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 财政农业支出对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论文

财政农业支出对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30

财政农业支出对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2-0062-05

  城乡一体化是指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均衡配置,提高城市与农村社会融合度,促进公共产品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合理流动,以达到城市与农村同步前进的动态发展过程,这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经济发展所需达到的目标。城乡一体化最终形成城市与农村作自发挥优势,在各个方面统一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方位融合。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包括城乡经济一体化、人口环境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等多个方面。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发展,良好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从城乡一体化实施历程看,城乡一体化实施是一个不断深入、长期进行的过程。东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差距大、发展现状不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主导力量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实施过程,在相当长时期内,这个现象难以改变,财政农业支出问题成为这些地区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云南省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多国的交界之处,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大门,且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众多,国家级贫困县居各省之首,是西部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省份。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论文主要以云南为例,对西部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与

  财政农业支出概况

  (一)西部财政农业支出情况

  1.西部各省财政农业支出与全国比较

  政府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日常工作以及加快该省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活动。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农业支出、文教科卫事业费、行政管理费以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等项目。财政农业支出是为了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以政府为主体,利用政府的财政收入,采取一系列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和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在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农业支出,因此财政农业支出是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财政资金是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2011年全国人均财政农业支出为1598.89元,占人均财政支出的19.72%,自2008年起人均财政农业支出的占比一直维持在20%左右,比之前略有上升。从西部地区的财政投资来看,除重庆以外,其余各省的财政农业支出占比均高于全国水平,这说明与东部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的发展更加依赖于财政资金的投入,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西部财政农业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大,贫困地区多,人均财政农业支出少。西部地区面积为6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包括了云南、西藏、四川等12个省份,全国大部分的少数民族聚集在此。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发达以及人文环境差异大等原因是造成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西部12省经济较不发达的省份占绝大多数,全国共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西部地区共448个,占75.68%,其中以云南、西藏为最,分别为73、74个。从表1来看,人均财政农业支出平均值为2276.44元,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西部地区发展较东部地区缓慢,农村地区基础薄弱,所需财政资金比东部发达地区多,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仍存在人均财政农业支出少的问题。

  第二,国家级贫困县财政负担重。国家级贫困县集中在西部地区,且大部分为“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发展落后、人均收入低,甚至难以达到温饱水平。国家为了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采取专项拨款形式,实行专款专用,但与此同时出现新的问题,贫困县大多地理位置偏远,居民均为务农人员,要拉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唯一的经济来源为财政拨款,因此国家级贫困县常年面对入不敷出、财政难以维持的局面。例如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该县2010年财政收入为16400万元,财政支出为115800万元,财政赤字99400万元;2011年财政收入为21800万元,财政支出为124800万元,财政赤字103000万元。

  第三,欠发达地区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西部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除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国家级贫困县多数位于偏远交通不发达地区,因此大部分贫困县均为第一产业有所发展,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较低甚至没有发展,贫困地区居民相当一部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依赖国家的思想严重,对于地方建设的经济性、自觉性不高,大多数贫困县资源丰富但未能充分利用,开发程度低难以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仅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国家对贫困县的扶持很难推动经济发展。

  (二) 西部城乡一体化主要发展状况

  1.西部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指标

  自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转移支付逐年上涨,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下,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在提升的同时,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西部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西部地区总面积占全国的71.5%,人口占28%,但从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生产总值却仅占21.19%,固定资产投资仅占23.14%,地方财政收入仅占10.42%,除此之外从表2可以看出城乡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3,而西部12省中,只有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剩下的8省城镇与农村仍显示出较大的收入差距。从城镇恩格尔系数来看,全国平均水平为0.36,西部地区中有10省未达到平均水平,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大。   2.指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从表2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各省份城乡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省份的城乡收入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人均支出比除内蒙古、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外,其余各省城乡居民人均支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恩格尔系数反映当地居民食物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除青海和新疆以外,西部各省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均大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食物支出仍占较大比例;城乡人均教育支出比全国平均水平为4.67,而西部地区最高为西藏,达到12.58倍,而内蒙古最低为3.45,这说明西部地区各省之间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有7个省份城乡人均教育支出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国城乡差距更为巨大。西部虽然仅有三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这并不是西部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一体化实施的结果,主要是西部受既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城市投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致。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经济有一定程度发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财政农业支出对西部城乡一

