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互动融合实证研究论文

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互动融合实证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7

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互动融合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3-0080-005

  随着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我国已将休闲旅游作为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休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明确了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城镇化发展与产业融合,其中旅游型城镇化是较为典型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类型。休闲旅游和小城镇建设作为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热点增长极。最早关注两者之间关系的学者是Mullins,他从圈地角度提出旅游城市化的概念,并认为旅游业对城市发展有带动作用。[1]此后国内一些学者从定性分析的角度阐述旅游与城市化发展的单向关系,赵庆海(2002)、蒙睿(2002)和朱文明(2003)等认为旅游业对小城镇战略具有驱动或促进作用。[2]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实例来探讨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的互动影响。殷景文、张凌(2010)运用旅游与小城镇建设的共生模型,以溪口镇为例,分析了两者发展的协调度[3];唐洁(2012)以湘西州的凤凰县为例,论证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关系[4];何腾(2013)运用哈肯协同学理论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作理论上的构建。[5]本文在探讨休闲旅游与小城镇互动融合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建立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互动融合的典型相关模型,充分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脉络,以期对旅游型城镇化的互动融合提出可行性的实现路径。

  一、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建设互动融合的关系

  随着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建设的同步进行,两者之间共存的旅游型城镇化成为一种新型城镇化的模式,从旅游型城镇化同步发展的现象来看,两者之间大致经历了“互动―融合”两个发展阶段,而且各关系阶段之间时间界限模糊。

  (一)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阶段

  “互动”概念被引用描述两种事物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建设而言,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互促共进,即城镇化建设对休闲旅游具有促进作用,而休闲旅游对城镇化建设却具有带动作用。

  1.城镇化建设对休闲旅游的促进作用

  城镇化建设为休闲旅游发展提供社会综合合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优化包含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以及人口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的优化升级首先是发展休闲旅游的必要条件。其次为休闲旅游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优质的服务体系,如交通电力电讯、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服务意识和质量的提高。最后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使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提高休闲旅游业发展层次。

  2.休闲旅游对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

  生态环境、旅游发展环境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休闲旅游可为城镇化建设带来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要素的集聚。首先休闲旅游为城镇化建设带来高规格、高标准和严要求的科学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大量的外来资金与项目入驻,最终带来区域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多样化。其次休闲旅游不仅为城镇化带来大量的游客,同时也利用旅游促进就业机会的乘数效应,增加城镇化发展的就业机会。最后休闲旅游利用其极具关联性的产业特征,有效带动城镇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休闲旅游与城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阶段

  “融合”的概念是在两种事物互动前提下出现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姜爱林(2004)运用经典模型和理论模型分析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关系时,提出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体现在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建设的关系上,就是新合力促进区域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达成两者的有效融合,即构成旅游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也可以根据旅游的方式,界定为城镇型休闲度假旅游。城镇型休闲度假旅游是指城镇化地区通过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其他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推动城镇的规模、功能及辐射扩散效应的加强,使休闲度假旅游在当地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旅游发展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休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度假产业成为旅游业的支柱,高端与精品成为主要吸引物,独特的文化成为地区形象符号。

  二、互动融合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1.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

  典型相关分析是1936 年由H.Hotel ling 在《生物统计》期刊上提出,是利用综合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整体相关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6]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其具有最大相关性;然后再在每组变量中找出第二对线性组合,使其与第一对线性组合不相关,而与第二对本身具有最大相关性;如此继续下去,直到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提取完毕为止。可见,典型相关分析就是将原先两组多元随机变量间复杂的高维关系提炼减少为少数几个典型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关系。

  2.典型相关分析的数学模型[7]

  设两组分别为p与q维(p≤q)的变量X,Y。其中X=(X1,X2,…,Xp)T,Y=(Y1,Y2,…,Yq)T。设p+q维随机向量Z=■协方差阵∑=■,其中∑11是X的协方差阵,∑22是Y的协方差阵,∑12=∑T21是X,Y的协方差阵。   典型相关分析用和的线性组合U=aTX,V=bTY之间的相关来研究X和Y之间的相关性。其目的就是希望找到向量a和b,使?籽=(U,V)最大,从而找到替代原始变量的典型变量U和V。

  典型相关系数的数学定义为:

  ?籽(U,V)=■=■

  由于随机变量乘以常数不改变其相关系数,为防止不必要的结果重复出现,最好在其中附加如下的约束条件:

  Var(U)=aT∑11a=1

  Var(V)=bT∑22b=1

  记A=∑-111∑12∑-122∑21,B=∑-122∑21∑-111∑12,则有Aa=?姿2a,Bb=?姿2b,其中?姿2既是A又是B的特征根,a和b就是对应于A和B的特征向量。

  为了确保典型变量的唯一性,只考虑方差为1的X,Y的线性函数与bY,求使得它们相关系数达到最大的这一组,若存在常向量a(1)、b(1),在D(a(1)X)=D(b(1)Y)=1的条件下,使得相关系数?籽(a(1)X,b(1)Y)达到最大,则称a(1)X、b(1)Y是X、Y的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就叫典型相关系数。求出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之后,可以类似地求出各对之间互不相关的第二对典型相关变量、第三对典型相关变量……这些典型相关变量就反映了X、Y之间的线性相关情况。

