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蒙古族水禁忌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论文

蒙古族水禁忌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0

蒙古族水禁忌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4--02

  一、禁忌的含义

  “禁忌”一词,国际学术界通常认为来源于中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岛土语――“塔步”(音译为“Taboo”或“Tabu”)。禁忌的基本含义是神圣的、不能接触和不能涉及的。民俗学中认为一般有两方面的解释:第一,是指生活中或者宗教信仰中认为“神圣的”或者“不洁的”、“危险的”这样一类事物;第二,是指言行上被禁止或者心理上被抑制的这样一种禁制。

  笔者认为禁忌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其原因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地认识不足而对自然产生的一种敬畏之情。从哲学角度来看,由于大自然存在着固定的运行规律,当人类的某些行为违反了自然运行规律,那么大自然对人类就会产生一定的惩罚,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不发达及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足,所以人类敬畏自然,形成各种各样的禁忌,是人精神上和心里的一种信仰,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也就是认为做哪些事会遭到惩罚,那就不去做这些事,但很多时候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主要依赖人的自觉自律,本质上是人对自然的顺从、依赖。

  禁忌一般产生于思想落后、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形态。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曾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指出:“禁忌现象的存在远比神的观念和任何宗教信仰的产生要早。最初产生的时限大概是人类社会处于“蒙昧时代”的中晚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产生的自然崇拜,由崇拜而生成恐怖,有恐怖就会害怕有祸害,为了让这些会还不发生因而生成各种相关禁忌,人类由于对自然力的崇拜和恐惧而自觉不自觉的信守着这些禁忌,希望能通过这种信仰把自然界种种“异己”的力量转化成“顺己”的力量,从而得到神灵的保护。由此便形成禁忌。蒙古族人民时常通过禁忌来教育、劝说人保护草原,不要伤害动植物,不要矢放草原荒火,爱护水资源不要污染。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蒙古族水禁忌的表现

  蒙古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着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水禁忌作为草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也受到蒙古民族高度的重视。游牧生活离不开水,因此蒙古民族视水为生活之源,蒙古族常把水称之为“甘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一滴水。蒙古人民通常称湖为“母亲”,他严禁向湖水中投入污物。把泉眼视为人的眼睛,禁止在泉水、泉眼里洗脚、扔东西,禁止用泉水洗衣服,尤其是洗脏东西、倒奶制品、捣毁泉眼。如果发生了上述事情,认为这样人就会眼睛变瞎,永远看不到光明”,称这是水神对人的“惩罚”。直到现在,水、泉等仍然被草原上游牧民族尊称为“圣水”、“圣泉”。这样长期以来便

  在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水资源方面的禁忌,《世界征服者》以及拉施特《史集》中都有记载:“蒙古人在春天和夏天白天是不能进入河水中或者在河流中洗手,不能用金银器皿在河水中取水,也不能在草原上晾晒他们洗过的衣服,因为按照他们相信这些行为会引来雷电大劈,这样他们会害怕的落荒而逃。 他们忌在流水里随便扔东西,尤其是动物的尸体、烧坏的牛羊皮、烧坏的木棒、垃圾,否则会发生瘟疫;蒙古族同样非常忌讳在河水中沐浴、洗手,更忌讳在河水中洗女人的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赃物。”

  据《出使蒙古记》记载:“游牧民族的人民是从来不洗衣服的,更不用说在草原上晾晒他们的衣服了,因为那样他们认为会使神明发怒。一般来说,他们也是不洗碗和盘子的,只有当他们炖肉的时候,才会用炖肉的汤洗一下他们的盘子和碗,然后再把清洗的肉汤倒回锅里。在蒙古地区是不能在泉水附近捕捉鸟兽以及撒尿,破坏周围树木花草,或者做一些其他对泉水不敬的事情,因为河流附近的花草树木及鸟兽的生命是由水神管理的。一旦破坏它们,水神即会发怒,河水、泉水将会枯竭。忌把天葬台设在离水源近的地方,忌把因患疾病而死亡的尸体葬在水的源头,禁止用奶桶或接触过奶制品的器皿取水,不能把奶子倒入流水内,否则会使母牛羊生病;取水的器皿必须是干净的而且取完水后不能到处滴洒。牲畜饮水时禁止牲畜践踏水源。

  蒙古族水资源保护的禁忌在一些法律中也有涉及,成吉思汗《大扎撒》中规定:“禁于水中和灰烬上溺尿。” 同时禁止人民用手在河水中取水喝,要取水必须用某种器皿。《喀尔喀法典》在饮水方面做的规定有:“如果把别人新修的水井抢走了就罚四岁的马一匹。让牲畜喝完水仍然不把水井归还的同样罚四岁马一匹。

  古代蒙古族这些禁忌习俗看起来可能是比较愚昧、古朴,但事实上,这些禁忌都是为了使蒙古高原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尽量不污染,不浪费水资源,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蒙古高原水资源,保证的蒙古族的生活生产方式得以延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鉴赏。

  三、蒙古族水禁忌形成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性因素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世界文化思想史上,关于地理环境对文化产生影响的观点与理论比较多,很多学习和注意到不同地理环境对文化的不同影响,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在《论空气、水和地理》中认为,一个城市居民的习俗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提出“气候决定论”。在黑格尔的观点中,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导致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的不同,他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促成民族精神产生的那种自然地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

