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论文

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4

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随着形势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背景,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形势下,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无可回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但是,在面对国人中诸多的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的嬗变的同时,我们的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也产生了困惑,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该怎样开展工作。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其主流就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它对中华文化造成了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尤其应该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工作实践之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互爱尊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人本原则

  “仁者爱人”是孔子道德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儒家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天地之性人为贵。”(见《孝经》)“仁” 最主要的含义是“爱人”,即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际间的真正和谐是其根本目的。为此,孔子提出了著名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忠”,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是“恕”,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就要求每个人既要把自己当成人,同时也要把别人当成人,社会交际中,每个成员都具有“平等人格”,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孟子也提出了“仁政”的主张。认为“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也。”(《告子上》)更明确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些都是儒家“人本”思想的内核。

  互爱尊重是“以人为本”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而且人都是有情感、有需要的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正处于思想不成熟但又在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人生阶段,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追求平等、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是其突出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这个特点展开工作,要心中有人,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大学生丰富的内在需要,因势利导地激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并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得到提高。人是情感性的主体。感染性、共鸣和同情心是情感最明显的表现,它能通过感化作用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进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潜力。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是丰富多样的,“如果教育者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一味地凭自己设想进行机械地灌输,将某一观点或信念不加分析、不加引导地强加给学生,那么,这种在没有学生认同情感基础上的教育,也就不可能收到实际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强调大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始终将大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主体,让他们在一定的指导下,自主地行动,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要让大学生充当活动的“主角”,始终把他们置于活动的前台和核心,而教育者本身则只需要扮演一个指导者或帮助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探究和体验,使其思想观念和心灵境界得到自觉的内化提升。

  二、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性的有效方法

  孔子的学生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的命题。“和为贵”是儒家思想的著名论点之一。在“天―地―人”中,“人”具有最高的地位;同样,在“时―利―和”中,“和”具有最高的价值。而“贵”,则是指值得珍重的意思,含有价值判断的意义。就是说,“礼”作为最普遍的社会规范和交往形式,它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和”。所谓“和”,就是要求个体在与他人、群体交往时,通过对礼的体认和接受其制约,使彼此互相理解与沟通,以达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子曰:“和无寡”(《论语?季氏》)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荀子也指出“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王霸》)

  当然,儒家提倡主体间的“和”并不意味着排斥个体性原则,而是要求主体间呈现出一种互为目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里所谓“和”,是既讲原则又讲团结,是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所谓“同”则是盲从附和,一团和气。孔子所提倡的是前一种境界,而反对后一种风气,也即说,孔子心目的“和谐”,是一种有差异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的同一。

  现代社会,一个单位、部门、企业,能否健康发展,是否团结和谐,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当前,在全球化的语境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意识形态领域多元价值观的激荡和碰撞等都会造成人们的思想上的各种不适应,产生某些困惑,出现一些矛盾,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均产生着正反两方面的重大影响,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和冲突。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有“和为贵”的思想,努力去营造“和为贵”的环境和氛围,努力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矛盾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能绕开矛盾,回避矛盾。   实现“和为贵”,沟通和理解是主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人的思想问题是复杂的,其产生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因此,只有沟通和理解,才能正确疏导,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因势利导。两者关系中,沟通是理解的基础,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步调。在沟通基础上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但是,按儒家思想的观点,理解并不是无原则的同情,更不是一味的讨好和让步,而应该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把解决主观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所以,在处理思想问题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好耐心细致的沟通,求得理解和支持。在面对各种思想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双方大可不必剑拔驽张,争个你死我活;也不必压抑自己,妥协退让。我们相信,只要秉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态度,最终总是可以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而又不会牺牲任何一方利益的解决办法。按孔子所提倡的境界,求同存异,融合统一,这才是真正的“和谐”。

  三、道之以德,正己正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追求

  “德治”是儒家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正如孔子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道之以德”是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控制,“齐之以礼”是以礼义制度为规范的外在控制。在孔子看来,用道德教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惩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同上)

  孟子也指出,使人服从可以有两种方式方法,即“以力服人”与“以德服人”。以力服人,是无可奈何的屈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这种服从盖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它才是可靠的,由于良好的道德教化可以使人心服,所以儒家对它高度重视。

  当然,我们强调道德教化并非不要严格的制度管理。而是主张以德治为主体,以法制为辅佐。通过教育、启发、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理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不过,我们也明白,教育不是万能的。一般而言,在大多数场合、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确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对另一些人而言其教育的效果极有可能就会比较差,这就必然要辅以严格的管理,把道德教化和制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弥补教育的缺陷。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与严格的管理分不开的。管理是教育的环境,是强化教育的手段,从广义上讲,管理也是教育。

  儒家所强调的“为政以德”,本身就包含着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的意思。思想政治教育要实施“德治”,教育者也必须注意“正己”。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在他看来,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孟子也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把言教与身教紧密结合。只有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应有的威力。

  四、结语

  儒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儒家思想的发祥地,我们应对此历史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其进行剖析,将那些反映了社会运行的一般规律因而具有一般理论意义和超时代价值的内容,发掘、整理、归纳出来,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借鉴与坚守相统一”,不断充实和丰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 工作 高校 政治 教育 运用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