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论文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2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的工业化进程导致地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精神生态呈现出种种危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来自生态世界的严峻挑战,精神危机也日益加重。人们认识到并逐渐反思当前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

  自20世纪70年代始,诸如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都显现出“绿色化”和“极具人文化”态势。“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潮流,最早发源于美国。1978年,鲁克尔特在《衣阿华评论》上发表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一词。1979年,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在中国出版,标志着国外生态思想被正式引入中国。在全人类共同面临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的境况下,中国也在上世纪80年代积极开始了此种研究。

  近几年生态美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一种美学理论,它具有自身所独有的优越性。首先,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有其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学是对人的生存状况进行深度关照的一门学科。尽管自然和生态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这并不妨碍用人与自然的本源性和谐作为生态学与美学结合必然性的佐证:

  人本来就是自然,与自然原本就是统一的。可以说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之根,是人类的起点和归宿,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永恒故乡。

  生态美学既秉承了传统美学的价值取向,又上升到一个新的科学高度。生态美学突破了主客二元对立的困境:曾繁仁先生就明确提出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在思想基础上与传统的文学批评和美学研究有着根本区别,那就是从人类中心论转向生态整体论、从工具理性世界观转向生态世界观、从主客二分转向有机整体。

  这些成绩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这成绩的背后,生态美学也存在着巨大的危机:一是生态学的泛化,将自然等同于生态,将生态学的常识加上美学常识混同于生态美学,这导致了生态美学的极度扩大化。二是将古人思想现代化,例如老子的思想,玄而又玄的理论,那实质是在一种混沌未开的状态之下的一种朴素的整体混溶观,而不是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下的生态观。

  除了以上大家经常谈到的几点,还有一些易忽视的不足:

  首先,生态美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相比经济政策、环保措施和技术,生态美学似乎是一种无法实践的“实践指导”,尤其对于人文学者,生态美学及其所倡导的生态伦理似乎只能停留在语言和文字上。虽然这种批评有着很大的片面性,但生态美学却也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样的倾向。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钱翰老师写过一篇文章:《素食主义:生态美学的实践》,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态美学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素食主义。他认为“生态美学作为当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反思,相比在艺术表现自然的其他流派,应当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素食主义的理由:环保;自然伦理;个人的健康,从而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素食主义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重新转换思维方式,寻求与天地之生物相互和谐生存的实践活动”。

  我认为,素食主义只是生态美学为了实践而与现实妥协之后的一种方式。首先,动物和植物都有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何谓“素食”。其次,在生态美学之前,人一直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天经地义的,而人类中心主义是相对于人与除人之外的任何存在物来说的。但素食主义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它只是改变了这个分组情况,对立的双方成为了动物和植物,说素食主义是对生态美学的实践,显然让人难以信服。再次,从生物链角度来看,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自然的事。人选择素食,这是在秉持“植物与动物的痛苦程度有差别的”这一说法。在这方面,我们认为西方的环境美学是很值得借鉴吸收的,他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以“景观美学”与“宜居环境”为其核心内涵,涉及到城乡人居与工作环境建设的大量问题,带有专业性、可操作性与现实的指导性,这可以作为解决生态美学难以操作的困境的一大突破口。

  生态美学研究的哲学出发点是什么?国内学者有各种回答,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种。一种认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智慧中的道家哲学”。如刘恒健认为,生态美学是以大道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或者说是向着本源性的大道回归的美学。所谓大道是指“终极真实的存在,或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王玉兰认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天道观,以遵循万物运行本性为终极境域。另一种则将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归为外国的某些哲学思想,比如存在主义、现象学或者人类学。如仪平策就认为人类学作为一种现代思维范式,突破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因而是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生态美学的基础很显然的是生态哲学观,而这种生态哲学观是建立在主客合一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主客合一并不是文明社会之前的原始的人类没有能力区分主客二元的混沌状态,而是指经由主客二分之后再次统一起来的主客合一。然而,这种主客合一能否实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美学是人观照自身的一门人文学科,既然是人观照,那么人就从这个统一之中分离了出来。人们在思考世界是和谐统一的整体的时候,仍旧是人在思考,在思考这个世界。其次,人们是否愿意放弃人类理性,如果不能或者不愿放弃,那非人类中心主义如何实现呢?人们现在能够接受的只是用有限的人类中心主义取代无限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美学出现于生存危机直接影响了人的生存的时候,目的是为了搭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等的平台,是为了解决当前的生存危机,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种根本的思维转换。对于人类来说,彻底的思维转换是很难达到的。

  曾繁仁教授在“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集序言中提到中国生态美学进一步建设发展之路,简单概括为三句话:全球视野、世界资源、中国经验。全球视野就是生态问题向来都是全球性的共同课题,世界资源主要在于在生态美学研究方面我国是一个后起的国家,需要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资源。中国经验就是中国自身的差异性,即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按照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走发展与环保、科技与生态双赢之路。我们认为要与西方环境美学接轨,首先要充分了解西方环境美学的学理内涵,对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进行细致的区分,吸收其合理的方面,丰富生态美学的理论内涵。具有了全球视野吸收世界资源,这个过程中既要认识到中国所面临的和西方不一样的国情,又要充分利用中国古代丰富的生态资源。

  尽管生态美学理论还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但作为一种理论的争鸣,我们应该接受并欢迎它的不断完善,真正能够成为一种“未来的美学”。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生态 利弊 未来 发展 美学 简论
最新美学论文
浅谈悲剧《俄狄浦斯王》的美学特征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
论休谟美学中的“审美趣味标准”
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梳理
康乾七十二景的由来及美学评价
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
论宗炳及其《画山水序》的美学思想
论孔子美学思想的悲壮美
长阳南曲文词的美学风貌
热门美学论文
什么是美学
美的本质探讨
艺术与现实的美学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从社会实践看“共同美”
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论科学美及科学审美作用
中国传统伦理审美谐和论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