  蒙古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影响并决定着他们对水的依赖,蒙古族居住在亚洲大陆腹地的蒙古高原上,蒙古高原海拔较高,多在1000到3000米左右,地形多样,大致以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为主,气候多变,冬季寒冷漫长,大风频繁,夏季酷热短暂,年温较差和日较差较大,气温在零上30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下左右,远离海洋,受极地气候影响较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总降水量为50到450毫米,降水量稀少且蒸发快更决定了蒙古民族对于水资源的珍惜。   (二)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任何一种文化必然植根于一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水禁忌作为草原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也受一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所影响。首先,游牧经济的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家畜和草场,蒙古高原又是少雨地区,所以一旦遭受像旱灾这样的自然灾害,食草就会缺水而致死,同时也会导致牲畜的大批死亡,也就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在干旱时节,牧草干枯,也是火灾的高发期,一旦发生火灾,草原上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就都会化为灰烬。此时才会使牧民更感到水的重要性,自然会有一种祈求有水神的保护,保护他们风调雨顺,以使他们免除灾难的侵袭,草原茂盛,牛马肥壮。其次,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更决定了他们对水资源的依赖,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结成了“人-畜-草”三维一体的生产生活方式,草原对他们来说自然是非常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因此他们高度重视对草场的保护,畜-草-水也结成了紧密的关系,草的生长和水息息相关,草原荒火要有水浇灭,有水的地方,草就会茂盛,家畜就会有充足的食物来源,那么相应的人自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也就有了保障,水不仅维系着人的生命,也同样养育着牲畜的成长,水是蒙古族在游动中的命脉,那里有水那里就有生命。据《黑鞑事略》的记载,蒙古人“迁就水草无常……得水则止,谓之定营”。因此,蒙古族视水为生活之源和生命之源,像爱护草原一样爱护水资源。

  (三)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

  蒙古族最早主要信奉宗教是萨满教,主张“万物有灵论”主要崇拜自然、天神和祖先,认为草原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和神性的,包括草木、飞禽走兽、河流湖泊、大地都是有灵性的,人们不能轻易去打扰、射杀或破坏,否则就会受到神灵的惩罚。蒙古族还有“天父地母”之说,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天父地母之子,不仅相互平等,而且应该相互爱护,像孝敬自己父母般崇拜天地,爱护自然。因此他们把河流,湖泊等视为神圣的神灵崇拜着,深怕有所侵犯而受到某些惩罚。

  四、蒙古族水禁忌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

  禁忌在人们的头脑中以一种信仰的方式存在,会受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有些时候有其迷信色彩的一面,但是也渗透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多数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禁忌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蒙古族从远古时期起就把江河看成是神灵,具有生命的神灵,他们怀着敬畏的心情祭拜,并给称其为“哈腾郭勒”译为母亲河、“阿尔山宝力格”译为神泉、“额吉淖尔”译为母亲湖,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江河湖水的崇敬之情。因此他们把保护江河、泉、溪水的清洁作为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行为规则。例如,蒙古族保护水资源和流水的禁忌,长期以来影响着蒙古族的子孙后代,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观念,最终发展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行为的传统美德。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非常有用的现代价值。

  (一)历史意义

  蒙古族水禁忌对于身处特殊环境下的蒙古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地带,那里地理气候条件都比较特殊,海拔偏高,降水量比较少,蒸发却很快,这就使得蒙古族对水资源有尤为深刻的认识,他们深知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它的重要性,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因此蒙古族把水看着是生命的源头,长期以来的生活习俗禁忌中形成了有关水的各种禁忌,乍一看好像有些愚昧,这些习俗、法规、禁忌等作为一种潜在的社会规范,协调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使蒙古族的行为更加符合自然的运行规律,客观上很好的保护了草原地区的水资源。同时很好的平衡了蒙古地区的生态,使得干旱少水的蒙古高原不因水资源的枯竭而没有生命,游牧经济能长时间发展下去,人和自然的关系得到很好的处理,使得蒙古族也能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片草原上。

  (二)现代价值

  蒙古族水资源禁忌不仅对蒙古族的行为规范有一定的影响,对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其他民族的生产方式和行为规范等等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内发展速度比较惊人,这种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使得文化随之发生变迁,同时草原环境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一片片资源型工厂在草原上建立起来。蒙古先民们保护水资源的禁忌被逐渐淡忘,但是内蒙古地区是缺水地区,发展煤电企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如何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防止水资源不被污染,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以及保护草原的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挖掘古代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关于水资源禁忌中蕴涵着的生态哲学原理,将这些原理运用到现实的发展中,据此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指导,对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是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注释:

  [1]、志费尼编:《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77页。

  [2]、[英]道森:《出使蒙古记》,吕浦译,周良霄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1页。

  [3]、奇格:《古代蒙古法制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4]、奇格:《古代蒙古法制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页。

蒙古族水禁忌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生态 哲学 思想 研究 蒙古
最新哲学其它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希腊哲学:人心的审慎
浅析叔本华哲学现代性之六个向度
李泽厚的哲学远景
司法中的“拟制”哲学
浅析以犹太教思想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对犹太裔
哲学在中国的春天
论伊丽莎白·波特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
分析哲学的批判兴趣及其非批判性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哲学思考
热门哲学其它论文
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 --从人生哲学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人是情感的存在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
茶道之哲学阐释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问题
分析哲学的价值
自知与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