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论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及其启示论文

论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及其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29

论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及其启示

  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中医界面临着中医废存之争的突然袭击,近代中医界在为中医抗争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医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其中包括发展中医院校教育

  1.近代中医学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是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始的。自近代以降,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开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清朝统治阶级的洋务派开始了以“中体西用”思想指导洋务运动,意图实现中国的“自强、求富”,他们开办新式学堂,介绍翻译西方的科学知识,其中包括创办西医学堂,接受西医学知识。从“洋务运动”起,近代中国政府就以官办的形式创办了一些西医学校,如“北洋军医学堂”等。同时,帝国主义在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中,在中国开办了西医学校和医院。1866年,帝国主义侵略者在广州建立了第一所西医学校,又在中国其它城市相继设立了各种医学院校,西医学大举进入中国。

  在对待中国传统医学――中医的态度上,当时的中国政府没有正确处理西医与中医关系的意识。一时间,民族虚无主义充斥了统治者的头脑,他们开始贬斥中医,甚至于要消灭中医。在中医教育问题上,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汪大燮提出废弃中医,拒绝将中医教育列入学校计划。在近代知识分子批判中国旧文化的过程中,中医也不幸成为了靶子,一些人开始批判、诋毁中医。中医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在与一部分知识分子进行论战的同时,部分知识分子和中医界也开始了抗争、拯救中医的活动,其中包括兴办中医学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成为师承教育外的另一种主要中医教育形式。

  2.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的主要创办者和形式

  近代的中国政府采取了压制中医发展的政策,没有官办的中医院校,中医学校教育在官办学校教育中几乎没有地位。而帝国主义侵略者出于其文化侵略的目的和对中医的不了解,也不可能办中医院校。因此,近代中医教育的兴办主体主要是民间团体、医药行业或中医界的名医。

  我国近代最早的中医学校是1885年在浙江省瑞安县成立的 “利济医院学堂”,主办人陈虬。“利济医院学堂”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和学习内容,并有附属的实习医院,出版了《利济学堂报》,为近代中医院校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除了“利济医院学堂”,还有“上海国医学院”、“湖南国医专门学校”、“长溪中医专门学校”、“广东医学实习馆”等中医学校,这些学校很多是由于中医药社团组织创办的,形成了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的高潮。

  由于近代中医学校基本是民办,当时中国创办了许多地方性的中医学校。

  例如:浙江从清末至解放前创办的十余所中医学校,学校众多,清末至解放初延绵不绝;民间办学,尤以医药行业资助者多,分布集中、思想开放,重视西医基础及科学技术课的开设;教学先进,许多学校教学内容能跟上社会科学文化的节奏;颇具创造,出现了中西医结合、中医函授等当时国内鲜见的专门教育学校,如浙江中医专门学校等。

  在广东,有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光汉中医专门学校”等。在广西南宁、悟州、桂林等地区都建立职业中医药学校,成为研究所,1945年广西南宁高级中医学校创办,都是私人创办的学校。可以说,当时在各省都成立了中医学校。

  3.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与制度建设

  由于中医界的抗争,国民政府没有批准废止中医和中医教育的议案,被迫承认了中医学和中医教育的合法地位,并制定了有关中医教育的规程:《中医条例》(1933年―1936年)、《中医教育规程》(1937年)、《中医学校通则》(1938年),规定了中医教育的招生、专业设置等,但国民政府并没有办过中医学校,这些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在近代民办中医学校中,各学校都表述了办学方针,制定了培养目标。基本上内容主要是:以研究中医为基础,按照社会需要,培养中医人才。在张山雷替朱间仙撰写的办学宣言书《黄墙中国医药学校宣言书》中,宣言书提倡 “大力改进和发展中医教育,主张吸收西方医学教育,贯彻循序渐进和系统训练的原则,注重实验和观察等长处,教材内容要少而精,教师讲授应尽量结合自已的临证经验和心得体会,具有革新进步的思想。”[1]同时,面对不可避免的西医和科学技术的冲击,近代中医学校也注重了对西医和科学技术的吸收,在很多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中,也提倡要应用西医和科学技术知识,发展中医。如:华北国医学院、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苏州国医学校都明确提出要采用科学方法,培养新生代的新中医。张锡纯认为中医学校学生要能够学以致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将医理与临床经验相结合,注重创新,进行中西结合。张赞臣以将近代中医学校办学的思想概括为“顺乎科学潮流,适应社会需求”。[2]

