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以助词“了”的教学为例浅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论文

以助词“了”的教学为例浅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9

以助词“了”的教学为例浅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2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0-01

  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而言,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属于本体语言学的范畴,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一位从事汉语语法研究的资深的教授未必登得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讲台,这是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而产生的差别,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要采取一些方法,对语法教学的内容做相应的处理,使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学习汉语语法更得心应手。

  一、 简化教学内容

  (一)专业术语要浅显易懂

  ‘了’(le)是助词,一般认为‘了’可分为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但如果把“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解释给学生听,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更别说“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了,所以应该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话来讲解:“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了1”)表示动作完成,可以用在句中也可以放在句末,但是必须紧跟在动词后面,如“我吃了苹果”、“我吃了”等;另一种情况(“了2”)是放在句末,可以表示事情的完成,如“我看完电影了”、“我去过北京了”,也可以表示即将发生什么事情,如“要刮风了”、“要下雨了”。这样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也把“了”的两种基本用法讲清楚了。

  (二) 多采用公式化和图示化的描写方式

  我们在前面讲到“了”的两种基本情况时,也可以用到图示与公式的方法:

  这样采取图示和公式的方法,能让学生对“了”出现的环境有了整体把握,更符合客观实际。在现行的教材中,一般在讲到某个语法点时,都会给出句型,其实也就是在寻找形式上的标志。

  (三)简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程度

  “了”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但是这两种用法不可能是一次性教给学生的,所以在教“了2”的时候,所举的例子就不应该涉及到“了1”的内容,如“已经晴了三天了”“头发白了许多了”“这本小说他看了好多遍了”等一个句子里面同时包含“了”的两个用法的,就不能出现在“了2”的教学中,还比如“她笑了”“你把话说清楚了”等一个“了”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的,也不能用作例句。另外,不能在例句中出现学习者陌生的语法点,在初级阶段学习“了2”的用法时,我们所举的例子就不能涉及“把”字句等一些其他语言中很少与之相对应的句式,以及“能愿动词”等一些汉语本体研究比较薄弱的语法点,如“我把姐姐的手表送给玛丽了”“大家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了”等。

  二、 多使用对比的方法

  汉语中有很多相似的语法点,如果在教学中不把这些相似点讲清楚,很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混淆,出现偏误,加强相似点的对比对对外汉语教学大有裨益。

  (一)“了”与“过”都可以表示完成,但它们又有不同的地方

  1.形式方面

  (1)“V+了”“V+过”的否定形式都用“没(有)”,但“过”在否定式里仍保留,“了”在否定式里不再保留,即“V+过”的否定是“没(有)+ V+过”,“V+了”的否定是“没(有)+ V”,如“去过”的否定式是“没去过”,“去了”的否定式是“没去”。

  (2)动词重叠表示尝试,中间可以加“了”,不能加“过”,即有“V了V”,没有“V过V”,如可以说“看了看”,不能说“看过看”,可以说“尝了尝”,不能说“尝过尝”。

  2.意义方面

  (1)“V+过”表示已有的经验,因此总与过去的时间相联系,“V+了”表示完成,与过去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用于过去,也可以用于现在和将来。如“去年我们浏览过长城”属于过去;“昨天我们游览了长城”是就过去而言;“我们已经游览了长城”是就现在而言;“明天的计划是游览了长城再去参观水库”是就将来而言。我们在讲课时可以给学生画时间轴的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V+了”表示有一定结果,“V+过”则不一定。“他学了英语”含有学会的意思,“他学过英语”表示的则是可能学会,也可能没学会。

  (3)“V+了”表示的行为动作与当前的话题没有联系,对接下来的话语并没有影响,而“V+过”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你吃了吗”和“你吃过了吗”所表达的意义就很不相同,“你吃了吗”只是汉语里一句简单的问候语,只是在关心对方,而“你吃过了吗”除了表示关心之外,还暗含了另一层意思“你吃过了吗, 没吃我们一起去吃吧”。再如:

  小李:晚上一起去看“木兰”好吗?

  小张:那个电影我看过。

  小李:哦,那算了。

  “小张”回答说“那个电影我看过了”,在回答小李问题的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言外之意,意思是说“我不看了”,正因为“看过”所以才不去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后者这层意思跟学生讲解清楚。

  (二)“了”的两种用法“了1”“了2”在很多情况下很容易混淆

  “了1”“了2”都可以用在陈述过去发生的一个动作事件的句子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了1”“了2”是不能互换的。如“昨天下了一场雨”,我们不能说“昨天下一场雨了”,但可以说“昨天下雨了”。我们在用公式表达“了1”“了2”不同的使用环境时,应该同时严格规定他们在使用上的条件:“动词+了1+宾语”中的宾语限定为复杂的名词性宾语;“动词+宾语+了2”中的宾语限定为简单名词性宾语,句中也必须有过去的时间词语。这样限制了它们的使用条件,加强了学习者使用“了2”的自觉性,不至于把有时候适合用“了2”表达的,都换成了“了1”。

  以上只是非常浅显地讨论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要真正做好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需要从实际教学经验中去总结、提炼,从教学出发、从学生的汉语水平出发,有理有据地进行教学。

以助词“了”的教学为例浅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对外 汉语 方法 语法 助词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