  对所求得的典型变量,还需对其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予以检验。首先计算变量

  ■

  其次再计算统计量Qk=-mkln?撰k近似服从?字2(fk)分布,其中

  mk=(n-k-1)-■(p+q+1)

  自由度为fk=(p-k)(q-k)

  (二)实证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休闲旅游指标选取休闲旅游接待人数(万人)、休闲旅游感知度、休闲娱乐场所数量(个)为评价指标,城镇化发展指标由四组指标构成,主要是城镇居住人口(人)、人均GDP(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三)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因各指标单位及含义各不相同,为统一指标的量纲与缩小指标之间的数量级差异,所以采用小数定标标准化方法将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展述。利用SPSS18.0对表1中的休闲旅游(Y1―Y3)和城镇化(X1―X4)两组变量数据进行典型相关分析。

  1.两组变量间的单个变量相关系数分析

  从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的相关关系矩阵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表明城镇化发展对休闲旅游接待人数、休闲旅游感知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休闲旅游的发展也对城镇化水平、人均GDP起到推动的作用。[8]

  2.典型相关系数与显著性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在得到的3对典型变量中,U1和V1、U2和V2典型变量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第一、第二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792。从表4可以看出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只有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是显著的,而另外两对典型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是不显著的。

  3.典型相关模型的建立

  鉴于原始变量的计量单位不同,不宜直接比较,我们采用标准化的典型系数,给出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的标准化系数表达式为:

  U1=1.590X1+2.502X2+0.197X3+0.212X4

  V1=1.057Y1+1.884Y2+0.199Y3

  其中U1反映了城镇化的线性结合模型,V1反映了休闲旅游的线性结合模型。

  根据城镇化变量组在X2城镇化的发展主要与人均GDP呈最大正相关,休闲旅游发展与休闲旅游的感知度呈最大正相关。说明C1和R1这对典型变量反映了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与休闲旅游的感知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从表5可以看出城镇化发展的各个指标均为正值,且全部大于0.89,表明对休闲旅游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X2 、X3的系数高达0.96以上,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样休闲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各项指标都高度相关,其中Y1、Y2的系数高达0.93以上,对城镇化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从中也揭示了休闲旅游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密切,已呈现了旅游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趋势,也说明休闲度假型城镇化发展还有广阔的空间可以提升。[9]

  三、旅游型城镇化互动融合的对策建议

  基于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互动融合实证研究,再次对两者之间的互动融合进行了理论印证,在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旅游型城镇化作为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我国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尚未实现,如何探索实现旅游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融合问题,将是西部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起点编制规划系统,科学地协调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

  在编制规划时,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根本,将城镇和旅游规划互为填补,统筹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两者的协调共进,发挥好两者的互促互进作用。通过科学协调两者之间的规划衔接,既能实现城镇建设的各项指标,又能兼顾休闲旅游的开发需求。将休闲旅游的推进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之中,城镇建设要为休闲旅游提供发展环境,休闲旅游也要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经济支援。当然,在规划的过程中,还应以旅游型城镇化为基准,利用其地域特色开发城镇型休闲度假旅游,打造集短途旅游、山水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度假产品。这不仅促进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丰富了城镇及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10]

  (二)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作用,有效营造共促两者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旅游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做好推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有效地利用政府平台,整合好各类资源,实现政府、企业、权威机构(专家)三者的高效融合。加大政府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力度,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进一步为休闲旅游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提供经济保障;加大优质资源与优质企业的对接,促进旅游大项目的培植,加速推进旅游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同时,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应注重城镇软、硬件设施的营造,构建一个外向型的立体交通网络,方便城市居民的短途度假旅游;逐步完善城镇内部道路、通信、酒店娱乐及休闲空间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建立良好的宜居环境,提升城镇居民素质和服务意识,为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统筹兼顾两者互动发展的多方利益关系,实现各方整体利益最大化

  在休闲旅游与城镇化互动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城镇居民、企业、游客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协调兼顾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休闲旅游的发展中,可凭借休闲旅游的乘数效应,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就业岗位,让城镇居民成为实际的受益者;企业作为休闲旅游发展的主体,既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融资渠道,也能在休闲旅游发展中获得利益;游客作为休闲旅游资源以及城镇设施的消费者,游客对目的地感知度极大地影响着休闲旅游与城镇化互动融合的成功与否。政府作为连接各方利益的纽带,充分扮演好“推动者和引导者”角色,兼顾并协调各方的利益,最终实现利益链上的各方效益最大化。

  (四)突出要素保障,着力破解互动发展瓶颈

  一是强化能源保障。遵循“绿色低碳城镇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高科技的绿色产业,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化解资金制约,鼓励金融信贷投放,用好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培育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三是强化环境保障。坚持在引进发展、扩大增量中调整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招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实行招商选资。四是创新政策支持机制。积极争取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生态环境等中央财政性投资和其他专项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口聚居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制定适应互动发展的新型户籍办法,鼓励农村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移。[11]

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互动融合实证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互动 旅游 区域 城镇化 城镇 实证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