  在近代中医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医德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江西中医专门学校以“仁、慎、勤、诚”为校训,“医戒十二条是当时进行医德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3]“苏州国医学校要求学生在德育上养成‘爱国的革命精神’和‘处世立身的高尚道德’”。[4]裘吉生认为中医的发展要与社会的改革相适应,要与医德建设结合起来。可见,这些中医教育专家都强调要中西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高尚的医德,培养社会需要的中医药人才,是近代中医教育的目标。

  在学校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设上,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在招生、学生考试和毕业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兰溪中医专门学校”2年招生1次。近代中医学校的学制基本为5年制。除了理论学习,各学校都安排了临床实习,基本上采取先理论学习,后临床实习的教学安排,对临床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4.近代中医学校的课程体系

  1927年至1931年,中医界就中医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1933年中央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央国医馆整理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后又发布了《统一病名建议书》,对中医教育的学术标准作了规定:对我国固有的中医药学说和方术,以科学和学理进项解释、证明和补充,对理论不科学的方术无效验者则删除之。

  “大纲”将所设学科分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两部分。在这些学科中,既有中医学科,也有近代科学与西医学科,如化学、物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等,也注意结合现近代结合,并且在中医授课中,也结合西医知识。各中医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基本与此符合。但各中医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并非完全相同。在侧重点方面有分歧,有的中医学校认为应是以中医学科为主,兼教授西医,有的则认为应该是中西医同等重要,兼顾教授。除了科学、中西医学课程,一些中医学校也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如开设国文课、历史课、音乐课等,要求学生每周要写作文。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与“上海中国医学院”为例分析,“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除了开设中医课外,还开设了生理课、书法、国文等科目。“上海中国医学院”开设的20门课程中,有西医学课程8门,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始终。近代中医学校开设西医课程,企图实现中西结合,以西医弥补中医的不足,探索了近代中医发展的新道路,也为中国人引进了西医理论,开阔了中医界和当时国人的眼界,一定范围内克服了“门户之见”的保守性和狭隘性,为中西医结合积累了经验。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在课程设置、中西医结合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足。

  各中医学校都很重视教材编写。“1928年海内11所医校教育名家集沪上讨论教材编写方针。为‘整理固有医学之精华,列为明显之系统,运用合乎现代之论,制为完善之学说’。”[5]为近代中医教育制定了方针。在教材的编写中,也遵循着这样的方针,特别注意中西医的沟通。近代中医学校的创办者们基本上自编或组织人编写了本校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者多为中医界名医、中医教育专家。如张山雷,编写了《难经汇注》、《经脉脸穴考》、《中风献诊》等数十种教材,他认为中医教育的教材和教学工作中,要中西结合,集各家之长,理论联系实际,他还在《黄墙朱氏私立中国医药学校编制课程商榷意见书》中,提出了中医学校的课程体系,共16门课程。丁福保创办了中国医学会医学讲习所,他编写了《新内经》、《组织学总论》、《皮肤病学》等29种教材和教学用书。近代中医教育专家提出的中医学校课程体系、进行的教材编写工作为近代中医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也对现代中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提供了参考。

  此外,近代中医学校还注重图书馆的建设,在图书馆内,不仅为学生提供中医书籍,还提供西医、科学类、传统文化类书籍,有的学校图书馆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平。

  5.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启示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为中华民族人民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历史悠久,古代中医药教育主要为师承(含家传)。这种教育形式与中医药学科的特点相适应,但也存在着有门户之见、人才培养缓慢、不利于技术创新等缺点。近代,当中华民族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先进科学、西医的影响时,中医界自救的同时,开办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对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如前所述,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是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的。是中华民族面对外来文化、科学技术的冲击下,进行反思,向西方学习,拯救民族的内容之一。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中医界也在以自己的行动来拯救民族,再加上近代中医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中医界创办近代中医学校,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吸纳西方科学技术,同时又捍卫了中国传统文化,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内容。近代中医学校教育从实践上探索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华民族如何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文化自救的意识。近代中医学校教育采用办学制度、方法,不同于中国古代师承教育,也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官办医学教育。学校教育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且由于学校教育的优势,在培养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师承教育的缺点。近代中医学校教育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医和中医教育事业的前进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上探索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学习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经验、吸取教训,有利于促进现代中医教育的发展。(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中医教育发展史研究(11LSD015)。

论近代中医学校教育及其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医 学校 启示 教育 近代
最新医学论文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护场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寒包火理论探源及其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
运用通降理论诊治慢性胃炎的探讨
保健食品相关的原料范围界定和注册管理探析
疫情下突发传染性疾病相关临床研究
复工复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评估
流感及流感疫苗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针灸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热门医学论文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Caspase ,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调控机制
高血压与X综合症
中医哲学和中医学及中国生命科学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体育锻炼
吸烟与眼部疾病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军团菌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