、刘江、丁晟、滕华涛、徐静蕾、金依萌、赵薇等一批青年导演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近年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具有相当票房价值的电影作品,如《疯狂的石头》《硬汉》《恋爱33天》《杜拉拉升职记》《非常完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片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已经成为内地电影创作的一支生力军。

  把眼光转向港台,与大陆电影创作情形类似,作为华语电影重要组成部分的港台电影同样亟须青年电影人才。在本土电影的中坚力量出走和好莱坞打压之下,面对内外的双重危机,早已在电影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港台青年电影人已经表现出了鲜活、旺盛的生命力,甚至成为其创作的主体力量,彭浩翔、郭子建、郑宝瑞、魏德圣、钮承泽、林书宇、九把刀等青年导演创作出一批质量上佳的作品,如《春娇和志明》《海角七号》《艋?》《星空》《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这些电影有力地吸引了本土电影观众,创造出一个个优异的票房成绩,给曾经被多次被宣判“已死”的港台电影带来了新生,拓展了发展空间。

  当然,华语电影的发展不仅要面对市场、票房的挑战,同样也要面对随之而来的文化困境,这不仅仅是生存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全球化进程之中,好莱坞确立了其霸主地位,而其他的几乎所有的非好莱坞电影在其冲击下都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仅从表面来看,似乎是相似的市场与经济问题,而在深层上则是身份危机。与欧洲电影相比较而言,华语电影没有欧洲电影与好莱坞电影那样的文化渊源,如果仅靠与欧洲相似的政治政策和文化策略,华语电影显然出路渺茫。那么华语电影如何面对这样的身份危机?是被淹没还是能被认可?面对这样的困难,青年导演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杜家毅、曹保平、张猛、庄宇新、魏德圣、张作骥等导演的作品在获得良好的口碑和成绩之外,不仅表现出了对当下现实的深切关照,如《光荣的愤怒》《钢的琴》等,而且伴随着有力的文化自觉,如《转山》《赛德克?巴莱》等,他们以鲜明、浪漫、诗意的电影影像,真诚地表达出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在信仰缺失的华语文化环境中,做着心灵感悟和自省的努力,呈现出特点鲜明的华语电影相貌。   整体看来,华语电影发展是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展开的,与好莱坞体系完备的电影工业相比,华语电影工业才刚刚起步,年轻是其首要特征;与欧洲成绩斐然的艺术电影相比,华语艺术电影仍然需要积累与沉淀,成长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题。年轻、亟待成长与完善的华语电影产业当前最需要的是优秀青年电影创作者为其注入活力,提供持续的创作动力。

  通过学习“意见”发现,国家也明确把青年电影人视作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意见”在第二个方面“主要措施”的第十点“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中提到“重点加强创作、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所以说,不管是从政策还是从华语电影的创作现状来看“电影工业从青年开始”已经成为事实。从长远来看,青年电影人不仅是电影市场发展的直接推动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也会成为中坚力量。综合看来,无论是对电影市场开拓还是对文化建设来说,对华语青年电影导演创作的研究意义重大,已经成为电影创作理论研究范畴之内的全新课题。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承办的“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在推介华语电影新人,鼓励华语原创作品,整合华语青年电影创作力量的同时,也以峰会和圆桌会议的形式集中研究华语青年导演的创作现状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每届的研讨结果都已以特稿“言论集”的形式发表于《电影艺术》杂志上,成果丰硕。除此之外,其他关于华语青年导演创作研究的文章散见于各类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专辑之中,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国内外学界未见有统一、完整的著述,对于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创作的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开掘。

  而就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创作研究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来说,以往以代群划分为研究起点的做法显然无法适用。关于这一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关于“新生代导演”的学术研讨中有学者就对划代研究方法的批评:“中国电影的分代本来就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先有孙子后有爷爷。第一至第四代导演们是很吃亏的,他们是在第五代导演们产生之后,经过人们的推断才出生的。”“中国人‘正名’的意识十分强,‘名不正则言不顺’,似乎不辩论出个合适的‘名’就不能再往下说点什么。这种老的思维模式把人搞得很累。其实,面对这一大批新人新作,我们应该做的事很多。”这样的论述准确、诚恳。那么针对老的研究思维,我们应该以先进的理念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那就是放弃以前以‘代’来概括整体时代特征的方法,而是更多的以个性及作者分析的方法来切入具体作品。而事实上,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和后现代创作理念的全面影响,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回顾电影史,在整个世界范围而言,法国新浪潮那样的历史时期已经不复存在,那样以几个大师作为引领者,其他电影作者跟随其后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往。面对现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制造大师、制造什么派或主义,电影研究者的思维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作出积极的跟进。

  所以具体来说,对于华语青年导演的创作研究应该从电影本体出发,以导演访谈与创作风格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年导演的创作思维和技巧规律进行理论探讨,这主要包括:导演构思、时空观念、镜头语言、叙事手段、导演观念下的表演等方面。在研究内容上,结合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应该集中在文艺片导演、商业片导演、女性导演、香港导演、台湾导演五个大的方面。对于当前华语电影的整体创作环境来说,对华语电影青年导演电影创作研究,应该致力于解答或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在新的创作环境下,归纳和整理华语电影创作的现状,总结华语电影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华语电影能否生存的问题;华语青年电影导演除了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之外,有没有第三条出路?华语电影的生存策略是什么;华语青年电影导演如何面对国外电影的冲击与挑战?能不能抗衡好莱坞?何时能够与之抗衡;全球化语境下,华语青年电影导演如何面对身份危机;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在作品创作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导演观念及技巧?如何提高作品的完整度、圆润度、震撼力和冲击力?期望通过对华语青年导演创作的研究探析,能够为完善华语电影的理论研究,为青年导演的创作乃至华语电影的发展与繁荣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华语电影青年导演创作研究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创作 电影 探析 青年 研究 华语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