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论文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0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作者简介:李雨涓(1977-),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大学本科,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4-0-02

  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编辑成集的杂文集共有十六部之多。他的杂文全面反映了他所处的伟大时代风貌,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态;他的杂文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匕首和投枪,透射出强烈的战斗力及艺术渲染力。

  鲁迅的杂文,幽默、犀利、辛辣、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鲜明的特色,都与其运用讽刺的艺术密不可分。讽刺在鲁迅的杂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讽刺技巧娴熟的运用,使他的杂文达到了无人企及的最高峰,而他的讽刺艺术优势主要是通过夸张、反语、比喻、对比、仿词等修辞手段来实现的,下面试做赏析:

  1、夸张

  鲁迅认为,夸张决不能脱离现实,是将平常的不合理的人和事,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出这些人和事的真实来使人觉得可笑,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如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将“死抱着文学不放的”第三种人,夸张地说是“恰如用自己的手拨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这种夸张把那些认为文学可以超越阶级的第三种人的不符合现实的思想展现出来,产生了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再如《偶战》中,为了批判国民党所谓的“正当舆论”,鲁迅用了绍兴地区一个名叫“群玉班”的戏班,名不符实,演戏没人看的夸张的歌谣将国民党不得人心讽刺得体无完肤。“台上群玉班,台下都连忙关门,两边墙壁都扒塌,连忙扯得牢,只剩下一把馄饨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通过夸张把中国人安于现状的“国民性”弱点充分地展现出来,给予有力的讽刺和鞭挞。

  2、反语

  反语又叫“倒反”、“反说”或“反辞”等,即“说反话”, 运用和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带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修辞格常用于表达愤怒和憎恨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鲁迅曾经说:“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譬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杀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里运用的“文明人”、“伟绩”和“武功”都是反语。把帝国主义者称呼为“文明人”,既揭露出帝国主义者创造杀人武器,又批判了军阀独裁用帝国主义枪炮杀害女学生的罪行。他们的“文明”其实就是野蛮的同义词。中国军队不去抵御外来侵略,而靠杀戮妇女儿童来建立自己的“伟绩”。帝国主义者们表面上打着解放全世界的幌子,其实质是对手无寸铁的学生施加淫威和“武功”。鲁迅非常憎恶他们的所作所为,还用“伟绩”、“武功”来形容他们,表现了作者极端的愤慨,严控了军阀独裁滥杀无辜,帝国主义涂炭生灵、灭绝人寰的暴行。

  3、比喻

  比喻也称打比方,恰当运用比喻来进行讽刺,要比抽象的说理生动、鲜明和深刻。鲁迅善于捕捉对象的内含继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例如《拿来主义》一文中,他精辟地阐述了对待外国文化和外国事物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不仅是评论精彩的文艺论文,还是文辞绝伦的议论散文。文中阐述的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和外国事物实际也是一个较大的理论问题,正因为合理精彩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才使得千余字的杂文论述得准确、清楚、深刻。譬如,巧妙的用一座旧宅子比喻外来的事物和本国的文化遗产,继而利用人们对它采取的不同态度,形象地论述了应当去其糟粕和取其精华的深奥道理,又譬如,采用“鱼翅”和“鸦片”举例,阐明了正确对待外来事物的方法;“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过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会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的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一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加强了文章对道理的论述,还体现了作者的分析和联想能力,更是辛辣地嘲讽了腐朽没落的统治者。

  4、排比和反复

  排比这种修辞格非常富有表现力,既能增强语势,又能提高表达的效果,还可以使表述的内容清晰、明白、透彻。反复这种手法具有反复强调的作用。鲁迅的杂文经常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手法,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比如在《“友邦惊诧”论》一文中,因为国民党政府卖国媚外,屠戮爱国学生,诬陷学生破坏社会秩序,产生了“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言论,针对这一言论首先以铁的事实戳穿反动派诬陷学生破坏社会秩序的谣言;其次用排比和反复句来讥讽“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这里用排比逐渐深入地揭示着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以及向帝国主义邀功请赏的卖国行径。

  5、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这种手法的根本点是以事实为根据,利用对比双方的特征,构成鲜明的比照,在比照中凸显讽刺对象的卑鄙可笑。鲁迅的杂文中经常使用对比的手法来造成鲜明而强烈的表达效果。例如,在《说面子》一文中,鲁迅指出外国人说中国人要面子,但是:“车夫偷了一钱袋,被人发现,是失了面子的;而上等人大捞金珠珍玩,却会用各种手段保全自己的面子。”看似简单的对比,既指出了统治者的厚颜无耻,又把上等人的“要面子”其本质等同于“不要脸”显现出来。经典的对比又如:“有缺点的战士”与“完美的苍蝇”;“说英雄为娼妇”与“举娼妇为英雄”的“骂杀和棒杀”;“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与“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等等。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大大增强了讽刺的喜剧效果,“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数笔,而神情毕肖。”

  6、双关

  恰当合理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不仅使语言诙谐风趣,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还可以使表达婉转曲折、活泼生动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拿来主义》中“我在这里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鲁迅是最反感追求时髦的“摩登”作风的。在《夜颂》一文中,鲁迅曾指出过初学时髦的“摩登”女郎脸上的点点油汗,让她们的窘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此文中“摩登”这个词,一方面挖苦了“送去主义”,另一方面也旁敲了“摩登”作风,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7、仿词

  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的修辞手法。鲁迅的杂文中也经常用到这种修辞手法。《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中“满心 ‘ 婆理’ 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议不论之列,即使真心人所大叫的公理,在现今的中国,也还不能救助好人,甚至于反而保护坏人。今天看见北京教育部禁止白话的消息,我逆料《语丝》必将有几句感慨,但我实在是无动于衷。也到处都将窒息几句白话黑话已经没有什么大关系了。”这里使用的“婆理”一词由“公理”一词而仿造,鲁迅表面上不说绅士们怎样自作聪明,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是采用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来丑化他们无耻可笑的姿态。“黑话”一词由“白话”一词而仿造,表面上鲁迅是不经意在说黑话白话,其实机智地表达了鲁迅反感文言的决心,并讽刺和批判了那些高调反对白话的人。

  总而言之,鲁迅的杂文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色彩,讽刺手法是其杂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鲁迅以他卓越的文字艺术,在其杂文写作中,“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运用夸张、反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挥洒自如,妙笔成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与敌人激烈的斗争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教育着广大民众,是现代文学史上意义重要的文学样式。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论文搜索
关键字:杂文 修辞 艺术 鲁迅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