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马丁·布伯“对话”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论文

马丁·布伯“对话”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9

马丁·布伯“对话”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3-0000-01

  现代德国著名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的“对话”哲学是最有代表性的对话理论之一。笔者认为,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从哲学思想层面上为外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本文在解读与阐释马丁?布伯“对话”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马丁?布伯“对话”理论概述

  马丁?布伯于20 世纪初提出了“对话”概念,在其代表作《我与你》中,布伯把近代西方主客体二分的世界观归结为“我?它”关系,他认为“我?它”不是真正的关系,因为“它”(客体)只是“我”(主体)认识、利用的对象。[1]“我?它”关系在布伯看来只是一种经验和利用的关系。“我”是世界的中心,周围世界仅是被“我”感知的对象。这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关系,而不是一种平等融合的关系。与“我?它”关系相反,布伯强调“我?你”关系。在“我与你”的对话关系中,“我”不是把自我之外的其他存在当成被利用的对象,而是把对方看作独立的主体,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依存。在布伯看来,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关系就是在“我?你”两个主体之间发生的,“我?你”之间是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二、当前外语教学的“独白”特征

  按照马丁?布伯关于“对话”的定义,笔者认为,就外语教学而言,其实质是对话。实践外语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实质上是“我?你”关系,是承认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对话式” 在场,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分别以各自业已掌握的“教”与“学”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事教学活动,在对话过程中进一步习得新知识,获得新经验,最后实现共同提高,这种对话教学模式真正体现教学中的双主体关系。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由于英语过级证书在学生求职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各类考试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师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反馈的单向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课本为依据,以传授知识为目标,教师讲解知识的角色以及学生学习知识的关系固定化,课堂常处于教师的“独白”状态。按照马丁?布伯的观点,“独白”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它无视对方的存在,忽视其作为主体的独立价值。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外语课堂成为教师的“秀场”,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成为教师展示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的工具和对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应答,学生因此被剥夺了参加对话的机会。因此,教师长时间“独白”的消极性后果是学生无法看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主体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失语 ”。“我?你”关系强调主体的“在场”。通过与教师的对话,学生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惟一性和自我存在的独特价值。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老师给出标准答案,而不是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获得知识;与传统教学理念相反,对话教学模式并不强调各学习主体的“共识”和追求“一致”。对话教学模式主张具有“差异”和各自独特性的不同主体在思想的交流、碰撞和互为补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对话完成主体的构建并使主体的“在场”得以体现。

  三、马丁?布伯“对话”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与教师对话,学生从自己的位置上向教师展示有别于其他主体的自我的独特价值。首先要明确: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论知识的认知,因为理论知识只是语言认知与习得的辅助性基础。这种通过抽象思维习得的语言知识,可以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对话过程把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技能。马丁?布伯并不排斥理论认知,他排斥的是理论认知的权威化。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与自己一样的主体而不是说教、控制和灌输知识的对象,倾听不同学生主体的言语和观点,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多主体之间的对话将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习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主体,而把学生视为客体,即管理和控制的对象,要求学生认同与接受自己的观点,按自己的要求来进行学习活动。以认识论为基础的主体性哲学认为主体是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参与者和实现者;而客体是进入认识活动并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按认识论对主体和客体的划分,在教学活动中,不但教师是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价值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各有其认知的客体:学生认知的客体是外语,即外语符号系统及其功能;教师认知的客体是教学规律,即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学生习得外语的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而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总结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所产生的效应,并且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会弱化教师的地位和功能,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2]教学不是单纯地你教我学,而是教学双方的互动。在外语教学活动中,价值和地位平等的两个主体的意识世界却是截然不同的。作为对话的一方,教师在与课程文本的对话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使教学有的放矢。由于每个学生的外语基础、智力和学能各不相同,所以对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结果的期待值不同,因此,师生之间的“对话”有助于实现教学活动二主体的互相了解和共同提高。作为教学活动的二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促进。学生主体通过教师的指导逐步进行外语的认知与习得;教师主体通过教学过程逐步掌握教学规律这个客体。总之,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强调主体间动态的交流,通过相互影响、启发和补充,共享智慧和经验,最后实现双赢。

  四、结语

  在当今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外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独白”。马丁?布伯“对话”理论的精髓与外语教学的特点相对应,彰显了自身的实践价值。外语教学是通过语言符号和多媒体传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模式,而能够发生对话关系的是表现思想立场的符号或表现事物含义的符号,将对话与教学的特点相对照,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因此,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强调主体的“在场”,即主体的参与性,而外语教学应强调改变教师的独白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变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各主体之间的对话,注重学习过程中各主体之间观点的表达和思想的交流,使教学成为各种声音在对话中共存的“众声合唱”,最后实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双赢。

马丁·布伯“对话”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布伯 对话 对外 启示 理论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