  体化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的重点在农村,西部大多数地区财政农业支出是促进农村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财政农业支出对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重要作用,西部人均财政农业支出与西部农村人均GDP、农村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支出、农村人均教育支出、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均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可以采用以上指标研究西部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一般用于分析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在此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人均财政农业支出、农村人均GDP、农村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支出、农村人均教育支出、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1. 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大

  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在可分析的因素中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大,且均为正面影响,在推动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人均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一体化的平均影响率为28.53%,即城乡一体化水平每上升一个点,其中有0.28544是由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带来的结果。

  2.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较大影响,但其变化与财政农业支出有重大关系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对城乡一体化的平均影响率为17.15%,它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主要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民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一体化程度上升0.1715个百分点。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与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有着直接关系,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农民收入相应增加,说明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在更大的层面上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西部财政农业支出增长速度缓慢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入大量资金,但大部分资金主要集中在城市,城乡一体化实施以来,政府逐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农业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长,但财政农业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逐步下降。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农支出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柱,资金规模缩小将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率下降是造成其对城乡一体化影响率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4. 西部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结构不合理

  从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结构看,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支出等,在这两部分支出中,各部分的事业费用支出占据了较大的部分。财政农业支出中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联的资金投入较少,大多是农林水利、环境建设等项目的支出,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延伸发展,难以形成农业产业化,因此资金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影响率波动的原因之一。

  5. 西部财政农业支出资金到位效率低

  城乡一体化资金投入中,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投入,而政府投入又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由于分税制的实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支农方面事权划分不明显,导致农业发展资金大部分依赖于中央政府资金,而对于中央划拨的专项资金,下级政府难以全面合理地使用资金,甚至出现挪用现象,导致财政支农资金到位效率低,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财政

  农业支出可持续性的建议

  (一)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不断增长

  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达到国家农业发展目标,从而改善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加大财政农业支出力度,健全农业支出增长机制,不仅是绝对数额的持续增长,在增长率上也应保持稳定,因为农村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的工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落后,其自身财政支撑能力较弱,因此更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保证资金投入的连续性才能保证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大对农村地区资金绝对量投入的同时保证资金到位率,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提高资金效益,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确实需要的地方。目前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大量资金投入,出现了一些管理缺失现象,造成资金流向及使用不明确等问题。各级政府应建立相应监管机制,对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各项专用资金加大监督力度,避免出现缺失、甚至是挪用现象。

  (三)吸纳社会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弱,因此城乡一体化的实施不仅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通过不同途径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到农村,促进农村发展,社会力量加入到支持城乡经济的发展中来,不仅能带来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也能对资金使用加强监督,这样才能保持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中资金一直是大问题,除公共物品由财政资金投入以外,可将准公共物品采用民间资金进行投资建设,由财政资金引导,这样不仅缓解了财政压力,也调动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四)优化财政资金结构,突出资金重点

  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是指在资金总量不改变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突出资金使用重点和难点,根据西部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资金规划方案,缩小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支出比例,大力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优化财政支农支出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发展,在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重视,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保证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农业支出对西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农业 支出 城乡 发展 影响 西部
最新财政研究论文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浅析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对策探讨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代管资金会计核算的探
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
江苏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财政支持政策探析
浅析我国地方财政困难问题
剖析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相关问题思
财政补贴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机制
热门财政研究论文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税收流失问题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分析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
财政支出理论的历史考察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关于扩大内需的讨论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论市场经济下的依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