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浅谈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浅谈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8

浅谈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81-02

  如今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造成了经济社会不相协调的现象。对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能充分表现国家的目标以及全民族的愿望,得到了大众的认可。社会文明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其包括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它的核心任务是加强文化建设。

  只有以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在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使精神文明推动物质文明,两者互促互进、又快又好地发展,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和平的发展。在精神文明中,群众文化尤为重要,唯有确立群众文化才能保障民族的自信心与价值观得以凝聚于一体,进而推动社会趋于和谐稳定地发展,使人民信服。对此,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群众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和谐社会

  所谓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基本象征;“和谐”自古以来便是我们国家与人民的共同价值趋向。从古至今,国人无不寄托着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给国家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文化大抨击下,它更是以新兴文化形态存于社会间,它不但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还能互融互进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

  和谐不仅是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也是群众文化的社会性质。至此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能通过群众文化的调节使之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群众文化具有知识普及、宣传教化以及精神调剂等作用,继而具有和谐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达成。所谓和谐社会,也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

  二、群众文化

  (一)基本概念

  群众文化是一种新兴文化形态,只有加深其正确而全面的了解,才能使之发展。它是以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育为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各自特色和综合性、普遍性以及传承性等各类文化活动的总称,能更多地是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价值取向的生活需求;是人们在职场之外,自我发起、自我参与、自我娱乐的具有社会性质的文化。

  如今,国家着重强化群众文化建设,相关机构颁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办发[2005]2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有关实施群众文化建设的文件。在此基础之上,建设乡镇文化站,并以此展开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引导以及村镇文化市场协助管理等工作,将党的十八大精神渗入人们日常生活中,使得基层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得以全面提升,以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主要特点

  1.群众基础广泛性,文化享有民主性

  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就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理念,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和载体,惟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发起的,且又服务于社会人民群众的活动形式,在此过程中群众不但占据主导地位,在参与、创造文化活动的同时,他们更是作为文化的享有者。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因此群众文化具有不同的民族、地方特色,它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人数多,受众人群也是非常广、文化享有更是具有民主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内外人士更是或着重或追捧着传统民俗节日,进而也使得文化内容日益扩散,使之形形色色,充分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也正是群众文化其魅力所在。

  2.群众文化可塑性,独特文化传递性

  和谐作为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广泛地群众文化工作者将自身献给文化作品创作中,它们以歌曲、舞蹈、绘画以及晚会等多样形式,歌颂人民、歌颂祖国、歌颂党,赞扬讴歌我们党的英明伟大,在此过程中无不表露出祖国大好河山的繁荣昌盛,以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诸如昆曲、春节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传统节日,群众文化无不营造出一个欢乐祥和的社会气氛。由此可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与时俱进表现出和谐的基本特点,使之具有可塑性和传递性,群众自娱自乐营造和谐社会文化,进而引领广大的群民群众自强不息、和谐相处,使生活更加美好,民族精神更加凝聚。

  三、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

  (一)群众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

  1.建设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职场之外,自我发起、自我参与、自我娱乐的具有社会性质的文化,他们在创造并参与文化的同时,也享受着文化的熏陶。因此乡镇文化站应当科学合理地利用群众文化的特性,对基层群众加以文化指导,将歌颂祖国、赞美生活等积极向上的因子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进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气氛。通过对群众文化的建设或强化,使之与时俱进能够给和谐社会构建工作给予强劲的精神支柱、智力支持以及思想观念保障,继而使社会根基得以长期稳定地强化。

  2.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方式

  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包括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群众文化具有公益服务性质,因此乡镇文化站应当发挥领导作用,将相关社会主义民主精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用能使广大群众所理解信服的方式加以宣传和普及,进而加大文化资金投入,创办电影院、图书馆以及社区广场等公用场所,强化舞蹈培训和环境卫生宣传活动等,努力建设一个具有文化中心的和谐乡镇,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3.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紧密相连

  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发展。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素养。群众的文化、精神层次越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才会越好,使得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群众文化提升了,社会也就更趋和谐美满。由此可见,群众文化与和谐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进步、互惠互利的,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的作用

  在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建设工作提升到了全新的层次。在2004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明确了社会发展方向,以及人民对和谐文明的社会殷实需求。

  运用先进的文化引导并树立能代表广大群众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群众文化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和载体,它具有文化的传播和整合功能。通过积极地创造并弘扬具有和谐精神的群众文化产品、活动,表达出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大力宣传构建和谐社会新主张,使之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并取得人民的信服,继而提升全民族的自觉意识,逐步实现以和为真、善、美、贵的共同理念;群众文化具有群众性、教育性以及娱乐性等特点,它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德于情”,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群众文化丰富多样,它能宣传教化,熏陶思想,进而提升人格品质,丰富精神内涵,提高文化素养,使人趋于完人;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强相关社会和谐的民主法治、荣耻观念等的宣传教育,使人熏陶养成良好的自觉性,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式,传承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基于此类,群众文化吻合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关需求,它能为其提供精神支柱。

  群众文化能传承知识经验,能使知识予以普及,进而能协助人们认识到人、社会与自然三者关系,进而提升知识面以及生存能力。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授交流特性,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经验,提升自身才智素养,它能参与构建教育体系,继而提升社会整体知识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社会关系复杂、利益冲突尖锐,出现了“精神倒退,物质浪费”等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现象,针对于此不但能运用政治、法律以及经济手段控制,群众文化也能发挥独特的功效。群众文化具有精神调剂作用,它能使人们在工作之余通过文化活动得以身心休息,继而使得情绪得以宣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开明的社会气氛。

  四、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文化

  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目的,切实开展公益服务性质较强的,以“关爱群众、共创和谐”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彰显人文关怀,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其次,着重改良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制定相关服务机制,使其服务职能得以完善,更好地保障群众文化的良性发展;最后,有效地针对当前社会文化多样化,致使群众文化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使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得以完善、健全,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着重广场文化建设,从而使得社会文化、学校文化、企业文化等得以有效地发展,支持并指导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升群众受益面,使得更多地人群参与或享受群众文化带来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五、结语

  终上所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过程中,乡镇文化站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作用,组织引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进而提升自身素养和自觉意识,使社会素质得以全面提升,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得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跨进新的层次。

浅谈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化 和谐 构建 社会 谈群众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