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浅析新媒体时代网络交往与青年社会关系论文

浅析新媒体时代网络交往与青年社会关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3

浅析新媒体时代网络交往与青年社会关系

  一、现代青年社会关系特点

  现代青年所生活的新媒体时代有着其自身的特点,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使得现代青年的社会关系发生着不可忽视的改变。

  1、交往对象较为单一,主要以家庭、学校为中心

  现代青年是生活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独生子女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独来独往也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行为。从小父母的溺爱使得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甚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公主病”、“王子病”。同时,应试教育的枷锁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束缚了他们的活动空间与社会化程度。大多数的青年习惯于“宅”的生活方式,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学习方式极大的制约了他们的社会交往程度。很多人的社会关系主要由家人、同学、同事构成,交往对象较为单一。

  2、社区邻里关系淡化,反而与陌生的网友交流甚欢

  “远亲不如近邻”曾经是人们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但现如今虽住对面屋却不知道其姓甚名谁的现象不足为奇,几十年的邻居可能都未曾进门拜访过,走在小区的院落里甚至互不相识,“闭门上锁”成为了现代人回家的第一行为模式。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现代青年逐渐热衷于网络聊天、网络交友,也许不知道彼此何许人也、不知道是男是女、不知道年方几何却能够每时每日畅谈不止。进而使得“网缘”成为了继血缘、地缘之后的又一社会关系的新名词。

  3、缺场交往日益增加,交流方式多元化发展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快餐文化十分盛行。一切行为以求“快”字为先,效率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评价标准。这也给现代青年的人际交往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往的促膝谈心、鸿雁传书已不再为青年人热衷,聚餐、聚会也受到了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给各类新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面”很大程度上被“缺场交往”所取代,电子化生活成为了现在青年社会关系的生动写照。

  二、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交往对青年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各种新问题也应运而生。在虚拟的世界中网络诚信、网络道德经受着严重的考验和挑战,一些自控能力低下、居心不良的人利用网络冲击着社会的和谐,对青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容易动摇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冲击民族观念

  网络世界是一个言论自由、信息多元的世界。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念逐渐形成时期,对各类网络信息的识别辨析能力尚有待提高,因此网络很容易被利用成为“和平演变”的战场。扭曲的价值宣传和虚假的信息,十分容易动摇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对国家民族的和谐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不断地在网络世界上演,个人英雄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潮此起彼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保卫战仍在继续。

  2、容易造成网络成瘾,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在青年群体中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性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暴力成瘾等,心理疾病、辍学退学等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着青年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

  3、容易与现实脱轨,造成正常人际交往的角色障碍

  网络交往不同于现实交往,在虚拟的时空中,个人身份处于真空状态,部分青年喜欢在网络世界中为自己虚构身份,而长时间的沉浸于此,会造成严重的青年的角色障碍和同一性危机,使其分不清现实中的自己和虚拟世界的自己,甚至造成人格分裂。而受到虚拟世界极大地满足后,青年会选择逃避现实中自己,不愿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加剧自闭性障碍的产生和发展。

  4、网络伦理问题日益凸显,违法犯罪情况增加

  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对主体的道德要求较高,在匿名隐身的情况下,青年人容易将网络当做发泄情感的作案场所,没有了社会约束、道德监督、舆论压力,个体的自控能力就会下降。盗取隐私、发布虚假消息、网络诈骗、黄色网站、网络裸聊、网络同居等等一系列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和违法犯罪问题不容忽视,严重的腐化了青年的思想,败坏了道德水平。

  三、如何规避网络交往中对青年人际关系的不良影响

  1、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规范网络信息和行为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网络法律规范,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发展,网络诈骗、网络犯罪行为越加突出,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切实规范网络信息和行为成为了当务之急。只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较高的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才能惩治、教育、引导青年群体的行为和思想,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

  2、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实行实名制身份认证

  社会监督一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众目癸癸之下,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准会有一定的提高。反之,如果没有监督,更多的人会肆意妄为,不受约束,这也是网络匿名性和虚拟性带来的弊端。对于这一现实问题,网络实名制认证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在实名制认证的同时,还好进一步做好网络信息保护,防止个人信息的泄漏,才能有效杜绝改头换面、隐姓埋名的网络欺骗和不法行为。

  3、加强对青年的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青年的网络依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和情感缺失造成的,加强对青年的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降低网络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家长要正确的进行教育和引导,放纵和阻止青年进行网络人际交往都是不正确的极端行为,要把握青年的心理特点,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家庭温暖和精神关怀,消除其面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逃避心理,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浅析新媒体时代网络交往与青年社会关系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媒体 交往 关系 时代 网络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